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在想,是否在我如今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才易于领教到生活的坏脾气——
不可抑制的,每每念及奶奶,心中总会有隐隐的痛楚。
这痛楚来的悄无声息,却又实实在在,真真切切。
似乎只是一瞬间,她便成为我只要想起便会觉得悲伤的对象。
90高龄的奶奶,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脑血栓,即将永久和床榻相伴。
对于一向要强的她而言,会有着怎样的不甘?和怎样的遗憾?
要知道,即便是在早几年,在她还能到处行走、头脑清晰并健谈的时候,她都多次表露出因不忍给儿女带来不便和麻烦以致对于未来的迷茫和胆怯。
那天,我看见了她布满皱纹饱含泪水的眼睑,并深深明白她说的所有话的内涵。
于是我总是劝她,不要想别的,您现在要做的,就是每天好好吃饭,多走多锻炼。
当时还有一个词在脑海中持续盘旋,却怎么都无法说出来,那是我一直期待并为此祈祷的:祈望她能乐享晚年。
我知道说出来她不会相信,而我也害怕她会觉得我是在敷衍。
她是那样一个闲不住的人,每天即便坐着不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想事情。诸如小姑已经破碎的婚姻以及以后的路,诸如二姑的劳累,三姑爹突然遭遇的不幸,以及子女们一路的艰辛。说起她们来,她总是一脸的哀伤,并伴以不时涌出的浑浊老泪。在她心里,似乎只有大姑总算没为世事所累,还算圆满,那也是奶奶为数不多的欣慰。
念叨完子女,接着又开始操心子女们的子女,念叨着大哥的一如小姑那样的婚姻,念叨着弟弟的职称考试,念叨着表弟的不省心,念叨着两个表妹相同的命运,念叨着最小的妹妹----
她似乎总有操心不完的事情,也总有叨念不完的话语。
尽管,她知道自己再怎么叨念也是徒劳,但她还是想要用尽所有的力气和可能,去想她能想及的每件事情。
如今,我已三十有四,奶奶也不可避免地到了一个可以称作高寿的年龄。每年春节或者寿辰,后辈们会不时给她一点点钱,她每每推脱着不要,说自己这样的年纪要这些钱还有什么用处,最后终究拗不过收下。可是我却从未见过她买过东西,后来才知道,她把那点钱悄悄藏起来了。
上个月奶奶突然接二连三的摔倒,其中有次竟然是因为要寻找那点钱而从床上摔下来,妈妈告诉我,奶奶说要把那点钱给最小的表妹上大学用------
听完那句话,我一时语塞,再也说不出话来。
我霎时有想哭的冲动,也顿时觉得,这世上所有的语言,在那时是如此的苍白乏力。
已跨入鲐背之年的奶奶,再也没有能力对后辈甚至是自己的命运做出丝毫有意义的改变,她唯一能够自己做主的,大概便是在每个寂寞的午后和黄昏,在空荡的没有光线的房间,默默地祈祷和祝福,一遍又一遍。
她怕是再也不能自由行动了,从此将永远与床和轮椅为伴,面对这突然的变故,她肯定会无所适从吧。
知堂老人在八十大寿时写下自嘲诗,并托人刻了一枚印章,上书:寿则多辱。
这四个字道尽了世间的辛酸,并伴随着他走完了最后的几年。这当然有着那个年代的烙印,但是作为一个命运多舛看透一切的智者,他对于这四个字的定位和理解即便是放在当前社会也依然是不容侵犯的真理。
我当然知道并深深认同它们蕴含的意义,世事往往会在无奈中渐渐偏离你曾设想的方向。而所谓的乐享晚年,对于一般的普通家庭来说,自然只能是美好的想象与期盼。
奶奶此时的心迹我自然没办法体会,却无比笃信她此刻的无助与伤悲。
我却有自己的惭愧。
作为与奶奶生活的最久的孙辈,我惭愧每年只能在春节时难得和她见上一面。
我惭愧在她清醒和自己能挤出时间的时候没能陪她多聊聊天。
我惭愧在知道她生病的时候没能在她身边照看。
我更加惭愧在她今年卧床不久后的生日当天没能抽出时间回家,而在那天中午拨通了电话后我再怎么努力却已经听不清她虚弱的语言。
我知道,一直温暖待我的奶奶,恐怕再难对我说出曾经说过无数遍的亲切的话,她或许再难叫出我的名字,甚至再也认不出我来。而此刻的我,只能在她讲述的那些哄幼时的我入眠的故事中倾诉着对她无尽的思念,并尽可能地多回家,多到她身前看看。
想到这里,我不禁泪盈满眶,感慨万千。
我从小便怀着天真的幻想,幻想着所有的至亲都能过着幸福的生活,我知道所有的幻想最终都会被现实击的粉碎,我知道天赋不足又缺乏努力的我们最终都只能在盲目的追逐中生活的平凡而卑微。
然而我却依然相信,诸如好人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此类的俗语绝非敷衍世人的恶俗流言,而我也深信,我的奶奶,一个老好人,一定会在以后的日子中,活的有尊严,活的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