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要如何存在

作者: 杜薇说五行 | 来源:发表于2020-08-31 23:58 被阅读0次

亲爱的,看到你朋友圈的文章和感慨,深受触动,决定写下今天的文字。

我不会站在谁的角度去评判,因为我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父母关爱的女儿;同时也是一个正在陪伴孩子经历青春期的母亲。

你转载了一篇“PUA式育儿”概念的文字,并用自己的“实例”佐证这种概念的实际伤害性,看到你写出自己目前的状态,很想抱抱你,给你一份安宁、安定的暖意。

我想传递的这份暖意,你用心来感受,就一定能够产生共鸣,并减少焦虑情绪。

一边是逐渐长大,羽翼渐丰,搭建小家经历“鸡飞狗跳”的慌乱儿女;

一边是日渐衰老,操心“小家”又要顾及“大家”,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父母;

都没有什么经验,却又都有着自己的一份执拗。

尤其是父母,总试图用自己的方法让被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儿女更加顺利。

时空不断叠加运动变化的丰富生活,单独或者侧重一个方面的概念,都无法诠释爱的全部真相。

1 爱是有条件的

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时间局来诠释眼中的一切人、事、物。

作为观察者的自己便是时间局的“太极点”,即日元——“本我”。

解读周围的人和世界,都是以“本我”的要求为参照物来评判优劣胜负,是非对错。

这个评判注定是主观的。

就像我们坐在快速行驶的车上看树木不断向后运动;而站在路边看它们静止不动。

观察者时空位置发生变化,参照物标准也会发生变化,“真相”自然随之变化。

所以五行时间局是动态、多维存在的。而我们一直说的生克,也从来不会独立存在。就像某个人在我们的世界里,不会只扮演了一个角色。

父母生助我们时为“印”,印的角色还有另外一个功能便是“克制食伤”——对我们的主观想法和欲望进行约束和管制,这些都是印生助过程中因为爱而自然产生的“条件”。

爱一定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克”的范畴,是为了避免“溺爱”之罪的自然发生。

“克”的存在本就是为了保护“生”的质量而存在的,人才能在动态变化中找到平衡的支点。

没有被“克”压制和打击的孩子,不懂得妥协,更没有抗挫能力。社会变化万千,妥协和抗挫能力是必备的基础生存技能,这需要父母来上“克”的第一课。

至于长大后,接受社会给我们更严厉的教导时,父母是我们疗愈的港湾,如果我们不愿意尝试放下抗拒去靠岸,终究会倍感疲惫。

生克的过程,父母的出发点是爱,但方式方法都会主观;

儿女的诉求是被爱,也只会想要自己主观感受舒适的方式。

这本身就是两股不同方向的力量,始终会交织、碰撞,甚至无明的对抗和伤害,如何简单来拆解这其中的对错?

每个人都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去做事、来评判。

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完全“归罪”父母。

父母的爱所呈现的状态,是他们成长环境、社会观念、教育理念、自我期待以及时间局能量等等多重元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他们只是用自认为最适合的方式在付出,其中有什么不良后果,他们不能未卜先知。

就算是父母比对着“成功的教育方法”也无法匹配孩子的成长,因为没有什么成功是可以被完全复制的。况且每个人对成功、对幸福的理解也不一样。

所以,父母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努力的爱孩子。

2  试着去换位思考

只是舒适的“生”,没有适度的“克”,结果很难皆大欢喜。

就像有些人认为,饿了就该吃,想吃什么是因为身体缺什么,让很多人心安理得的补充甜食或各种垃圾食品,因为他们坚信身体知道想要什么。最终期待的100斤完美体重变成150斤的“月半”身材。

克像呼吸一样不可或缺,只是,很多父母没有好的方法来运行这份“克的权利”,以至于把爱变成强势控制、打压,甚至伤害,让孩子“苦不堪言”。

当教育产生的问题已经成为既定事实,那也是我们成长过程的挫折和磨砺,学会坦然接受,才能有机会学会思考,至于是在思考中抱怨还是强大,全然在自己的选择。

“原生家庭”的说法是为了让我们看见来自于前人的“传承”,接纳他们,也是接纳我们自己(父母宫是每个人时间局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后提升修正自己,在儿女的教育中尽力做好自己的角色。

教育的理论,要在懂得换位思考的基础上“自用”。

可以作为父母的使用法则,成为教育儿女过程中的指导、提醒和警示;

也可以成为儿女理解父母成长不易的解码器;

但绝不是儿女挑剔甚至攻击父母的工具。

现在的很多人之所以越来越容易崩溃、抑郁,就源于把各种“理论概念”当作修理或丈量他人的工具,越使用越焦虑。

有人说,世界上最浪费时间、最无功而返的是对孩子讲大道理。

“讲大道理”的真相是父母掏心掏肺的想给予孩子最好的未来,只是他们被固有模式操纵,无助的,甚至战战兢兢的爱着孩子,因为孩子手里有各种理论标尺,随时会“批斗”他们。

3 不做就不会犯错

不做就不会犯错。可家庭就是“做”父母、“做”儿女的过程。

万事万物,皆有阴阳。这个过程有爱就有伤,具有双面性。

比如我是带着辛金的丁火,照顾父母和女儿体贴、细腻,凡是都能在细微处体现关爱,能第一时间觉察到他们的需求并加以满足;

