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年,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着实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高兴了一阵子。可是,慢慢地我就发现,没有减啥啊,该有的负担一直都在,而且没有丝毫的减轻。于是,我查了一下国家关于双减政策的内容。一查才发现原来是我弄错了,双减政策指的是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日常作业的负担,和校外培训的负担。这里不包括高中阶段的教育,因为高中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
双减的具体要求如下:1.控制作业总量,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鼓励布置分层、灵活、个性化的作业;2.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供学生自愿选择,加强和优化免费在线学习服务;3.促进区域内干部和教师的流动。
看来是空欢喜一场。所有的利好举措都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高中不算在内。那是不是意味着高中阶段没什么要减的呢?事实是不仅没有减,而且是妥妥地当头一棒。过罢年,从正月十五算正式开学(其实早几天都开了)至正月月底,已经进行两场大型考试,差不多隔一周两周就来一次。有多大型呢?联合了不同地区数十所学校超一万名学生的大型考试。第一场考试叫入学考试,年前因为疫情没有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期末考试(当时进行的线上考试,现在看是不做数的),所以这次考试格外重要;第二场考试依然是大型考试,不知道名堂;接着三月中旬又有一场不知道名堂的大型考试。所有这些考试都要统一阅卷,最后再排出名次,与考试相关的各类数据提供给各学校,供其使用。

这样以来,夹杂在诸多考试中间的教学就显得非常尴尬和不合时宜。本来是完好的比较长的时间段,可以安排较为系统的课堂教学,现在被切割成若干个支离破碎的小节,教学安排就得像个裹着小脚的小媳妇,瞻前顾后,躲躲闪闪,扭扭捏捏。我的脑海里对于考试的认知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考试嘛,就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师生结合考试可以总结自己教与学的得失,以备在接下来的时间及时调整对策。
眼下的情形是,无论高一高二高三,都要面对这些野蛮考试,这些没头没脑的考试已经完全丧失了它本该有的作用和意义,成了干扰正常教学的罪魁祸首。为嘛考试?这一次一次考试都是啥讲究?与师生的教学有啥关系?电视剧《亮剑》里,政委赵刚对着团长李云龙说,“不知道为什么打仗,那是瞎打”!这样的考试已经粗暴地弓虽女干了学校的教学秩序,绑架了正常的教学!更为要命的是,奔波在一线课堂的老师还得闭上嘴巴,不仅如此,还要为这英明的举措拍手称快。
我想知道的是,这一次次五花八门、“政(考)出多门”的考试,都是考试组织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有几个曾经考虑到师生的教学实际了?从来都是“我觉得”!这里有没有教学以外的因素在作祟,只有恩准考试的管理者知道,大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寡头意识,窃以为这是一种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盲目蛮干,是拿无数年轻人的前途来做赌注,是在饭醉!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简言之,就是要考虑学科的规律和人的认知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话语也不需要讲了,直接干就是了。呜呼!滚滚而过的车轮,是任多少螳螂的臂膀也挡不住的!真心期望,“双减”的东风能吹到这边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