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对于朝廷的征召,嵇康向来都是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他向来是自由惯了的,最讨厌朝廷的管束。在加上他对司马家的反感,他就更加不可能像他的朋友们那样,在司马家的朝廷当官。
后来嵇康实在不胜其烦,干脆跟随隐士孙登上山隐居了三年。他在等,看局势会不会有变化,看他能否迎来转机。
但是他想错了。
暴风雪过后迎来的不是黎明,而是更大的暴风雪。最恶劣的天气,往往发生在下一秒。
他收到了山涛的来信。在信中,山涛言辞恳切,劝他出来做官,并跟他分析外面的局势,提醒他不能再等了。
于是他拜别孙登,准备下山。孙登也看出了嵇康面临的麻烦,所以在嵇康临走之时孙登对他说:“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则不足。”
言下之意就是:保护好自己啊!
嵇康倒不是真的不懂得自保。只是,在自由的思想与独立的人格面前,生命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人固有一死,嵇康不畏惧死亡。
自反而宿,虽千万人,吾往矣!
02
山涛信中的深意,嵇康明白。这是司马昭给他的最后通牒。司马昭对他已经快失去耐心了。
但是这一次,嵇康仍然不想低头。
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恐怕永远没有低头和认输吧。
嵇康原本准备继续拖着。但是,公元260年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坐不住了。
那一年,十八岁的小皇帝曹髦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杀死。当然,背后应该是司马昭的授意。
嵇康闻讯后怒不可竭。他没想到司马昭已经猖狂到了如此地步。这,严重地挑战了他的底线。
于是他挥笔写下了举世闻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03
在这封闻名后世、轰动当时的信中,嵇康絮絮叨叨地跟山涛说了很多话。这不像是绝交,反倒像是两个好朋友之间唠家常。
他对山涛说,他欣赏老庄,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他说他一个月里面有十五天都不洗澡,只要感觉不痒就不洗。
他说他有时候懒得起床上厕所,直到憋得不行了才会去。
他说他拒绝做官有九个原因,分别是“七不堪” 和 “二不可”。
嵇康说他有七不堪,即七件不能忍受的事:
第一不堪,喜欢睡懒觉,做官之后天天有人叫起床,这样懒觉就睡不成了。
第二不堪,喜欢抱着琴边走边哼歌,或者到河边去打鸟钓鱼。做官之后,天天有人盯着他,就不能到处瞎转悠了。
第三不堪,当官的人都必须端身正坐,腿麻了都不能动。他身上虱子又多,总是不停地要瘙痒。见到上级官员,还动不动要行礼,太烦了。
第四不堪,不爱写官样文章。但是在官场上总是要写一些无聊的废话,起码表面上要过得去。但是即使知道是废话,还是要写,这是他无法忍受的。
第五不堪,不爱吊丧,偏偏世俗之人最重视那一套。那些人还总是假模假式地在那里哭上几声,听着恶心。
第六不堪,不喜俗人,但是当官后却要与这些俗人共事。宾客满座,七嘴八舌,搞得像个菜市场一样。再加上朝堂上勾心斗角,活似一部前朝版甄嬛传,偏偏官场上见得最多的就是这些。
第七不堪,不爱处理尘世间的事务,而官场上琐事繁多,又必须要处理,他可没有那个耐心。
这七件事情,都是他不能忍受的。
04
写到这里,嵇康都只是在跟山涛唠嗑,聊他的个人生活习惯而已。
不像是要跟山涛绝交,也不像要表明他的立场。跟司马家的朝廷更无半点关系。
确实,他前面这七个理由说得是不痛不痒,无关紧要,仅仅是跟山涛闲聊。但是,后面的部分就是关键了。
嵇康说他有“二不可”。
第一不可,非汤武而薄周孔。
这句话一出,朝野皆惊。
汤武是什么人?商汤和周武。他们都是革命家。《易》云:“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人们普遍认为汤武革命是顺应天命的行为。
周公是什么人?摄政王。权倾朝野,一手独裁。
孔子是什么人?儒家的创始人,推崇尧舜禅让。
那么“非汤武而薄周孔”是什么意思?
这就不得了了。
首先,指责司马家效仿汤武搞政变、篡权。其次指责司马昭效仿周公做摄政王,架空皇帝。最后,撕破司马昭伪善的嘴脸。禅让不过是一个假面具。
一句话就把革命夺权、架空夺权、禅让夺权三种方式全都否定了。不得不说,嵇康这一招,真是一针见血。
其实,商汤和周武都是圣君,孔子和周公都是圣贤。嵇康骂的并不是他们,而是表面上打着他们的旗号,实则野心昭然若揭的司马昭。
儒家的名教思想向来是执政者高举的大旗,从汉武帝以来,都是如此。可执政者向来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明面上高举仁义大旗,私底下却极尽龌龊阴险之能事。
很多人对这些心知肚明,但是明面上从来不会提。
嵇康不一样。他还有“第二不可”: 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而发。
这就很好理解了。嵇康说自己是个直肠子,嫉恶如仇,该说什么就说什么,毫不遮掩。如果路见不平,必会拔刀相助。
这才是司马昭最忌惮嵇康的地方。
嵇康手里有笔杆子,偏偏他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敢讲。
这就逼得本来还有些犹豫的司马昭不得不对嵇康下手了。
嵇康心里也清楚,这封信一出,他也活不了多久了。
所以在这封信的最后一段,嵇康颇有点交代后事的味道。
他写道: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悢悢,如何可言!
