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农村的我们,每天上下学最困扰我们的不是路途的遥远,而是泥泞的土路。
小时候,我们居住的村庄也是醉了,距离最近的两个公社都是六里路左右,所以村庄的小伙伴们在初中阶段都是走路去读书的。
“走了,上学了。”
在一大早上,到处都会有稚嫩的声音在一片宁静的村落当中回荡,各家各户的老人们早已经为孩子们准备好了早饭,吃完便叫抓紧时间上学。
作为一名常规的留守儿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交给了爷爷奶奶来费心,他们基本上习惯了五点钟就起床了,然后开始生火做饭,然后做好了就叫我吃饭,吃完嘴巴一擦便跨上书包出门了。
我们作为农二代,却都被祖辈娇惯得厉害,基本做一些简单的农活,如果做的不好的话,爷爷立即说到“你们去耍,走。”言语中不是带着责骂,而是带着不屑似的,就是看不上你做的活。
老一辈传统的思想就是期望你能考上大学,不过老人们也不能帮助你学习,只能把生活给你照顾好,好让你专心学习。
冬天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就要启程,小伙伴们基本上都是结伴而行,并都会带一把手电筒,前前后后几个同学一路上有说有笑的,追逐打闹,个个年轻气盛的都走的很快,稍微慢点还跟不上节奏。
如果懒得拿电筒,就会去谷草堆薅一把谷草点燃用来照明,谷草特别容易点燃,点燃的谷草火势汹汹,犹如黑夜中的明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顽皮的同学把火把举在空中摇晃,晃的火星肆溢,灰烬乱飞,在火光的光辉中我看见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在放肆的笑着,眼睛里映衬的光辉是明亮无暇的。
农村青年之路——致青春走路最辛苦的还是下雨天,年少的小伙伴们穿着偌大的雨靴在泥泞的路上艰难前行,路上的泥土与雨水混合在一起让行路变得艰难,不仅特别的滑而且增加步行的阻力。
记得小学的时候,学校要组织学习电脑,竟然我们还要到镇上中心小学去学习,当然是老师带队领着我们去。
那天也是下雨,路面变得泥泞不堪,横在路中间的犹如一个个小池塘,我穿着雨靴在路上任意行走,还记得老师叮嘱我要怎么走路才能让裤脚不脏,长期与泥土为伍的朴素人民终究学会了对付泥路的方法,不过年轻的我却不以为然。
除了泥泞以外,主要的是打着补丁的靴子进水了,那才不堪,一路行走,靴子里的水轰隆隆地跟着行走的脚步有规律的响动,然而也不能脱怕石头硌脚,只能让脚在泥水里泡着,回到家里才如释重负的一把甩开靴子,释放脚丫,再从水缸里打水来洗脚,洗后细看脚已经被泡的起皱了。
冬天上学麻烦的是穿多少衣服,早上起来特别冷穿得厚,而经过几里路后到达学校后往往后背已经发汗了,本身特别爱流汗,裹挟在里衣里面特别的难受。
一坐到教室里就大把脱衣服,汗水与冷气相遇便热气腾腾地开始升腾,好像在饭煮开了那种雾气蒙蒙的情景。
泥泞的道路是农村常见的景象,泥土的感觉就好像代表了农村的土气,总是被青年们鄙视,一到学校便开始用小的抹布擦干净鞋子,不留一点泥土。
农村的泥路就是青年们的起点,是如此的卑微,如此的平常,与周围泥土里的庄家、景色、甚至人民和谐的融合在一起。
这些土路可能千百年都是如此这般的普通,如此这般的不起眼,不过这些路却又通往农村的千家万户,又是一代代的、无数的农村青年们的踏往未来的路。
农村青年之路——致青春现在村村通了,到处的土路都已经修成柏油路了,不过也怀念那时候的土路,更怀念行走在土路上的小伙伴们眼睛里的那一抹光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