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已 过古稀之年,中等个子,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
可在我的笔下很少提及她老人家,包括我已逝的父亲。或许这和我的性格有关,平日的我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很少侃侃而谈。
母亲和天下大多数母亲一下,可以说是辛劳一生,为这个家一直默默付出。
母亲生我的时候,是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我是家里老四,老大是哥哥,中间是两个姐姐。
在我出生刚刚几个月时,母亲的大腿需要动手术。在七十年代的农村,那时还是大集体生活,每年冬天去高邮湖里割些荒草或者芦材回来。那时的条件极其艰苦,根本没有什么防寒保暖棉衣,正是因为如此母亲的大腿被冻伤了。
而更不幸的,我出生不久,因为身体原因也要做手术,无疑是雪上加霜。母亲手术期间,我是姑姑用米饭喂养着。
无奈因为我的原因,母亲冻伤的大腿并没有完全根治好,以至于现在依旧走路不便。每每想及此事,暗自垂泪。
若不是遇到贵人,我能活着几乎没有可能。那时的庄邻都劝家里人放弃我,把我送给别人家,是父亲、母亲还有哥哥姐姐们的坚持,我总算没被抛弃。
我们家姊妹四个,养活我们已经实属不易,更何况供我们上学。
虽然母亲没有上过一天学,或许那时的她也不知道,上学最终的结果意味着什么。但她从没怨言,除了种地,还要每天去柳厂上班。那时的村子里开着编织柳器的厂,做各种花篮 ,大多数都是农村妇女在那做事。母亲则去那里拣柳,也就是把一捆柳分下来,粗的细的,好的坏的,归类。
每天起早贪黑,不辞辛劳。我们常感慨过去的人能吃苦,其实还不是被逼的。清楚的记得我上高中时,那时她一天的工资只有十块钱。大早出去,天黑的不能再黑才回来。
也正是那时,我深感母亲辛劳不易,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即便如此,家里依然是一贫如洗,不得已,两个姐姐上到小学,只好辍学打工。想到此处,内心甚感惭愧,总觉得亏欠两个姐姐。
相比我,大哥要强多了,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是我的楷模。
“十年寒窗苦读”,大哥在他的坚持与努力下,可以说是出人头地了,到了他工作时,我们家生活条件已经得到大大改善。
更值得尊敬的是,他对父亲,对母亲,这个家也付出了很多。母亲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与父亲暴躁的脾气相比,母亲要贤惠的多。父亲好酒,脾气火爆,稍有不顺,骂骂咧咧。母亲在一旁则默默忍受,在她的思想里可能就是,为了这个家吧,再大的委屈也得忍着。儿时的我没少遭父亲打,都是母亲出来护着我。父亲的这个坏脾气,直到哥哥出来工作,才有所改变。
如今的母亲已经老了,头发也是花白,一个人独自居住在乡下。有时想想,于心不忍,可又太多无奈,只能有时间多回去陪陪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