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欲之上》已经进入了“细排”阶段。
一早起来到排练厅围观导演王晓凡排练是件蛮开心的事。
“您好,王老师,我是皓天哥(演员关皓天,剧中饰演李斌)的好朋友,我今天来看看排练。”
“好的!欢迎。”
简单的交流之后,开始了第一次联排。
第一次看话剧《欲之上》首次联排发现这部作品有些像“现实版”的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
导演王晓凡是个很有“烟火气”且可爱的人。
这是我第一次看话剧《欲之上》的联排时感觉到的。这样的感觉起初是作品给我的,后来通过交流,看他给演员们排练的干净利落,透着那么点舒服。
今天,围观导演王晓凡排练,在细节处理方面可谓是淋漓尽致。
话剧《欲之上》看起来是个爱情戏。细想,像是“男人戏”。男人戏在大多数人看来是非常“硬气”的。但是,从这部作品看来,有些“柔中带刚”的。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人际关系是非常“微妙”的。
当代人的仪式感是开一家自己的公司,公司里设有最全的部门。即便再全的部门也敌不过一个情感丰沛的老板和个别心怀鬼胎的员工。
无论是情感丰沛也好,还是心怀鬼胎也罢,人的内心在有些情境下总要有所节制。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嘛,紧张是每一个成年人的常态。
成年人世界不走心的一点在于,天天嚷嚷“我的心里只有工作。”这句话影射的无非就是人们潦草地对待自己的身体和生活。
这种潦草怕是在导演王晓凡的话剧《欲之上》这部作品中却荡然无存。
诚然,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台是一面镜子,台上的人有生活,台下的人亦然。
在排练的过程中,导演王晓凡的专业度和演员探讨剧场的构造,讨论构造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解决演员的台词“负担”。乐于换位思考的导演解决了演员问题,也是解决了观众的困惑不是吗?
亲眼看到一个导演的排练过程,就知道坐在观众席里的感觉。
显然,导演王晓凡是个容易给到观众安全感的人。
这种安全感不止于剧本中规定情境给到的种种,更多的是来自个人内心深处以及体悟人物本身情感线浑然天成的恰到好处的情感。这种情感止乎于礼,动之以“情”。
“你愿意看我们重复来,重复去的这种排练模式吗?”导演王晓凡认真地问我。
“愿意,当然愿意。因为我知道至少重复是一种力量,在打磨中一切都会越来越精进。”我认真地回应着。
在排练的过程中,无论是演员的一个眼神,一个肢体动作,一句台词,一种状态,抑或是某部分的调度,导演王晓凡事无巨细地推翻、调整、再推翻,最后确定希望演员如何将人物“立”住。
在立的同时,也会思量最终呈现的最好状态。这种状态在导演王晓凡看来,不是一味地歇斯底里,而是随着人物的内心走向,以全新的方式诠释愤怒。
这里突然想到了最近演员郝蕾对于表演的认识:什么是好的表演?说白了,好的表演是演人,而不是演戏。
在表演层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许多演员总试图饰演一个“疯子”。在我看来,真正的“疯子”,不是“疯子”,而是“锋子”。
在情绪表达层面,疯是一种“锋芒毕露”的愤怒。愤怒不是不可以爆发,还是需要有节制。嘶吼不是愤怒的表现,而是人物的“无力”。这种无力感既不利于自己,又不利于帮助对手有效地完成人物。同样的,也不会给到观众“好感”。
当然,生活的影子便荡然无存,因为生活不止于争执,还有美好。这种美好止乎于节制,动之以“热情”。
在这种热情中,看到了生活的烟火气,看到了演员对人物的热忱,也看到了一种恬适感。
导演王晓凡说,一个演员能够愿意去揣摩对手的台词,这样就更容易了解自己的人物。
诚然,了解自己饰演的人物融合演员自身生活经验的同时,也是挖掘自己内心的过程。
荒诞照进现实,日子过成段子。
创作的根基是生活,而生活的根基源于人内心的情感走向。遇见一个人,无论何种关系,无论是否接受和这个人的相处模式,都是一种经历。
每一种经历都是创作的源泉。包括孤独本身。你认为什么是孤独呢?
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是面对自己,享受孤独。正所谓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喧嚣之后,到了真正一个人独处的时刻,反而不知所措,甚至觉得莫名的恐惧、焦虑、低落。
孤独是把双刃剑。
人们之所以害怕孤独,其实是害怕面对“真实”的自己。不是每一个人都敢于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所陷入的困境......
孤独摒弃了喧嚣世界的种种诱惑,让我们的灵魂安静下来,给我们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更多的空间去成长和自省。
这是看导演王晓凡排练话剧《欲之上》的一些感想。这次体验是宝贵的。宝贵的是看到了导演王晓凡为人师的严谨认真,看到了他颇具烟火气的一面,也看到了他很真实可爱的一面。
在亲测话剧《欲之上》的联排和排练细节之后,我认真地和大家推荐这部精致的、冒着烟火气的、好像似曾相识、又好像一面镜子的作品。
愿我们在彼此看不到的岁月里,熠熠生辉。—— 后记
这里感恩于导演王晓凡和演员们的“只爱内心戏”。话剧《欲之上》将于2019年1月23日-27日在鼓楼西剧场上演,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