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是现代人的通病。这样的通病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正变得越来越严重。
比如说急着交作业。每次老师要求交作业的时候,一个班级最多只有一半的人独立完成,而另外的人往往是在截止时间前匆匆地把作业抄完。
比如说急着复习考试。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前,你都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着急的声音,他们着急的最大的原因就是要复习的东西好多啊!是啊,一周要复习完一学期的课程内容,怎么叫人不着急呢?
比如急着做学生会的工作。由于在进入大学之前听到的各种传闻,大一新生常常会以加入学生会为荣,却无视自己是否适合所选择的部门,盲目地把时间投入到学生会的大大小小的工作之中,甚至有不少人在学生会中身兼多职。可最终的结果是在学生会中工作出色的人依旧很少,大多数的人却因为没有平衡好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而耽误了学业。
比如急着参加各种比赛。近年来,在大学校园中举办的各种比赛层出不穷,但这些比赛,往往高估了大学生的能力和实践经验,其中大部分的参赛作品不过停留在表面功夫或者臆想阶段。可是大学生对参加各类比赛却热情高涨。在大学不乏忙碌奔波于各项赛事的学生。

凡此种种,好像今天的大学生有太多所谓的正当理由去“急”,可是这样真的对吗?
去年学校双选会的时候,我曾经采访过一名面试官。我问他:您对今年毕业生的整体印象怎么样?面试官略显痛心的对我说:一届不如一届。
一届不如一届。不止是对这一届的不满,更是对几届毕业生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去年翟天临爆出的学术造假只是今天大学生学业情况的冰山一角。太多的大学生直到大四甚至是直到毕业,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可能仅仅了解了个皮毛。
你可以不喜欢专业,也可以不学专业知识,但你不能不去学习不去成长。可是很多人却以不喜欢专业为借口白白地荒废了大学的四年。
荒废时光的人并不会不自觉,他们或多或少是知道的。在意识到自己荒废时光却又不想努力不想学习的时候,他们把自己投入到了一种“急”的状态,或者急于刷手机打游戏,或者急于参加学生会和比赛这些貌似有用的事情。
“急”这样的状态,会给人带来一种安慰,让人们觉得自己是在做有用的事情,可结果却往往说明他们做的其实是无用功。
忙碌会给人带来安全感,会让人不去想那些苦恼的事情,可同时也让人盲目。

那怎样才能做到不急呢?
马未都在圆桌派中讲过自己的一次经历。当年他有一把黄花梨的椅子坏了一角,他找到一位师傅修这把椅子。这位师傅在如山的木料中找了三天,最终找到了一块木纹和这把椅子完全对的上的木料。因为修补上去的木料和椅子有一样的木纹,这把椅子修好后,即使很多年过去了,外人依然看不出任何修补的痕迹。这位师傅用三天修好了别人半天就能修好的椅子,但他却并不因为多花了时间而多收费用。
这应当就是匠人精神。
一位真正的匠人,因为心中只装着自己正在做的事,所以他能专注,他能慢下来,他能钻研其中并乐在其中。
我们推崇匠人精神,却忽略了匠人精神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心沉下来、钻进去。心沉下来,才能不随波逐流,才能了解自己;心钻进去,才能不被无所谓的事情扰乱了心神,才能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和释放。

今天,整个中国的大学生普遍处于一种急的状态中,这样的一种状态并没有让当今的大学生变得更好。相反,今天的大学生呈现出一种“一届不如一届”的态势。
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这样的传闻,不断撩拨着年轻人的心弦。我们梦想着哪一天能一蹴而就,却忘记了真正的高手从来都是十年磨一剑。或许,我们应当适时地慢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