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育教育-周轶君

美育教育-周轶君

作者: 小F小Fairy | 来源:发表于2022-01-06 08:56 被阅读0次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该如何为孩子准备“美的环境”呢?

    一、越早越好,在婴幼儿时期,培养孩子感受力。

    孩子的感官在婴幼儿期就非常敏锐,包含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到触觉,这个时候就是感受力培养的开始,父母可以引导他们体会事物的各种特色,开启好奇心,增进观察力、感受力。

    例如:当孩子听到鸟叫声,可一起模仿它的叫声,观察是什么颜色的鸟?它们是如何飞行?飞去哪里?它们吃什么?问问孩子觉得鸟快不快乐?也可以将鸟的形体画下来。这种方法其实在告诉孩子,不要对周围的美视而不见。

    二、所谓美的环境,归根到底四个字:耳濡目染。

    如果有机会从小多接触美的事物,让这些印象留在脑海里,累积多了是一种内化于孩子心灵的无形财富。

    日本导演黑泽明的女儿,回忆父亲在她小时候说,江户时代有做黄金买卖的商人家里,从小让孩子玩百分百的纯黄金,长大了摸到掺杂质的就会知道。这个例子虽然有点难操作,但黑泽明跟女儿强调的是,让孩子从小多接触真东西,好东西。

    从生活中累积真东西,好东西并不难,可以带孩子多看好的绘本、参观美术馆、听演奏会、看戏剧舞蹈等,最重要的是,亲子之间需要一起讨论所看到、听到的事物,培养孩子对美的观察力与敏锐度。不用担心看不懂,或者什么附庸风雅。看着看着就看进去了。跟孩子的讨论,不一定要基于真正的艺术知识讨论,它可以是简单的比较、联想,问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为什么?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不要低估孩子的感知。有时候我们不懂大师的作品,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那是“大师”的。在美育中,不要预设孩子几岁能看懂什么?某个年纪只能看绘本、动画片,打电玩。大师的作品里都是童心,孩子能够感受。毕加索说自己很早就画的很好,但用一辈子向儿童学习。

    三、父母能够准备的,美的环境,还包括一个能够专注的环境。

    艺术领域的学习,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训练孩子,将眼睛、手跟心集中在一个点上,运用各式各样的媒介,完成自己脑海中的作品。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帮忙营造“进入专注”的最佳情境,例如干净的桌面、明亮的灯光,或是排除可能会影响专注的生理需求,像是肚子饿、口渴、想上厕所,这些都要在开始创作之前完成,让孩子的专注过程可以更加持久。

    运用艺术创作培养孩子做一件事时,就是要集中注意力、一步步实践;并透过最终成品的完成,让孩子体验到自己有无限可能,体验到生命最大的成就感是创造,而不是消费。

    最后,想说一点关于音乐教育,不少研究指出,演奏乐器未见得在智力和拼写方面,有明显帮助,但对大脑创意区域的发展特别有帮助。有的学校甚至要求所有的孩子“一生一乐器”,必须会一样。但乐器的选择,不一定是钢琴,可以是任何乐器。

    在欧洲,孩子选择的乐器五花八门,但亚洲家长通常只选择钢琴或小提琴。钢琴,当然可以习得乐理的基础,其实无论是什么乐器,演奏过程都是在大脑中产生一场狂欢。因为需要手眼协调,乐器演奏者需要链接大脑中各个部分,包括平时不大刺激到的部分。学龄前儿童的研究证实,音乐、节奏能力的提升,会提高阅读能力和基础数学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育教育-周轶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ul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