但挑剔较真的特性也经常在我毫无觉察的情况下让他们防不胜防。

细腻的爱不知不觉流露,较真的伤也糊里糊涂留下。

即使经过多年的五行学习和应用练习,依然会犯错,会伤人,会难过,也会无助。

我做了40多年的女儿,也在妈妈的岗位上奋斗了19年,且从未“擅离职守”,但挫败感常有。

在爱与被爱,付出与索取的过程中,没有谁不会犯错。

所以我尽量努力做到:

接纳父母和孩子的言行习惯,因为他们都是我的镜子;

不舒服时提升自己的认知维度,修正互动方式,因为和他们的关系我无法重新选择;

内心不适无法排解时,对他们行使“克”的权利,甚至“无理取闹”,因为他们一样可以用爱包容我……

我清楚的知道,没有绝对符合儿女要求的父母,更没有完全符合父母期待的儿女,有的就是彼此在“爱恨交加”的错乱中不抛弃、不放弃。

4 爱需要接纳和谅解

父母和儿女,应该是生活中最有弹性的一种关系。

我们是“不省心”的女儿,又都是“伟大”的母亲。

学会接纳和谅解关系中的“自以为是”,懂得与父母和解的我们,才真的有能力做好自己不断转化的角色,每一种爱,都需要承上启下。

被接纳的伤痛才能真正慢慢缓解,且不会被我们使用。

至于父母那些所谓极致“家庭PUA”伤害语言,是身为父母的他们,无力、无助、无所适从、爱无处安放的无奈表现。

过分的语言,往往是父母极力维系自己在儿女面前其实早已不复存在的所谓的“权威和尊严”。

儿女放飞后的父母,除了对儿女无尽的牵挂,便是越来越多、无处倾诉的孤独和想念,最多,他们把这些牵挂和想念编制成“刻薄”儿女的言语博得一份存在感罢了。

长大后的我们,不要期待父母提升,更不用奢求儿女转性。那都是“改变别人”的无望幻想。

改变别人的过程会被辛苦、疲惫、失望甚至崩溃、绝望所包围,以至于精疲力竭还把关系搞的一团糟。

改变自己的过程,除了辛苦,就是“宝宝心里真的苦”,但至少还有几分主动权在手。

我的感受是:有勇气品尝多少“心里的苦”,就能收获多少来自家人“惊喜的甜”。

心态好起来的父母、自信快乐的孩子,还有睿智体贴的另一半,都会是我们的财富。

用心成长的过程,你会发现,“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这句话绝非虚言,作为观察者的“本我”提升了,动态时间局里的世界真的可以随之变得越来越好。

匆匆码字,不知所言。但有一个字能够诠释一切的一切,那就是“爱”。

相关文章

  • 爱要如何存在

    亲爱的,看到你朋友圈的文章和感慨,深受触动,决定写下今天的文字。 我不会站在谁的角度去评判,因为我是一个无时无刻不...

  • 我,要如何存在?

    我是很少听歌的人,一般情况我能知道这首歌的话,一般有三个原因。1是他人推荐。2是因为它是电视剧里的歌曲。偶尔刷剧就...

  • 2019.12.19 kin160 自我存在黄太阳

    【今日关键词】开悟、分享、定义 今天kin160 自我存在的黄太阳,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如何去爱。 ...

  • 与自己和解

    胡慎之说: “不知道如何表达爱,就不要表达,但是允许爱存在。不用觉得羞耻。不知道如何放下恨,就不要放下,允许恨存在...

  • 真爱的发生

    常说爱自己,到底要如何爱自己,这是个问题; 常说爱孩子,到底要如何爱孩子,这也是个问题; 真相是:先学会爱自己,才...

  • 10月20日 只有爱存在,恐惧是幻象 | 我的奇迹日记

    Day 20《只有爱存在,恐惧是幻象》 今天,我知道,只有爱存在,恐惧是幻象。恐惧缺乏爱,正如黑暗缺乏光明。要消除...

  • 我的奇迹日记D20-3.20-只有爱存在,恐惧是幻象

    《只有爱存在,恐惧是幻象》 今天,我知道,只有爱存在,恐惧是幻象。恐惧缺乏爱,正如黑暗缺乏光明。要消除恐惧的幻象,...

  • 你要的爱,从未存在?

    没有人能给你100%的爱,因为对方也需要一口气好好生活,这就是爱的独立性,你需要在爱中学会独立,才有爱的能力。 我...

  • 第二十天

    《只有爱存在,恐惧是幻象》 今天我知道,只有爱存在,恐惧是幻象。恐惧缺乏爱,正如黑暗缺乏光明。要消除恐惧的幻象,我...

  • 当我不再隐藏,也就是我不再爱了 2017-05-28

    有人说,我要的爱,和他要的爱,都不存在。不如去追求那些存在的东西:金钱、自由、性、和漂泊。 可我曾经说过,总有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要如何存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lm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