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读了汪曾祺的《人间草木》第一篇《山丹丹》后把汪曾祺搁下的,读散文,汪曾祺的散文当然有味,但是,还是先读他的老师周作人吧。
读周作人,当然有很多话,读过他的书也着实不少。但像现在这年龄读周作人,觉得才更合适。年纪小一点的,读不进去;年纪再大一点,可能就读不动了。
先看《雨天的书》。
他的《自序一》已经颇耐读了,《自序二》便更有味儿。
一是,周作人先生在这本书里发现了两件事,一是他原来乃是道德家,每一篇都含着道德的色彩与光芒。第二就是他浙东人的脾气。浙东人的脾气这一说法,常见了。但妙的是周作人能数出自己这一族在绍兴住了十四世了。这让人吃惊。像我吧,往上数到曾祖父,再往上,就无法数全了。古人所谓九族,我们都数不全。估计一般人都数不全的。周作人先生在这里隐隐地告诉我们,他浙东人的脾气原先是没有的,是到了绍兴后有了。这仍然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意思。看明白了吧?
其实,周作人先生的文章,是得等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能读的,否则,一头雾水。
当然,也不尽然是一头雾水。譬如,《苦雨》这篇,是写给孙伏园的一封信,信里谈到北京下雨,后园的西墙和门口的南墙倒了,还有小偷光顾,连川岛君也得费神来帮助他警护。读到这里,倒是不禁感叹,民国时期的大教授周作人,其居住条件,原来是这等低劣。想来,我们的鲁迅先生,居住条件也不会好到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