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站桩25分钟,站桩过程中感觉一股燥气上升,上焦憋胀,通过呼吸调整,开始打嗝,打嗝过后沉静下来,站桩结束后进行全身拍打,不停的打嗝,郁结之气外出。

入秋以来,我的手又开始出现症状,不仅仅是脾胃虚弱,手心发热,十指发热开始明显。干燥,是秋天的基调。
而秋分的“燥”,不同于刚立秋时的“温燥”。
此时气候偏凉,寒与燥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复合的邪气,我们称之为“凉燥”。人体五脏中,肺对应秋,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
燥邪之气极易在秋天侵犯人体,调养不当就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皲裂等秋燥症状。
在干燥的秋季里,从饮食、居处两方面入手,让身体“滋润”起来。
秋分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题。
需要“养阴液,润肺燥”,让身体“滋润度秋”。
少食损伤阴精的辛辣食物,多食用滋补柔润的食物。
蔬菜类:南瓜、莲藕、萝卜;
水果类:荸荠、枇杷、乌梅;
五谷类:薏米、芝麻、核桃;
肉食类:猪肉、鸭肉、乌鸡。
需注意,梨是秋季很好的水果,适当吃一些有润燥的作用。
然而梨性偏寒,用于早秋“温燥”较为适宜,但不适合对付“凉燥”。
立秋吃梨,宜搭配银耳、百合等温润食材,煮熟后食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