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其所者久。
通变是不错的,但通变并不等于浮躁。
通变的前提是你已经有了稳固的立足点,有了坚实的根基,然后,因时而动,立于不败之地。
浮躁只不过是盲从、心性不定。还没有找到立足点,就试图作弄潮儿,那么,只能永远浮在面上,浮萍般地飘泊。
有一个同学的朋友,五年前开了一家小公司,那时候保健品的生意不错,他就搞保健品贸易。做不多久,发现利润似乎不大,又去搞戒毒药,不到半年,又因什么理由,改去做医疗器械;最近又突发灵感,去做AI,还说这是代表未来的新产业,肯定成功。
也许他在将来会成功,但至少在现在,他的当务之急是:他必须尽快为他的公司定位,建立起基本的公司形象。否则,总是这样朝三暮四,给顾客的印象就是轻浮、草率,无法确立长久的信誉。
其实,变的前提是由于某种不变的东西在做根基,离开这种不变的东西,变来变去,仍是虚空。
道家哲学或佛经中有一个很平常的思想,那就是,我们生活其间的尘世,一方面是无常,是分分秒秒的变化,没有什么能够长久,一切都在消逝;另一方面却是恒常,变来变去,都是这么一套,其实并没有"变化"。
一个人要抓住生命的意义,就必须把握这"变化"与"不变"的平衡。
你抓住了那"不变的",一切的"变"之所以"变"的究竟,你就有了某种永恒的安定;当你抓住了那"变化"着的,一切"不变"显现的形色,你就有了某种流动的喜悦,不再受执着的束缚。
置身于商场,领悟这一平常而又不平常的感悟,会有另一番的发现与启迪。如果不能捕捉商场中"变"的一面,以及"不变"的所在,如果不能为自己奠定"不变"的支点,以及"变化"的触角,那么,在一个险恶的商场,就时时会有倾覆的危险。
试着常常从"变"的观点与"不变"的观点,去看待你周围的一切。只从"变"的观点看待,引起的可能是浮躁,只从"不变"的观点看待,引起的可能是消沉。
有些人错以为"看破红尘",对于一切失去好奇、热情,以为一切变来变去,不过如此,于是,消极地打发岁月。
另有一些人则是随波逐流。"出国热"的时候,他就拿起外语课本,想着出国;"股票热"的时候,他就扎进股市,与大家一起炒股;"传销热"的时候,他又跻身传销的人流,与大家起传来传去……
因为不明白自己内心真正需要什么,不明白自己的才能真正适合什么,而又急于成功,于是,只能这样浮躁地"转"来"转"去。
做人也罢,做生意也罢,讲究"通变"的同时,也讲究平实。站定脚跟,一步一步地前行,一旦选下目标,就不受外界的任何诱惑所动。
浮躁的心灵,稍遇天灾人祸,就会惊慌失措。日出日落,阴晴圆缺,没有一种挫折是持久不去的,如同没有一种成功会万世长存一样。
所以,敞开心胸,平实地注视已经发生的种种,仍然保持坚定的信念,而且以坚定的耐性去耕耘;即使等待不到"云开日出"时,又有何妨?
随笔/恒之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