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区≠舒适

作者: 百万机器猫 | 来源:发表于2018-08-02 15:22 被阅读184次

    早上听海贤老师谈到了舒适区,居然产生了豁然开朗的感觉,结合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有一种打通的感觉。

    海贤老师讲到舒适区并一定意味着舒适,就算是不舒服的环境也会让人进入舒适区,比如《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位出狱后自杀的老布。

    舒适区源自控制感

    舒适区是我们一套固化的行为模式,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在我们碰到意外,感到焦虑,受到威胁,碰到不确定的时候,可以给我们一种很强的控制感。

    正是由于这种控制感,让我们去向往它,舒适区可以说是一种对于控制感的向往。

    套用到生活中,为什么吃东西让我们舒适,因为我们希望能够获得对于饥饿的控制感;为什么睡觉让我们舒适,因为生活那么不可控制,睡眠让人安心。

    为什么写作让人不舒适,因为我们不想面对这种无话可写的尴尬境地,所有的舒适区背后都存在着不满意,存在着对于控制感的渴望。

    把自己扔出去

    那问题是如何去突破呢,从这个原理出发就能找到对策。

    我想到一个方法是把自己扔到一个自己完全无法控制的地方去。很多人在获得一份新工作,或者是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这里,我们没有任何的舒适区,也就是还没有固有行动模式的建设。我们就可以去不断的去突破,因为控制本身就不存在。

    比如说刚结营的拆书训练营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失去控制的地方。作为一名新手,面对一百多名学员,面对几十名教练,说控制那是不可能的,不在我既有的认知内,我也没有固有的行为模式。

    我只能碰到问题解决问题,碰到挑战挖掘思路,不断的去迭代,完善构思,完善执行。恰恰是因为这种外部的不可控,会让我不断走出自己的小小空间,让我不断的去获得自己的突破。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从头到尾都会觉得不舒服,但我们不得不前进。短期内如此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长期内去进行,身体恐怕会产生消极的抵抗。所以还需要有其他的办法。

    刻意去练习

    我觉得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刻意练习而获得新的控制感。

    最近在《思考快与慢》里看到,卡尼曼认为刻意练习是一个在可预测环境下的练习。是我们面对一些可预测技能,不断去加强控制感的过程。

    刻意练习有两个核心条件,第一就是必须是一个可预测的环境,第二个是需要有足够高质量的反馈。

    可预测的环境是基础,在可预测的环境下,我们才有机会让自己的确定性增加,让自己的控制感加强。而高质量的反馈是关键,决定了我们发力的方向,确保了我们不会走偏,让我们始终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拿语音写作这件事来说,我就是在不断的获得控制感的提高。语音写作本身是可预测的,有非常多的前辈在进行这个事情,也都获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这个外部信息是非常的有力量,至少能保证本身方向的正确,可信赖。

    第二就是我们构建了一个互助的环境,有一套不断反馈的机制。促进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控制感。最近有小伙伴一直在问我语音是不是就是下载一个语音输入法就可以搞定了,我说理论上是这样的,但是任何一个技能的习得,工具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练习,我们是不是能够营造起一个刻意练习的环境,是我们能掌握的关键。

    以上两点就是关于刻意练习环境的真相。

    看似没用的知识

    突破舒适区,肯定还有其他的方法,以上两种方法都有适用范围,要么是在新环境,要么是可预测的环境,在现在这个万物变化的时代里,有没有更加通用化的方法,这个需要探索。

    药山大人在训练营分享提出了一个整体布局的思路,让我很受启发。我们需要拥有一些延展性的、看起来不太需要的知识储备,作用就是在当一旦我们失去控制感的时候,能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路,给我点力量。

    永澄老师也讲到要建立多元思维模型,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展自己的周哈里窗,重要的原因就是当自己陷入被动的时候,能支撑自己一下。

    控制的背后是不满意,背后是需要能力支持的,当我们具备了足够的能力,后面具备了广阔多元的视野,我们是把自己不断变大的同时,就会离舒适区越来越远。

    上周复盘的时候,我着重讲到了高维度知识的价值。高维度知识拥有非常强的解释力和覆盖面。也许看起来没有什么用处,也无法找到落脚点,但是当我们面临控制感缺失的时候,当我们突然面对一个突发状况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跳出来支持我们一下。

    比如《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中第一习惯主动积极,我在无数次在自己面对困难,面对挑战的时候,靠这个信念支撑下去。没有什么道理,这是对自己内心的挑战,内心对了,什么都对了。

    真正的舒适

    早上想了很多,我觉得是一段特别好的体验。舒适区只是一个固有模式而已,跟舒适没有关系。

    真正的舒适正如文章的题图,是我们获得自己内心的平衡,获得自己跟外界的平衡时获得的。这恰恰需要我们不断去扩展边界,恰恰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能力才可以。

    所以希望自己能够不断的去挑战自己的舒适区,去找到自己真正的舒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阿静的个人成长:这篇好烧脑,引用了好几本书,可见学霸的阅读量之大,片段随手拈来。
        想起来之前思考琦老师拆的“走出舒适区,成为更好的自己”,里面对舒适区也做了详细的阐述。这个概念还得多理解。
        看到了海贤老师,是讲幸福课的那位吗?之前听过关于“超越自卑”的知乎Live,很受启发。
        阿静的个人成长:@钟慰 哈哈 这样文风本身就挺好的 值得好好读一读想一想,现在快餐式的暴文太多了。
        百万机器猫:@阿静的个人成长 是的啊,陈海贤老师,话说这才是我的文风,出营了,不用装啦: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

      本文标题:舒适区≠舒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fs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