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离开了平台,你什么也不是。”这话乍一听,很有几分威严。想想自己上班时间的摸鱼状态,想要开口反驳,又有几分心虚。
如果不是有公司给我发工资,这每天无所事事的状态,怎么可能顾得上温饱。
这话应该这么说“离开了平台,你还摸鱼,那就什么也不是。”
平台当然有好的一面,它帮我抵挡了生活中很多的风雨。平台也有不好的一面,它需要我做很多不喜欢的事情。
那个收费的大姐,从平台离开了,心里有大恐怖,吓的哭了起来。很多人评论,她的哭,是对未来生活的恐惧……为什么恐惧?平台之外,最大的恐怖无非是不确定性,没有保障。而她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大概率要遭受生活的毒打,这算是提前哭一场。
可见,人人都知道生活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出于人性的懒惰,能找个平台挡在前面,就不想直接跟生活肉搏。
可平台又是怎么来的呢?一群人按某种秩序行动,就有了平台。人,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人都离开了,平台也就不存在了。
这时,我可以反驳一句“离开了人,平台就没有意义。”
强调平台给个人赋能的,包含有集体主义的惯性。默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不足为奇,但不代表是正确的。
如果说平台和个人之间有生产关系的话。生产关系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才行。
大生产时代过去了,生产力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集体劳动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强调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已经不合适。
平台的构成,渐渐不以劳动力为主,更多是生产要素的集合。工具的发展已经到达数字时代,个人能够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我们最好把自己当作平台来经营,离开了平台你就成为你自己。
也可以称为新平台的裂变。
九零年代体制改革,街上很多“麻木”和零工,茫然是有的,也有例外。
我印象极深的是一家餐馆,风味上佳,生意兴隆,店名就叫“下岗小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