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不是每一个都要当作家,也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有一种修辞叫“比喻”,但几乎人人都在用,有意识的,无意识的,大家都会用上比喻。
比喻,都会有本体和喻体,两者之间要有相似点。如果本体和喻体之间是由明显的比喻词连接,我们说那是明喻;如果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词不明显,那就是暗喻。除此,还有一种是借喻,一般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隐身起来了。
人们根据自己的认知,会有各种各样的比喻句。那什么样的比喻是好的呢?我们首先要知道本体和喻体两者之间要具有相似点,这就是比喻的一条及格线。
即使作家也会写出及格线以下的比喻句,比如莫言《蛙》里面有几句:
1. 陈鼻坐在我家门槛上,灶膛里的火映得他满脸闪光,那个巨大的鼻子,像一块结了冰的萝卜雕成。
2. 她身体蜷缩着,像一只倒干了粮食的瘪口袋,又像一只钻出了飞蛾的空茧壳。
3. 听到这个消息后,哥哥姐姐像青蛙一样哇哇叫,我在地上翻筋斗。
分析:
第1句让我想起了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像红萝卜一样的大鼻子,可现在这句人的鼻子和结了冰的萝卜雕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第2句用了两个比喻,身体蜷缩,一般脑袋都会埋于两个膝盖之间,但是“瘪口袋”和“空茧壳”并不是相同或相似的形状,所以这里就会出现了矛盾,“她蜷缩的身体”(本体)到底是什么样的?它跟喻体“瘪口袋”和“空茧壳”有什么相似之处?
第3句,只要有一点点生活常识,夏夜走过水塘稻田边,就知道青蛙的叫声和人的声音是太不一样了。只不过语言里的拟声词有限,青蛙的叫声和人在情绪激动时的嚷嚷就都被指派成“哇哇”这两个字了。所以莫言这个比喻,根本不是出于两种声音物理特征的相似——不是两种声音的直接连接,而仅仅是两种声音各自粗略转换为拟声词后的一致,这当然就很牵强了。
看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有禁不起推敲的文句和修辞。由此我们要懂得:处理语言时,必须沉静下来,研究语言的质地,思忖如何织染、剪裁、缝接。
莫言上面这几个比喻,有点夸夸其谈、口沫横飞的模样。他对于语言太轻视,又在表演上用力过猛,就如评论家李建军所言,他的文字“显示出一种外向的修辞姿态和浅表化的修辞效果”。他喜欢比喻,可是效果都不好,本体跟喻体之间一点都不像,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违和感。
大多数人的比喻之所以显得牵强,通常的原因是,只抓住了本体和喻体之间的一个相似点来做文章。可单个相似点是远撑不起堂堂一条好比喻的。那么好比喻是什么样的?
例如:小狗卧于臂弯,像块烤红薯。
分析:徐皓峰(武侠作家)写了一句只有11个字的比喻句:卧于臂弯的小狗,是本体,喻体是“烤红薯”,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呢?
1.都热乎乎的
2.触感都柔软
3.给人的感觉“温暖”
4.形状相近
也就是说,本体和喻体包含了四层相似,密集度很高,所以这个比喻很贴切。
再看台湾散文家简祯的一个比喻句:
推车里小山似的菱角,冒着水蒸蒸的炊烟,那贩子熟练的抄刀拨开紫皮,露出半截雪白的肩。
分析:把露出半边菱角肉,比喻成美人露肩。有颜色、形状和质感的多层相似。
比喻要达到及格线,写作时除了要注意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多层相似,还要注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避陈词滥调。
比喻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在于增强画面感,喻体的画面通常更为浓重鲜明。
比如,汪曾祺笔下的菊花像“一团发亮的金黄色的云彩”,这就对读者的大脑产生了更强烈的刺激。
但是,我们平时常见的有些比喻可以列入黑名单了,比如“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太老了,而且蚂蚁为什么会爬进热锅呢,想想都有些莫名其妙(但是“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还是可以用的)。
再如,“月亮像银盘”,这个比喻,本体和喻体有“形状圆”的相似点,但读者不能瞬间从大脑中提取出画面:没见过银盘啊。
斯宾塞在《风格哲学》中谈到过“为读者俭省脑力”的原则,要达到这个原则,比喻的喻体,一般应是读者熟悉的事物。但要避免庸俗陈旧的话语。
我们写作比喻句,要在及格的基础上追求优秀比喻:比喻句要给读者带去“美”或“惊奇”的效果。
比如,简祯“我是她胸襟上的丝绣帕,髻上的红彩花,岁月碾过的茅茨土屋里忽然照见的一只乳燕。”
比如汪曾祺“(骡子)浑身黑得像一匹黑缎子。一走动,身上亮光一闪一闪。”
“这菊花才真叫菊花!……一盆狮子头,花盆旋拧着,像一团发亮的金黄色的云彩!”
比如张爱玲用艺术以及艺术品来做喻体,为笔下的事物增添光华:
1.他穿过砖砌的天井,院子正中生着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纹。
2.蛮荒的目夜,没有钟,只是悠悠地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日子过得像钧密的淡青底子上的紫晕,那倒也好。
还用精美的纸制品来做比喻:
1.那时已是上午四点钟左右,天上还有许多星,只是天色渐渐地淡了,像一幅青色的泥金笺。
2.三十年前的月亮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朱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至于拿音乐、拿绘画、拿戏剧作比的,在张爱玲的小说里就更“比比”皆是了。
1. 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
2.隔着玻璃窗望出去,影影绰绰鸟云里有个月亮,一番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
好的比喻给我们呈现了多彩的世界。每一个比喻,其实都是人对世界的认知,而好文笔是观察出来的、聆听出来的、思考出来的。
——此篇正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