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节70分的课

一节70分的课

作者: 惑惑来了 | 来源:发表于2024-07-20 11:02 被阅读0次

    近期的工作之一是听课。不是我们的继续教育课,是我省某市的省级教学能手续聘课。既然是续聘,那就是已经被评为省能手了,讲课的质量自然不会差,我很乐意听一听,三人行必有我师嘛。

    如果大热天的还得跑到当地去听课,那可就遭罪了,这次不用,只要在线上看他们的教学视频,然后审核一下课件、教学设计和说课稿就可以了。评审标准非常详细,主要是看教学视频,其他的都是参考。每位续聘教师有两个评委分别打分,但是另一个评委是谁我并不知道,也算是公平公正了。

    参加过省教学能手评比的老师都能回想起当年那过五关斩六将的艰难过程,所以续聘一般不会往下刷人,除非你自己不当回事,出了岔子。比如,一位老师上传的视频只有13分钟,这显然不是一节课的内容,究竟为什么会出这种问题,我想不明白,而单从这13分钟来看,她的教学基本功还不错,刷下去就可惜了。

    也有让我大跌眼镜的老师,比如昨天听的一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杂乱无章,不成章法。我耐着性子听完了她的整节课,觉得学生遇到这样的老师,真是不幸。这是一位女教师,看上去还比较年轻,讲课全程不看学生,自己在那儿自说自话,不停地“是吧”“对吧”,学生也低着头不看老师,只是配合着她“嗯”“嗯嗯”,学到了什么,是不是理解了老杜的情怀,我觉得未必,因为我觉得老师也是稀里糊涂。

    这堂课应该是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从视频中看,有几位老师坐在过道里听课,这其实是大忌。正规的要参赛的视频课,是不应该有听课老师在现场的,而这节课的镜头还多次对准了几位听课老师,她们中有一个在闭目养神,有两个在交头接耳,还有一个不停地从后门进进出出,总之,让课堂显得很乱。我不知道旁边那几个学生是否心烦,反正我看得心很烦。

    做ppt是当今每位教师的“硬功”之一,是必会技能,而这位老师显然是不擅长做ppt的,她竟然把自己讲的每句话都呈现在了ppt上,你可以想象,她的每一页上有多少字,那字又很小,我在屏幕上是看不清楚,我相信坐在台下的学生也看不清楚。这个ppt的作用,不是让学生看,是让老师照着念的。

    讲课从猜谜开始,猜猜他是谁,当然是杜甫了,这个环节本身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杜甫扯到李白,再扯到歌行体和格律诗的区别,然后又“走近杜甫”——话说刚才猜谜的时候不是都把要点提到了吗?然后是写作背景,一大堆文字里,偏偏忽略了最主要的一个信息“安史之乱”,所以我觉得老师备课也备得稀里糊涂。总之,到了第17分钟的时候,老师才让学生读诗,这才终于进入了正题。

    这时候,摄像头恰好对准了老师,我看到老师在讲台上认真地看手腕上的表,而且看了两次,我估计她在想:怎么我还啥也没讲,时间就过去20分钟了!好不容易耐着性子让学生把这首长诗读完,老师直接说:“咱们已经预习过这首诗歌了,那咱们就不翻译了,直接来赏析。”接着便翻过了几页ppt,显然那是课堂上原来准备的内容,现在因为时间关系,不讲了。这也算灵活处理的方式,可是后期为什么不把这一段剪掉呢?

    赏析是从第一小节开始的,要求用四字短语概括内容。有学生说“秋风破屋”,老师觉得不好,反复引导学生不是秋风,“大家想想,是什么风?”学生不语,估计糊涂了,不是秋风是什么风?题目不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吗?最后,老师直接在黑板上写了“狂风破屋”,哦,原来如此。那为什么“秋风”不可以呢?

    后面的赏析,我听得昏昏欲睡,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老师也许是显示自己旁征博引的博学,一会儿屏幕上出现《石壕吏》,一会儿出现《春望》,最后说:“杜甫是个怎样的人?”接着便又撇开了杜甫,开始呈现历史上忧国忧民的名人名言,从屈原一直列举到鲁迅。最后说: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下课。

    若说这是我听过的最差的课,也不是,比她不如的也是有的。可是,她是省教学能手啊,这样的课,似乎展现不出能手的水平。是这堂课失误了?我觉得也不是,因为我觉得老师整堂课缺少一个语文老师必需的语文素养,不知道她平时是怎么教学的。

    评审标准说:如果不是特殊情况,打分不要低于70分。于是我打了70分。不能再高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节70分的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yj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