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舒适区,虽然自己呆的安逸,但往往也是消磨人意志的最佳磁场。
我本不是一个喜欢安逸的人。大学毕业后考研失利,面对着跨入社会的恐惧,以及家庭观念的影响,我毫不犹豫的在学校旁边租了间房子继续二次考研。这一次,没有室友,甚至没有熟悉的同学,孤独二战。为了压抑自己的欲望,断网,强制断电,早上6.30出,晚上11点归,那时候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吧,不知道自己干些什么,适合做什么,只是知道自己不想做自己这一行,90%的人都不会选择自己的本行专业,这话想想不假。
记得很清楚,6.27所有人都撤了,看着空空荡荡的宿舍,大家各奔前程,自己也马不停蹄的投入到备考的氛围中,没有了平时的欢笑,也没有了一考时的相互鼓励,每当晚上从自习室出来的时候,在操场上和同样的人大吼几嗓子。4个多月复习时间,却要重新拿起自己不熟悉的专业课,对,脑子又抽抽,跨专业考研金融,虽然再次以失败告终,但自己没有过多的失望,因为西财没进,还是被调剂了专业。
转眼间就到2016的3月份,也许自己闲的太过分,也许是邻里间的风言风语,父母说是给安排个工作,你先去干着?我欣然接受。这也成为我跨行的本因。
想想自己当时的面试,真的是丢人,你能想象一个穿着西装革履去面开发岗位的吗。是的,当时就是那么的搞笑,我去入职的当天,被人调侃有前途。后来和同事聊起来,他们都认为我是去面销售的呢。本以为会体验公司中的乐趣,幻想着是不是有电视剧中一样的办公室文化,可惜屁股还没坐热,就被一下子派去了省环保局做镇。
本就抱着无聊的态度去玩,我被丁哥领着去交接任务,认识一些平时打交道的人。就这样一个办公室住着3家公司的人。说来可笑,工作是竞争合作关系,平时玩的还真不错。环保局的工作轻松舒适,但短短3个月我就下定决心必须早,而且越快越好,因为这里太安逸了,公务职位适合养老,适合家庭很不错的人,但不适合自己。也明白了去读研
期间正好和师哥联系上了,一句不是211的研究生你读个毛,来北京试试,使我做出来自己的决定。想想来北京的那一天,自己就背了一个背包,里面装着几件衣服,一个笔记本电脑就过了北漂的生活。那时候自己在想,不喜欢舒适促成了这样果决的决定吧。
转眼2年而过,自己也换了两家公司,师哥也回到了家,此时我在想我想要的是什么。4月份连续回家两次,面试工作,但因为打不到自己要求还是没有回的去。五月份因为计划不当,事情堆积,加上被当时心软没删的一个人突遭变故,烦心事全面爆发,打的自己措手不及,离职情绪达到高潮。工作效率连续低下,情绪调节不当,只能回家修养。
拒绝了好友的邀约,在家和父母坦诚不恭的聊了一下,这是毕业后3年来的第一次。一些事压在心里太久了总归要吐出来会更舒服一些,很感激父母的开明吧。自己的心事不愿吐漏,加上公司的事情忙完以后,你闲的时间也多,杂乱的想法也越多,原来复杂的工作也开始变成自己的舒适区,知道又到了离开的时候到了。
自己喜欢预先安排一些事,然后有计划的拖延,把多余的时间留给自己做自己更想做的事情,这也是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因为事情一旦不能按计划完成,往往引发血崩效应,这次吃了个教训,慢慢改变。自己不喜欢安逸,那就找机会离开,寻求下一个挑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