坚持本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或许我们一出生就被安排好了路,即使想干着自己想做的事,也会逼不得已走上另一条路。有时候那些真正爱我们的人,或许才是伤害我们最深的人。生活本身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教条限制着的,无论你是否信仰,你都无法避开,在这世界,哪怕你很清楚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生活的教条中你也会慢慢的迷失自己。
《天佑鲍比》就是一个自我对自我认识的一部电影。鲍比是个同性恋,他是家庭里最优秀的孩子,他自带着光环。可在基督教的教义看来,同性恋都是十恶不赦的,那是痛苦的根源。当人的本我与社会大家庭的普遍认识碰撞后,鲍比迷茫了,他努力着改变自己,想变成一个“正常”的人。母亲带她去看心里医生,父亲也疏导他,一家人都在极力的帮助他,走出地狱的深渊。
鲍比想过自杀,第一次在他刚发现自己是同性恋时,他准备吃下一整瓶的安眠药。白色的药片散落在地上,刺眼、恐惧。他终究还是个孩子,没有勇气那么坦然的面对死亡。自杀是一种无可饶恕的罪孽,那是自己对自己的不尊重。鲍比终究放弃了,躲在被窝里哭泣,像刚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哭得那么惨烈。
我隐瞒真相,有时候让我觉得自己像站在悬崖边俯视浪花碎开,除了纵身跳下外,无路可走。鲍比第二次自杀是穷途末路,他无法改变自己的想法,可本我又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站在桥上他倒了下去。脑中不停的回想起那些刺痛人心的话语,变态、恶心、上帝不容、你死后只能去地狱,如此总总。隐喻蒙太奇的手法得到极致的运用,鲍比的内心选择死亡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鲍比被铁丝拴着,全身上下,密不透风,那是生活的枷锁,灵魂的枯死。或许死才是最好的解脱,相对于自杀带来的罪孽,没有坚持本我和迷茫才是这世间最大的罪孽。
鲍比的母亲得知孩子自杀后,出现了短暂的停滞,情感的积累和爆发突然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喧嚣而来。她爱鲍比,却亲手杀死了鲍比。她寻找着答案,不甘鲍比就这样死去,在鲍比死后留下的线索中,她找到了另一个教堂。牧师说,上帝创造我们,就爱我们本来的样子。鲍比的“病”是无法治愈的,因为鲍比根本没有病。他只是坚持了本我,明白了自己内心的所需。鲍比的母亲痛苦,坚持了几十年的信仰被顷刻间推翻,那种迷茫,无助,难过与不敢相信,不言而喻。
最后母亲改变了她的看法,因为爱,所以改变。鲍比的死亡是遗憾,凶手是哥哥、是父亲、是母亲更是生活的教条。这世间的事哪儿来的对与错,评价的标准又是什么?在导演拉塞尔·马尔卡希看来,这世界的对错就没有明显的划分。
有一天,让人们庆祝自己的不同,而不是自卑!整部电影,讲述鲍比的死亡过程只占了一小部分,大多数讲述的是母亲的忏悔。真实的故事自是有万钧之力,打动观众的心。坚持本我有多难,当有一天你发现你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时候并不值得称赞,你能坚持你的本心的时候才值得称赞。
导演拉塞尔·马尔卡希对电影的镜头与背景音乐的掌控拥有着不俗的功底。将真实的故事搬上屏幕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尊重和悼念。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增强了电影的故事性,也在表达情感中有着鲜明的指引作用。
鲍比在酒吧认识了他的第一个男友,而这里用了平行蒙太奇的表达手法一方面反应了鲍比的心情,紧张、迷茫,另一方面又摄录出鲍比母亲的心里,对孩子的担心,和女人本身自带的预感。
我知道上帝为什么不治愈我的儿子了,因为他本来就没有病,爱和善良,才是上帝看重的东西。
鲍比自杀时的背景音乐,是一种悲鸣与无奈的叹息。鲍比带着遗憾离开,他走了都不知道自己是对是错,唯一知道的是自己无法改变。所以那时的音乐是低沉的,是沉重的。就好像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十字路口,再次选择的时候已经找不到路了,只有死在十字路口上。
在光线的处理上,前期光线吸光不足,很容易给人一种寂寞感。其实这也是同性恋本身的内心世界。见不得光,只能躲在一个柜子里,不敢说,只能一个人去面对。在最后的结局中,游行的人群兴奋激动,那是光最明亮的时候。这是同性恋的期待,亦是鲍比的母亲选择的答案、所期待的答案、所想要的答案。
上帝给了我们生命,创造了我们,没有理由会讨厌我们,因为我们是按照他的想法而生。生活的教条或许很多,世界的声音也太吵,该干嘛就干嘛,有时候问别人得到的答案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只有自己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有自己才了解自己。做一回自己吧,勇敢一点,对与错本身就没有界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