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直不懂得如何叫爱自己,很多时候都是逼着自己去接受些自己无法接受的东西,特别压抑,以前总以为一些事是不对的,自己不去做,这就是对自己负责,是爱自己的表现。所以时间一久,越来越学会忍受和强制接纳。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难题,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我们意识到过去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需要以及价值观,并允许这种觉察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办法,而且容易陷入自我惩罚的痛苦中。我们试图理解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问自己做那件事是为了满足自己什么需要?人的行为总是服务于自身的需要以及价值观,不论我们事后是感到庆幸还是遗憾。通过聆听自己的心声,就能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我们就可以原谅自己,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它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渴望。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两个不同的“我”,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也包容采取了那种行为的我。
非暴力沟通可以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爱,我们行为的动机反映了我们是否爱惜自己。不要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职责或义务来选择生活,是爱惜自己的重要体现。如果我们致力于满足他人和自己的健康成长的需要,即使艰难的工作也不乏乐趣。反之,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义务,职责,恐惧,内疚和羞愧,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变得枯燥无味。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这个练习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找到快乐的生活方式:
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第二步: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每一个项目前面,加上“我选择做”。
第三步: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深入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在思考“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这个问题时,也许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取向,你在生活中看重什么。一旦意识到我们的行为所服务的需要,即使工作很艰苦,富有挑战性甚至举步维艰,我们也会从中得到乐趣。你也会发现,一些行为是出于下列的一种或多种动机:
(1) 为了钱。如果我们的行动是为了得到报酬,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如果我们的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快乐将会伴随我们。在非暴力沟通中,钱并不被认为是一种需要,它只是用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无数种策略中的一种。
(2) 为了得到赞同。来自他人的赞同也是一种回报。我们误以为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回报,我们迫切的希望得到人们的微笑,鼓励,夸奖。为了讨人喜欢,努力迎合他人,为了避免被人厌恶,不做不受欢迎的事情。为了博得他人的喜爱而费尽心思,委曲求全,这是很可悲的。实际上,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人们自然会心存感激,因为我们的行为有益于他们的生活。一旦如愿活出对生命的爱,我们所体会到的快乐时他人的赞同永远无法比拟的。
(3) 为了逃避惩罚,这会使对所做的事情充满了抵触情绪。
(4) 不想感到羞愧。我们知道,如果不做某些事情就会责备自己,我们认为不做那些事情是不对的,愚蠢的。可是,如果为了体面而循规蹈矩,我们最终难免会感到厌烦。
(5) 为了避免内疚。也许我们会想,如果我不做这件事,别人会感到失望。此时我们担心无法满足他人的期待。如果为了避免内疚,我们将活得可怜兮兮,如果为了活出对他人的爱,我们的生活将充满乐趣。最危险的行为也许就是,因为别人的要求而我们不得不做。
(6) 为了履行职责。使用“应该,不得不,必须,应当,不能,被迫”这样的词语,意味着我们受到内疚,职责或义务的逼迫,感到自己无可奈何,生命的需要被忽视,我们的行为对我们个人来说是极为不幸的。
第四步:在仔细思考清单上所列的各项事情后,你也许会选择放弃某些事情,即使这听起来很激进,但我们只做有乐趣的事情是可能的。我们越是投入服务生命的乐趣中,服务生命是唯一的目的,我们也就越爱自己。
沮丧意味着我们不了解自己的需要,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如何满足愿望。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就不会再批评和指责自己,而能够静下心来采取必要的行动。如果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那里去,通过使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逐渐变得平和。
最后感悟:
慢慢的才真正认识到,很多东西没有绝对的对错,也没有真正的好坏之分,带着善意和真诚的阳光心态去面对,就会有好结果的。真正的接纳并不是嘴上说着的接纳,然后自我折磨着,而是心里自愿的接纳,所以说这个时候我们得换个角度去思考,当我们做的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不再局限于自己眼见下的对错。所以说:不管怎么样,先学会爱自己,只有把自己的情绪和心情调整好了,才能更好的去感染以及感受、关怀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