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拳郝传(21)

作者: 一代鬃狮 | 来源:发表于2015-04-06 08:06 被阅读86次

跟李老师学拳挺有意思的,每周一堂课,先学拳架。他比我们都急,总想着快点教下去,到是我们几位学生显得很有太极气质,总是劝他:不急,不急,慢慢教。

学拳架教动作,李老师有很随意的地方,譬如懒扎衣,我们问手放在什么高度?李老师会回答:只要在鼻尖下、肩部上都可以,后手比前手低一点就可以。但也有很严格的地方,譬如左右手绝大部分动作中都是不能过中线的。

武禹襄发明武式拳后,传拳于外甥李亦畲,因武李两家为官宦世家,不以教拳为业,所以并无太多传人,直到郝为真前辈从李亦畲前辈处学得此拳,才开始武式拳的传播。现在所传的武式拳基本上都是郝为真前辈传出来的,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郝式拳或郝架。不过,郝家从来没有说过这是自己创的拳,一直坚持说,传的是武式拳。虽说认为自己传的是武式拳,但郝家历代前辈都有根据自己的思考改变动作的地方,所以现在见到的武式拳根据是传承于郝为真前辈还是传承于郝少如前辈,在动作上还是有些微差别的。这些差别的目的就一个:拳架要符合尽快让初学者进入太极殿堂的要求。就像我让大家走猫步时不要手叉腰。在功夫上身以后,不要说叉腰,抱头也不要紧,但一开始不叉腰,就能让大家尽快体验到放松,气沉下来,叉腰会破坏放松。这样的细微处在李老师教武式拳拳架时比比皆是,我以后有机会讲拳架时再细说。

有一次,一位学生问,拳架步子要多大?李老师说你能打多大就打多大,但不许破坏身法。什么叫不能破坏身法,就是你支撑腿站住,肌肉不能摒,另一条腿能伸多远就多远,注意,不许上身前倾屁股后突,人只能直直松下去哦!前倾后突在李老师那里是不能犯的错,不过后来我看了很多视频才发现,很多大师都把这个错误当家常便饭。我不知道谁对,不过我跟李老师学拳,自然就按李老师要求做。

李老师是潮汕人,从小在上海长大,普通话不怎么标准。我们学生中有一位北京女孩,网名叫懒扎衣,在一家外资企业里做管理工作。那时候她跟我住一个小区,也喜欢太极拳,我就把她拖到李老师那里学拳。我这个人就是有这个毛病,看到好东西就愿意分享。其实李老师最初几位学生都是我连哄带骗弄过去的,现在都学得不亦乐乎。懒扎衣一开始学得有点痛苦,因为她听不懂李老师的上海普通话。每到这个时候,李老师就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不知道,我当年跟郝老师学拳,郝老师讲的河北普通上海话,我足足半年没听懂郝老师在说什么。我心里暗暗嘀咕:半年听不懂,还在学!估计那年头大家都太无聊了。

相关文章

  • 武式拳郝传(21)

    跟李老师学拳挺有意思的,每周一堂课,先学拳架。他比我们都急,总想着快点教下去,到是我们几位学生显得很有太极气质,总...

  • 蒋涛先生(34)

    教我武式拳的李伟明老师是一位很传统的老师。说他传统,是因为他认为他教拳都是按照郝少如老师的教拳顺序教的。不过他自己...

  • 虚实分清六

    武式拳前辈们为了做到虚实分清,走了和杨式拳前辈不同的道路:就是站高一点,步子小一点。当然,站高一点,武式拳前辈们对...

  • 太极拳的流派和风格

    太极拳属于内家拳,主要分为几大流派,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赵堡太极拳和武当太极拳。 陈王廷(1600年-1...

  • 武式太极拳大师郝月如的拳论

    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不在外面而在内。平日行功走架,须研究揣摩空松圆活之道,要神气鼓荡,全身好似气球,气势贵腾挪...

  • 继续想锻炼身体

    我如何锻炼身体呢? 1、溜穴、悠裆; 2、按照武式太极拳的要求练习杨式太极拳的拳架。现在可以确定,通行的杨式太极拳...

  • 风云生 再说内家拳架构解析

    接触现代拳击,有一个概念,叫“曲臂防御”,这个在传武里,叫沉肩坠肘!其实也差不多就是太极拳起式的样子,太极拳要求,...

  • 武禹襄和他的武式太极拳

    很少人知道武禹襄是谁,一如很少人知道世间还有一门太极拳名曰“武式”。 武式太极拳动作小巧,双手摆动时,往中不划过胸...

  • 2019-10-09

    冯平老师演练洪传陈式太极拳

  • 专访刘伟:少儿武术的传承需要感情联系

    刘伟 吴式太极拳传人,中国武术七段,武英级运动员,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武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武式拳郝传(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xz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