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锯子君。
锯子君经常收到读者们的私信,大家既珍惜充实忙碌的中学时代,又向往自由精彩的大学生活。
那些寒窗苦读的日日夜夜,那些勤学苦练的分分秒秒,是心中的梦想一直激励着莘莘学子不断前进。
大学,代表着新的起点和新的希望。
2020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人们都重新认识了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地处武汉市的武汉大学也一下声名大噪.
本周,锯子君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这所风景如画的武汉大学。
1
2013 年修建的牌坊江城山,珞珈秀;
山有黉,乃武大
黉,音同“红”,是古代对学校的称呼,所以,“山有黉”的意思是山上有一所学校。
哪所学校如此厉害?不是依山而建,也不是傍山而立,而是恰在山上,山上即校,校中有山呢?这所学校就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汉大学。
在某权威杂志评选的“中国十大最美大学”排行榜上,武汉大学拔得头筹。
既然力压群雄,其绝美之处,从评选词中可见一斑:“珞珈山麓,东湖之滨,山水相宜,古今和谐,承传统中华园林之精妙;武测水院,咸归于斯,省府市府,治理整顿,创武汉大学之新风。”
武汉大学始建牌坊,1931 年武汉大学不仅坐拥珞珈山,还环绕东湖水,可谓是坐山傍水,风景绝美。
说起武汉大学的历史,可谓如雷贯耳。
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了自强学堂,是武汉大学的前身;1913年,改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更名武汉大学,并沿用至今。
武汉大学有两个标志:一个是珞珈樱花,另一个是校门牌坊。其中,校门牌坊为建筑代表,不像樱花有四季更替。校门牌坊立于八一路之上,故常出现在游客的武汉大学打卡照上,以证来过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重修牌坊,1937年校门牌坊经历数代,最早建于1931 年,是位于街道口劝业场的民国老牌坊,木质结构、琉璃瓦顶、略施斗拱、油漆彩绘。网传木牌坊建成次年,毁于龙卷风。
至于为何内陆地区有龙卷风,就不得而知了,但仅看旧图,不难发现木质结构本身就不够牢靠,更何况牌坊看似“头重脚轻”,所以被大风吹垮也是“情理之中”了。
木质牌坊被毁之后,学校吸取教训,原地重建了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牌坊,正面书“国立武汉大学”,反面书“文法理工农医”,注意反面并非正面的繁体字样,据说是1937年牌坊第二次修建后由中文系教授书写,彰显的是武汉大学的办学理念——擅文法、长理工、懂农医。
毛主席题“武汉大学”牌坊这是该校当时所追求的理想化的学科格局,日后的武汉大学也是朝着这个目标奋进,并于 20 世纪 40 年代顺利实现。
现在大家看到的校门牌坊是 2013 年的复建之作,曾有人调侃,若是不识字、没文化之人,必然会读“学大汉、武立国”,倒也成句。
再看正面,一定有人好奇“国立武汉大学”这几个苍劲有力、规格整齐的大字是何人书写?是伟人墨宝吗?
有一种流传较广,但无从考证的说法是,20 世纪 80 年代重修时,因老牌坊六字无法修复,于是学校邀请了一位名叫曹立庵的书画家重新题写了校名。
20世纪90年代牌坊如今再看武汉大学标志性的校门牌坊,依然是气势恢宏,与珞珈山相映生辉,六代校门牌坊记录了武汉大学沧桑动荡却傲然挺立的历史。
2
十日樱花作意开,
绕花岂惜日千回
除了校门牌坊,武汉大学还有一景举世闻名,那就是珞珈樱花。每年到了樱花盛开的3月,校园内游人如织。
2020 年,受疫情影响,游客无法现场赏樱,武汉大学就联合众多媒体平台,开放了“云赏樱”通道。
据媒体报道,在平台开放期间,有近 2000 万人次通过网络赏樱,樱花美景便尽收眼前。可以说珞珈樱花,不仅是武汉大学的标志,更是武汉这座城市的名片。
谈到武汉大学校园内樱花的历史,很难不让人与日本这个国家联系起来,实际上,这些樱花,与日本的确有着很大的关系。
樱花是日本的象征,这一点无可厚非,而武汉大学本无樱花,最初的樱花,正是侵华日军所栽。
1938 年日军侵华,武汉陷落,武汉大学校园被日本军队占用,所幸在武汉失守前,武汉大学师生西迁避难,只留下几人护校。
军队撤退后,校园被日军用作后勤保障场所,日军考虑让留此休养的伤员能更好康复,于是从日本运来二十几株樱花种植。
艰难抗战的武汉大学师生重回校园后,看到盛开的樱花,内心是痛苦的,但是他们坚信,这些樱花,是日本侵华的历史罪证,是中国人打败日寇、独立自强的历史战利品!