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他说,他刚刚失去了母亲和兄长,心情悲伤。他还有一个十三岁的女儿,一个八岁的儿子。他们还体弱多病。想到这些,便有些难以言说的酸楚。
如今,他想待在家中,教养子孙,有时会会朋友,谈谈人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他就满足了。
说起来,嵇康这封绝交书倒不像是一封真正的绝交书,而更像是一封温情脉脉的告别信,向多年的老友告别。
人世走一遭,足够了。
潇洒肆意的一生,他无悔。
不得不说,这样的告别真是有一种嵇康式的潇洒呢。
05
《与山巨源绝交书》一出,立马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嵇康的这封书信在太学生中争相传阅,仿佛今天的在朋友圈刷屏的热门爆款。
而原本一直犹豫的司马昭,终于对嵇康起了杀心。如果嵇康没有公开表态,他还能留他一时。
不过现在,哼哼,嵇康是不能再留了。
司马昭并没有立刻处决嵇康。他在等待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06
很快,一件事情的发生让司马昭抓住了机会,同时也把嵇康推向了深渊。
景元三年(262),著名的吕安事件爆发。
吕安就是前面提到过的,经常来嵇康家中做客的好朋友。他们之间甚至创造了一个“千里命驾”的成语。
吕安每次思念嵇康,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会不辞辛劳地赶到嵇康那里与他相见。这在没有飞机、高铁、汽车的年代是个很不容易的事儿。
那么吕安摊上什么事儿了呢?
其实说起来也挺荒唐,因为吕安本来应该是受害者——他的老婆被他哥哥吕巽强奸了。
结果没等吕安去告发吕巽强奸,吕巽做贼心虚,反咬吕安一口,诬告他不孝。
那个时候,不孝可是大罪,不死也没掉半条命的。
嵇康是清楚这件事情的经过的。一开始的时候吕巽还请嵇康出面调停,劝吕安不要告发他。没想到吕巽这么快就恶人先告状了。
嵇康怒气冲冲地跑到牢里去,说是要证明吕安的清白。
这下早就等着要抓嵇康把柄的司马昭和钟会可乐呵了:正愁抓不到你小子把柄呢?现在你居然送自个儿上门来了!
于是二话不说,嵇康也莫名奇妙地被下狱。
嵇康说起来就是个莫须有的罪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不过,跟之前被嵇康得罪过的钟会充分发挥了他高材生的优势,很负责任地编造了一段足以让嵇康掉脑袋的说辞。而且,这个说辞在司马昭看来是十分有说服力的。
钟会对司马昭说:
今皇道开明,四海风靡,边鄙无诡随之民,街巷无异口之议。
而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不为物用,无益于今,有败于俗。
昔太公诛华士,孔子戮少正卯,以其负才乱群惑众也。今不诛康,无以清洁王道。
一段话直接给嵇康扣上了散布不当言论,不服从组织管理的的帽子。
于是嵇康终于被判了死刑。
07
景元三年(262),秋。
洛阳,东市。
嵇康被送上了刑台。伴随他的,是三千个太学生。他们齐声呼喊,请求拜嵇康为师。他们以为这样,嵇康就不用死了。
但恰恰是这样,让司马昭见识到了嵇康的影响力。
嵇康,非死不可。
那一天,天气灰蒙蒙的,看不见太多的阳光。
萧瑟的秋风吹过,凉凉的。
司马昭的人一直关注着嵇康的表情,试图找出嵇康哪怕一点点的的恐惧。
可是,嵇康脸上没有任何情绪。
王戎说,他跟嵇康相识二十载,却从来没见过他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
嵇康看了一眼太阳的影子。
是时候了。
临刑之前,嵇康要来了一把琴。他弹了一首《广陵散》。那是一个自称是从前朝穿越来的古人教给他的。
他想起了他从前写过的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这不正是他此刻的写照吗?
该离开这里了。
哈哈,遗物弃鄙累,逍遥游太和!
嵇康已经死去,可他的琴声却一直在人们的心中萦绕,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08
很多年后,向秀再次来到嵇康在山阳的故居。
他看着那无人的院落,仿佛还能看见嵇康像当年一样,旁若无人的打铁。
可惜,他再也看不到了。
天色将晚,日薄西山。有种冰冷凄清的感觉。
他忽然听见一声嘹亮的笛音,让他不禁想起嵇康临死前的那一幕。
嵇康死前说:“广陵散于今绝矣!”
但他知道,广陵散其实一直没有失传。
但是,像嵇康那样的人却再也找不到了。
嵇康跟他们几个是不一样的。他甚至跟那个时代的所有人都不一样。
他就像一束光,在漫无边际的黑暗中硬生生地撕开一道口子,让光能够照进来。
也让他们那个时代的人能够睁开眼睛,
看见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