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的差异,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2.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3.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4.善良和豁达永远是相随的。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疼的孩子,她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她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她一辈子不吃大亏。
5.孩子不是为“长大”或者“成功”、“成才”活着,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他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6.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7.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像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8.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9.童年需要“试误”,需要“不听话”。不允许孩子犯错误,要孩子事事听命于家长,这就犹如不允许学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样,是以暂时的、表面的完全取代长久的、内在的完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