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颖的《不任性的灵魂》,标题被用作书名的那一篇,是书的首篇文章。
“我们大家内心都坐着那个长着红粉刺的青年,渴望兴奋的语无伦次”,以约瑟夫·布罗茨基的一句话来做题记的这篇文章,我以为当然是细说布罗茨基的,而开篇第一句话,“约瑟夫·布罗茨基说,他用英语写作……”像是加固了我的猜测,这让我分外开心。
约瑟夫·布罗茨基的第一本散文集《小于一》于2014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我就跟风读过一遍,读的时候觉得条分缕析,可放下书后发现脑子里升起一片雾。那以后,布罗茨基的又一本散文集《悲伤与理智》出版——我都不敢说自己读过。直到《水印:魂系威尼斯》, 我想我隐约知道了为什么世界文坛人人争说布罗茨基,因而也就更想读通《小于一》和《感情与理智》了。
没想到,出现在张新颖《不任性的灵魂》里布罗茨基,只是个引子,为了引出英国诗人奥登。
在《不任性的灵魂》之前读完的一本书,是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的《魔术师》。《魔术师》的主角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熟悉德国文学的都知道托马斯·曼于德国文学甚至世界文学的意义;与托马斯·曼走得更近一点的,大概还知道奥登是曼的大女儿的第二任丈夫。《魔术师》是托马斯·曼的传记,科尔姆·托宾在书里谈及奥登,也不意外,而奥登,果然出现了,虽露面短暂,但托马斯·曼对他的评价倒没有缺席——评分不高,这让我颇感意外。那么,与布罗茨基擦肩而过后,读读张新颖怎么说奥登,也是好的。
然而,奥登在文章里也只逗留了一个小节。在这一小节里,张新颖借用布罗茨基笔下的奥登,定义了何为“不任性的灵魂”,“奥登最初给布罗茨基的印象,是自我克制。……这个印象随后不断深化,达至对谦逊品质的领悟”。至此,对文章标题的诠释,已然清晰,接下来文章还怎么做?
原来,奥登与布罗茨基一样也是这篇文章“引子”。由布罗茨基到奥登,张新颖之所以这般循序渐进,是为了在世人皆知的德国大文豪歌德与“不任性的灵魂”之间画一个等号。
落笔这个等号,有多难?文章中张新颖曾这么表述:“关于歌德的这一经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评价是,这是伟人身上庸俗的一面,天才和庸人集于一身”,话里的“经历”所指为何?24岁时凭借一部青春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爆得大名后,歌德这位天才作家没有再接再厉,全心全意地投身到甚至领导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而是委身魏玛宫廷做起了公务员。明明可以依靠自己的才华在当时的德国文化界独占鳌头,歌德却选择泯然于公务员。歌德的选择,其还在世时就引来议论纷纷,歌德身后更是评价无数,恩格斯就这样说过:“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既然已被恩格斯如此盖棺定论,还能将等号画在“不任性的灵魂”与歌德之间吗?
奥登做到了。
《不任性的灵魂》总共三个小节,张新颖用了两个小节详述了奥登的观点,并让他的读者信服了奥登。
张新颖已经著作等身,但他的首要身份还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从《读书这么好的事》开始,一本一本追读张新颖的书,我发现他的笔端越发见出教师的职业习惯,亦即他不会像有些作者那样不顾及预想中的读者反应、一意孤行地强推自己的观点,而是如同上一堂课那样将自己的论点慢慢地证明给读者。如此写法,特别能打动读者,于是,读完《不任性的灵魂》以后,我头脑中固有的关于歌德的评价开始松动以外,特别认可能拥有“不任性的灵魂”的人,也就是不随心所欲,除自己以外还能为他人负责、替他人办事的人,才能看到世界。
因此,我多么喜欢这本散文集中的《“嗯,是不错。”——把E.B.怀特书信集当作他的自传来读》。
已然把E.B.怀特的书信集《最美的决定》当作了他的自传来读,张新颖的这篇读后感几乎还原给了读者一个完整的E.B.怀特。但我读到《“嗯,是不错。”》时,还耽于“不任性的灵魂”之说中,就流连在了《夏洛的网》的作者的这一段往事里,迟迟不肯翻页。
1982年,怀特因视力严重衰退而不得不放弃时评写作,此时,张新颖在《“嗯,是不错。”》中写到过的怀特对稿约过于频繁而产生的抱怨和牢骚,都已经消散或化为美好的记忆:“我每周写时评,已经写了五十六年。眼睛已经无法胜任。我会怀念‘时闻杂谈’的,并不是因为这有什么了不起,而是因为它让我产生一种幻觉,角儿自己在工作上积极投入,且颇有收获。就写作本身来说,写’时闻杂谈‘并未占去我太多精力,反倒成了一种寄托,让我熬过难受的早晨,并安定或稳定自己的情绪。我还能为此不断地从《纽约客》领到工资,真是裨益颇多”,该怎么理解被张新颖引入文章的E.B.怀特所言?当然可以说是年过八旬的老作家回首来时路的情绪复杂的感慨,可我更愿意解释为,一颗不任性的灵魂在面对总也写不完的稿约时,品尝到了被约束人生的甜蜜和愉快。
约瑟夫·布罗茨基初见奥登时,虽然刚过而立,但是,他所经历过的一切让他目光如炬。只是,应该还处在“渴望兴奋的语无伦次”的“长着红粉刺的青年”时期的布罗茨基,怎么就欣赏起了奥登的自我克制?所以,这本书的编辑很有眼光。他以将“不任性的灵魂”用作书名的方式提醒我们,总共15篇文章的《不任性的灵魂》,张新颖都在或明或暗地告诉我们,在规约下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极致,要比“兴奋的语无伦次”,更加意味绵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