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还发现,人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如果和他人一起合作,他们会感到更快乐和有意义。通常快乐分值会增加0.4,而意义感的分值可以将增加0.6,当然也有几件事是例外,比如说与一个人同时开车上下班的时候,快乐似乎就会减少,因为独自操控汽车,以及收听节目会比身边坐着其他人增加更多开车的乐趣。还有一些需要独处时完成的作业,一个人时效率会更高,也更能体验到成就感。陪伴孩子与亲人一起吃饭以及做志愿者这些就需要有更多人合作。人通常很容易凭借直觉就判断出,哪些事需要有人陪伴,而那些一个人就可以完成。
研究数据罗列出了不同年龄人群快乐分值或意义感分值的差距。通常15~23岁的群体给出的易感分值要比其他年龄人群低很多,快乐分值也比较低。如果单纯考虑快乐与幸福感的关系,可能年龄差距还没有那么明显,但同时考察快乐与意义感两项,就会发现不同年龄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期望值会随随着年龄增加不断增加。有人认为生活满意度与年龄之间呈“U”型关系,由于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期望值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过了50岁之后他们对生活满意度的期望值开始低于实际情况,有了孩子之后会把期望推迟。
大量数据表明,同一研究群体在不同时间节点的幸福感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年轻或者年老者特别明显。在接近30岁的时候,人们的幸福感最为强烈,而大部分人都会经历一个中年痛苦期,45岁到49岁的人生活满意度,价值感和幸福感最低,50到54岁的人焦虑程度最高。一些消极的情感,无聊,羞愧,内疚等情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到60岁左右就会停止,与日常活动相关的疲惫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
人们在做不同事情时体验到的快乐与意义感的数据很好区分了工作与生活的关联。通常一个人在上下班的时会有更多意义感,而且越富有的人越会觉得时间压力。虽然数据给出的客观评价未必符合每一个人的感受,但是通过这些调查,人们开始思考平时被自己忽略的人和事。对于人生满意度的思考,也会促进其在生活中做出一些调整与改善。喜欢社交的人,生活满意度会更高,而容易焦虑的人则相反。研究者也发现人的个性并非一成不变,他们会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稳定的幸福点,他们的幸福感会围绕着这个点上下浮动,最终又回到原点。无论用什么方法来衡量人们生活的满意度,对于收入,工作,教育,健康等方面的考量都是大部分人关心的。针对这四个问题的影响调查显示,女性对前三个问题的评分结果会更高,但焦虑程度反而会更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8531673/2db5d9c0d42aba4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