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升维:不确定时代的决策博弈》06

《升维:不确定时代的决策博弈》06

作者: 和弦夜光杯 | 来源:发表于2024-02-11 05:56 被阅读0次

十行采集:

1.大卫•休谟认为,人类不具备理性思维,只具有思维习惯。而我们的思维习惯充满了各种认知局限或心理陷阱。

2.认知框架告诉我们,即使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对称的信息世界,我们每个人眼里看到的世界也会不同。

3.认知框架可以分为被动型和主动型。

•被动型:是指人的认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接触到的信息的影响。

•主动型:是指个人主动地去注意,或忽视甚至拒绝某些客观存在的信息。

4.被动型心理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锚定效应:人们其实并不像自己认为的那么客观和理性。一个人的决策受认知左右,而认知又受外界信息的影响。

•信息易得性偏差:人们往往会根据信息的易得性来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幸存者偏差:人们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5.主动型信息选择偏好,即知觉选择性:指的是有时候人会主动的,有选择地筛选信息。人们只想看到自己想看的。

主动型心理效应包括以下几种:

6.确认偏误:更多时候,我们是先有结论再有证据的。我们总是会去找那些支持我们观点和结论的证据,而对那些不支持我们结论的证据视而不见。

7.过度自信:正常人都是过度自信的,尤其是对其自身知识的准确性,这意味着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可能的风险,造成盲目决策。

8.禀赋效应:指一个人一旦拥有某件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9.后见之明:所有认知都是事后诸葛亮。人类有着事后解释事情的“非凡能力”。

10.关联谬误:人会给本不相关的事赋予某种关联。因为人们更容易理解那些符合逻辑的故事,但这个逻辑很可能是人们主观强加给事物的。

心灵鸡汤能让人信服的技巧,就在于它故意把认知框架设计得非常模糊,让人容易自我带入,通过建立似是而非的关联,让自己本来的认知得到发挥和证实。

一行精华:

认知框架可以分为被动型和主动型。

被动型心理效应包括:锚定效应;信息易得性偏差;幸存者偏差等。

主动型心理效应包括:确认偏误;过度自信;禀赋效应;后见之明;关联谬误等。

触动,反思,改变:

被动型心理效应是外界信息的展示方式导致的,需要我们用理性思维来冷静处理,才能尽量摆脱其影响。就是尽量不要被大脑那种天生迅速反应的直觉系统1掌控。

但是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非常消耗精力,效率也很低。因此,我们聚焦于那些对自己非常重要的,影响非常深远的决策,理性思考,慎重选择。

主动型心理效应则是由于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错的而产生的,这就需要我们锻炼将批判性思维用于自身的这种能力,才能尽量避免自己找各种理由一条道跑到黑。

要摆脱思维习惯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经常反思,去审视和怀疑自己思维的整个过程,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想”。这种跳出现有维度的思维方法,应该也可以称为“升维”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升维:不确定时代的决策博弈》0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vf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