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
看陌生的风景
听陌生的歌
然后长大!
END
感谢微信换头像拯救了南仁东先生。
16日至今天(9月25日),朋友圈中一直静静流淌着南仁东先生的故事,此处不作重复讲述。
9月15日深夜,南仁东先生悄然离世,一位科学家,一位国之栋梁,一位巨星,留下惊天成就之后就此陨落。
我关注的所有科技类公众号在第二天第一时间深切缅怀了南仁东先生(科技类公众号一般不会半夜更新)。
各大媒体也进行了客观公正的报道。
此刻,朋友圈中关于南仁东先生的话题还只于各位科学家与科技记者。
因为这是科技圈的话题——一位科学家贡献了一生之后离世,何其悲哉。
科技记者,当的年头浅一些,至少知道天眼,年头多一些的,可能有幸与南仁东先生有所接触。
科技记者一般有科学家情结,讲究实事求是的报道。比如看到机器人,想知道研制机器人的科学家什么样,想和科学家聊聊研制机器人背后的故事,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这样不是挖趣闻,也不是搞八卦,而是因为许多时候,深入了解一个科学家的科研道路后,写出来的作品才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他人。
记得做杂志的时候,写邓稼先小传,在网上找材料,看着看着就哭了。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离去,用不着文字多余的渲染,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能让人有一种“燃”或者“殇”的感觉。
客观,公正,这才是科学的本质。
所以,南仁东先生去世了,对于科技圈的人来说,是真正的遗憾:知晓天眼,却竟然没有机会再能去了解背后的人,亲自去听一听那些故事。
一周左右时间,分享南仁东先生的故事愈发少了。
23号左右,突然发现朋友圈里好多和科技毫不沾边的朋友开始转发一篇《南仁东先生放弃国外300倍高薪毅然决然回国报效祖国》(大概是这么个意思)的故事。朋友圈中对南仁东先生的怀念再次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确实感觉诧异,头七回魂夜,这波借势给满分。但是之前官方大媒体的文章看了不少,看到这个也就并未点开。
直到看到一个老师转发后的评论“实在看不下去了!如此多的文章都拿放弃国外300倍高薪说事,且上了10万+。你们采访谁了?是南仁东说的吗?如果您敬重南仁东,报到时请实事求是,拜托了!”
好奇点开了10万+,才发现这是平时关注的一个情感类大号,当然文风也果然是10万+体:居中加粗无句号。
难道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不应该是连贯的吗?顿时就方了。我以为进错了公众号,再次点进去,查看历史消息,其他文章依旧是情感类、鸡汤类、文艺清新类……
南仁东先生的照片,作为头条头图,看起来不甚和谐。
南仁东先生自己也绝对想不到:李晨范冰冰甜蜜头条,薛之谦李雨桐撕逼头条,我南仁东上了去世头条?
一个风格完全不搭的大号加上一个10万+的标题,以及10万+的文风,当然文章是一定会上10万+的。
一个拼凑知识的时代让我们退化的才疏学浅,内容真与不真,似乎已经远远比不上10万+带来的感官刺激。
虽然我还并没有感受过,如果站在10万+的风口上,是不是能让我的发型更好看一些。
南仁东先生放弃300倍高薪的故事,持续三天再度在朋友圈里发酵。
直到今天微信换了头像,中华牌“风云四号”显露江湖,这波高薪浪潮悄然偃旗。
大家再次马不停蹄地奔向了新一波热点。
感谢微信换头像拯救了南仁东先生。
BY 面瘫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