当然,樱花的寿命不可能那么长,现在校园内盛开的樱花,已经没有当时那二十几株了,但是,武汉大学的樱花历史,也没有就此停止。
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向中国赠送了 1000 株樱花,大部分种于北京市的玉渊潭公园和陶然亭公园,武汉大学也接收了 20 株,后来日本又陆续赠予武汉大学若干樱花。
可以说武汉大学的樱花历史,起于屈辱,却又见证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树本无辜”,花无国界,在当今世界,也可如樱花盛开般,需沃土、需阳光,可共同栽种,亦可共赏美景。
3
武汉大学之美,在自然;
武汉大学之盛,在人文
这是武汉大学校园里流传甚广的一句话,武汉大学除了风景如画,“文法理工农医”的学科格局也彰显了其实力之雄厚、底蕴之深厚。
武汉大学在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无数精彩华章,既有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等革命志士,又有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人文巨匠。这无不体现着武汉大学之盛。
对武汉大学学科和专业的了解,需从其四大校区入手。武汉大学原有四个校区,后称学部,分别是
原武汉大学校区的文理学部、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工学部、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信息学部和原湖北医科大学的医学部,其中文理学部又分成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三个学部。
因此,六大学部共同构成了现阶段武汉大学的办学格局。武汉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拥有10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总数位居全国第12位。
这10个学科分别是:口腔医学、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和生物学。
这10个“双一流”学科中,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又有4个被评为A+。下表为大家罗列了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武汉大学A类专业(包括A+、A、A-)的具体名单。
从学科评估的结果中,不难看出武汉大学的优势专业是哪些。优势专业遍布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理学类和工学类,可以说满足了考生对各个门类的专业需求,不管你是精于文学,还是擅于工程,武汉大学优势专业齐备,任你挑战。
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专业和各位读者朋友分享,那笔者愿意选择这个专业,即武汉大学当之无愧的王牌专业——测绘专业。在上海软科的“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测绘专业排名亚洲第一。
虽说不同机构排名的参考价值和权威性不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说明武汉大学测绘专业实力的强劲,甚至有说法戏称“武汉大学的测绘学院撑起了中国测绘的半边天”。
测绘专业让笔者用最简单的话来描述,就是用各种方法测量和绘制自然结构和人工设施的专业,测绘对象自然也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界的崇山峻岭、江河湖海,另一种是人类社会的高楼大厦、管道结构等。
武汉大学的测绘专业又分为地理信息工程、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工程与工业测量、航天航空测绘等方向,明显也是按照测绘领域和对象来划分的。
实际上,除了传统的自然地理测绘,现阶段测绘专业的应用,遍布了很火爆的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驾驶、互联网等行业。
那么,问题来了,专业优势是否意味着就业优势呢?是不是大家在报考大学时,拿出学科评估中的A类学科名单,依次填写就可以了?
很明显不是这样的。首先,A类学科中的文、理、工科跨度极大,大家不能盲目追求高类别而忽视具体学科门类。其次,对同类别内的学科,也不能够仅凭其评估等级高低就决定报考顺序。
也就是说,评估等级高,并不意味着报考优先级高,而是应该综合考虑专业质量、就业竞争力、学习兴趣等因素。前述的测绘专业,每年也并不一定是武大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原因就是大家会综合考量工作环境、就业方向和升学难度。
笔者从《武汉大学 2019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摘取了武汉大学部分A+类和A类专业的本硕博协议就业率(见下表):
从该表不难看出,整体就业率本科<硕士<博士,这能够体现出学历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更重要的是,表中所列专业,是武汉大学在学科评估中的佼佼者(A+类和A类),但是各个专业在三个阶段的就业率并不都是最高的,例如A+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和A类的法学专业,都处于同类别中较低水平,生物学专业和公共管理专业也处于较低水平。
这就很好印证笔者前述观点,在选择专业时,要综合考量学科排名、就业前景等多方面因素,切不可唯排名论。
当然,工科专业更加贴近生产生活,实用性、技术性更强,在就业方面有其天然优势,这不意味着非工科专业就无路可走。
读者朋友们还是应该客观评估自身优势特长和兴趣,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专业。
总的来说,武汉大学历史悠久、景色极其优美,武汉这座城市大学林立,集聚效应明显,是一座有历史、有美景、有底蕴的城市。春暖花开,我们武汉大学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