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为主线,讲述了维护公平正义、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
《人民的名义》火了,网上一片热评。有人说,在《人民的名义》里看到了党和国家反腐的决心;有人说,在《人民的名义》里看到了贪官的悲惨后果;有人说,在《人民的名义》里看到了“职场生存法则”;甚至有人说,在《人民的名义》里看到了“住房差异”……
这篇的推送,我不想谈反腐、也不想谈职场,只想简单的聊一聊亲情和爱情。
1.
>>>亲情<<<
《人民的名义》凸显了很多现代家庭教育的问题。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很多时候重视是一回事,能够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又是另一回事。
之前看到的一句话,我十分赞同。大意是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就是爸爸爱妈妈,是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
《人民的名义》里,刻画了两个典型,也就是“虎妈狼爸”。
焦虑的妈妈——钟小艾。
钟小艾对儿子的教育十分上心,督促学习、报补习班,望子成龙。
而侯亮平对于儿子的教育,则比较乐观,让孩子随性发展。对儿子的教育,也是简单的鼓励。
高压下的儿子,自然是充满恐惧。
但好在,侯亮平和钟小艾给孩子营造了有爱的家庭氛围。
《人民的名义》中,其他的孩子,则比较可怜。
比如调皮的小皮球。妈妈身故,爸爸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教育。爸爸陈海重伤住院以后,小皮球的教育,就真的成为“问题”了。
和小皮球一样,属于“放养式”的,是李达康的女儿“佳佳”。李达康工作调动频繁,佳佳光是小学就换了3个县城。稍大一点,佳佳被送到国外,孤身一个人。别说教育了,和父母见面的时间都屈指可数。
比小皮球和佳佳更惨的,是蔡成功的儿子。
不仅仅缺少父亲的关爱与陪伴,蔡成功的儿子还因为父亲,被绑架和恐吓。长期生活在恐惧的环境下,孩子怎么能够健康的成长呢?
除了这些“孩子”的“教育”,已经成人的、甚至成为“名人”的“大人”的“教育”,更加让人痛心。
还记得“面币思过”吗?
第一集中,赵德汉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住在破旧的房屋里,吃着炸酱面的人,谁会想到他的受贿金额竟然达到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
而更加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赵德汉所有的受贿收入,并没有存在银行里,而是全部放到了家里。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全部都是现金啊。
面对满满一冰箱的人民币,赵德汉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看着赵德汉的表情,我竟然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我相信在这背后,是存在着家庭教育的问题的。至少,父母并没有教给孩子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
>>>爱情<<<
每个女孩都会对爱情充满向往。期望自己成为白雪公主,有一天会遇到自己的王子;如果成不了白雪公主,只要能够遇到自己的王子,也会甘愿做一个“丑小鸭”的梦。
大多女孩期待的,并不是嫁入豪门、成为阔太太,而是期望自己能够遇到一个人,这个人踏实、努力、有上进心、有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努力,用双手打造一个属于两个人的美好未来。当然,这些都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个男孩要对自己好。生病时的一杯水、难过时的一个肩膀、开心时的一同庆祝。像春风,像细雨……
和所有普通的女孩子一样,欧阳菁、陆亦可、林华华、钟小艾、吴惠芬、梁璐……都期待自己能够遇到这样的一个人。
剧中的一个桥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欧阳菁讲述自己为什么会选择李达康。
欧阳菁说,之所以当时会选择李达康,就是因为一袋海蛎子。李达康为欧阳菁挖海蛎子挖了一夜,当第二天早上,浑身是泥的出现在欧阳菁的面前时,欧阳菁被深深的感动了。那时的欧阳菁,认为李达康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是可以“如父如兄般的照顾自己的人”。
是啊,哪个女生会不感动呢。只因为我喜欢吃,你就可以不眠不休的为我准备吃的,所以林华华才会说“如果我男朋友也能这样,我早就嫁给他了”。
女人,真的是非常奇怪的动物。想要的太多,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可以给予自己无条件、无限度的关爱;但又那么容易满足,因为一袋海蛎子,就可以托付出自己的终身。
这样的事情,同样发生在梁璐的身上。明明知道祁同伟并不是真正的爱自己,爱的只是父亲的权利,却因为祁同伟在操场上的那“一跪”而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分不开、断不了,又做不到“难得糊涂”,直到自己成为祁同伟口中的“撒泼吃醋的女人”,还是无法开始新的人生。
剧中最失败的婚姻,我觉得非高育良和吴惠芬莫属。
一个是身居高位的书记、一个是受人尊敬的教授。但“离婚不离家”的生活模式,让我十分的难过。
生活中的两个人,人前恩爱如初、人后各自为营,只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的捆绑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看了以上的婚姻和爱情,真的觉得,人啊,如果能够放下自己的贪婪,简单的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该有多好!
当然,还有特别令人羡慕的婚姻。
比如侯亮平和钟小艾。
侯亮平和钟小艾的生活,是大多人最羡慕的婚姻生活了吧。两个人,一个在检察院工作、一个在纪委工作;性格互补、充满正义感,并且能够互相理解与体谅。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两个人不仅旗鼓相当,还默契十足。
尤其是下班以后,回到家。两个人一起在厨房做饭、在卫生间打扫卫生的身影,真的让我有着满满的羡慕。
白天两个人各自开展自己的工作,为了事业而打拼,有理想、有抱负;晚上回到家,两个人一起在厨房忙碌、做一桌子好吃的饭菜;晚饭后,两个人一起聊聊天、散散步。这不就是最向往的婚姻生活了吗?
再加上陈海事件以后,钟小艾对侯亮平的理解;侯亮平被陷害后,钟小艾义无反顾的支持与帮助;侯亮平生活中对钟小艾的呵护与关心,以及偶尔的礼物的惊喜。叫人怎么不羡慕。
除了他们的爱情,剧中还有一对让人十分羡慕的婚姻,就是陈岩石夫妇。
相濡以沫一辈子,老了以后携手共度晚年,一起种花养草,真好!
还有一对不得不提到的“苦命鸳鸯”,陈海和陆亦可。
陈海当然明白陆亦可的心,只是因为自己有一个儿子,不愿意“拖累”陆亦可;而陆亦可,竟痴心的成为的“大龄剩女”。这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够体会。
现实也许是残酷的,我们也并不是都能够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如果我们在错的时间能够遇到对的人,偶尔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下,即时时间不对,但毕竟人还是对的。“有的人,一旦错过,就不再”这句话永远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生命就这么短,何必难为了别人,也难为了自己呢?
剧中陆亦可和侯亮平的这段对话,让我想了很多。
爱情中,“合适”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棋逢对手”。
老辈人总会说,婚姻要门当户对。以前我总觉得这是“老想法”、“老脑筋”,但后来,对于“门当户对”有了新思考。
最好的爱情,应该是:两个人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至少有共同的目标和信念。简单的说,就是有一样的价值观。
对于生活方式,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活法”。但最本质的东西,应该是一样的。比如侯亮平和钟小艾。“旗鼓相当、势均力敌、互相尊重并且互相尊敬”。你觉得呢?
也许,《人民的名义》之所以火爆银屏,不仅仅是因为它契合了观众的心理,体现了党和国家反腐的决心和为人民服务的立场,还因为,《人民的名义》多方位、多角度的折射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爱情、我们的友谊,以及我们的梦想、追求与信念。
本文为凡雨原创,请大家尊重原创。
如有需要,请联系凡雨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