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唯吾周南,泪以涕之,牧民千载,何以茫然。
读此诗,而悲史,三千年,不足一.
有说此诗是贺新郎的,儒教受命以迷民,千年拨云见日出.说贺新郎的人,是不懂还是不厚道呢?封建社会历朝历代权贵与民都是二级对立,这里因果复杂,而牧民二字可以说明.民者,牧也.就是现在牧羊一样,养在于取.南有樛木,这个南字,是有特指,面南而王,南是隐喩朝政,南有樛木,就特指封建权贵.如同放马南山的南.南山南.
周朝初创,礼乐治世.地主权贵与民的关系,在这首民风之谣中: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高高在上的权贵,低下身子让我们依附,这君子与我们和而相处,福禄跟着把我们缠绕.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高高在上的权贵,低下身子让我们休养生息,这君子与我们和睦相处,福禄把我们扶持.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高高在上的权贵,低下身子让我们紧紧缠绕.这君子与我们合和相处,福禄把我们成就.
此诗兴义,阶级对立在诗中消失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命运内在之手没有消失,而是被礼乐调和,被封建阶层给自律了.民之福履如字解,一口田有衣穿就是福.樛木就是兴封建阶层权贵之下取,葛藟是兴普通老百姓之弱依.荒指野草丛生,葛藟荒之,野藤弥漫就是兴休养生息. 把诗解成贺新郎的人,准备给新郎取多少房,才能称为荒之,后宫丛生.呵呵.
这是三千年封建社会的一段奇迹般的时光,阶级矛盾被调和了.诗中“乐”字不是快乐高兴的意思,是和意,中华三千年文明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那就是这个“和”。而周朝的“乐”是确定的和字意。礼乐社会中的礼是指有序节欲,乐是指和谐共生。本诗如同羊在称赞牧羊人。这就是周南在历代文士心中地位那么高的原因。礼乐的约束与社会矛盾的调和,与封建阶层的自律.诗中权贵放下身段,让民依附,和而不害。这背后正是礼乐之力.
此诗文艺手法也是了得,以象立意,而兴大义,用三字之差,而推情感,而普通民众的感恩戴德之情表露,累是让大家依附;荒是让大家休养生息;萦是让大家紧紧缠绕。三字表达了一个过程,善始善终。而另三字之差也是递进事件程度。绥是围绕;将是扶持,成是成就。 六字统筹而定事理。孔圣的春秋笔法再溯源一定是可以改为“诗经笔法”。诗经的文艺手法不仅指比兴赋,细究不弱后世。反是后世把“兴”这种文学手法给丢了。兴凋谢于周,后世就很少见了。
不知三千年封建社会之残酷,就不知周南之可贵,不知三千年封建社会之动荡,就不知周南之绝美。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欤? 多少人面墙而立,而教人面墙而立者更甚。贺新郎就不贺了罢,现在还贺就不厚道了。
累之绥绥,荒之将将,萦之成成。
和乐且湛,序礼且澄,泱泱周南。
踏歌南山,面墙而泣,破墙而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