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我的好朋友小G跑过来跟我说:“能不能用一下你的国内手机号,给我弟打个电话。”我就知道,她弟弟又“失联”了。半年前,这句话我才听过。
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平常跟家里人更是甚少主动联系,也不跟家人说任何自己周遭的消息,以至于一换手机号或者微信号,就跟消失了一样。上次还好,只是不接家里人电话,旁人的电话号码看到还会接起。这次是谁的号码都打不进去,一直都是无法接通请留言,看到我朋友跟她弟弟的微信聊天界面,长长的十几条,文字不回,视频请求中断,我都感到深深的捉急!
你跟家人“失联”过吗我一边安慰着她,一边百度搜索电话接不通的原因,试图有理有据的打消她的焦躁。
“上面说一是可能没有信号了,二是设置了红名单,只有预置的号码才能打进去,三是呼叫转接到了别的接不通的号码上······”
“还有一种是把SIM卡拔掉了···”
“你说会不会是他手机被偷了?”
“嗯有可能,所以暂时联系不上。”
“但他手机被偷了,怎么早上我起床的时候还看到他在微信给我回’咋了’俩字呢?”
“他回你了?”
“嗯,就俩字’咋了’,再问又不回了。”
“·······那可能是他心情郁闷,就自己拔了卡,想自个儿呆一会儿呢?”
“恩······那也不能不回信息啊,说一句话都没有。”
“那可能就是他想啥事儿呢,不想被打扰·······”我越说越无力,这娃,简直太让人操心了。
小G沉默了一会,“我就怕现在这个情况,是不是说明他被限制了,所以电话不能接,是不是···我,我都不敢往那想!”
我沉默了,因为我找不出来理由合理的解释手机卡被拔掉,或者手机被偷了之后为什么还能微信回一句“咋了”,之后就没有消息了,连句解释都没有。坏的结果但凡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都让人提心吊胆,心急不安了。
她跟我说她弟弟一向都这样,从去年从家里出去以后,一年多都没有回过家,她也仅跟他在火车站见过一次,十几分钟。从来不跟家里人说工作或者同事,所以每次换了联系方式,连个他身边可以问的朋友都没有,而每次联系不上,都让人很担心。
我心想,这哪只担心啊,揪心都不过分啊。二十出头的人了,怎么能这么让人操心呢?要说是叛逆期吧,这也着实晚了点吧。
其实我很能理解,现在的年轻人在成长的路上,都会有某一阶段特别需要独立空间。就好像长着长着,长到了玻璃壁上,挣扎着、卯足劲儿的想冲破那道屏障,急切的建立起与这个世界的接触,打破原来的玻璃罩,证明自己独立起来了,证明自己可以凭一己之力伫立在这个世界里,想让别人看到自己,夸赞自己,敬佩自己。有时候还会觉得冲破了的玻璃罩非常的难看,一心想要摆脱掉。认为那里面的人都不懂自己,却又常常要求自己该长成什么形状。
所以你觉得很烦,故意忽略掉微信上发来的信息,通讯录里打来的电话,打一局游戏或者看一部电影之后,也就忘了它们了。但你从来都没有想过那一头的人在多么的替你担心,担心你手机被抢了?那会不会受伤了?担心你误入传销了?手机被没收,被限制自由,被挨打虐待了?担心你被人贩子拐走了?被侮辱,被卖掉了?·····有一百万种可怕的念头瞬间在他们的脑子里过了个遍,每一个都足以让他们崩溃。
年少总觉得外面的世界才是自己追寻的,家永远在你身后等着你回去;可等到你回头的时候,却发现早已不是记忆中的他们的模样,甚至家已不在。到那时候追悔莫及,但无能为力。
不要再让爱你的人难过了,人生匆匆,去温暖爱着自己的人们吧。下一次,在收到家人的信息时,记得及时回复一句呀。
你跟家人“失联”过吗不知怎么回事,有这么一大批十几二十岁左右的人类,在他们广阔的/全球覆盖的交友网络里——这包括电邮、MSN、Facebook、Bebo、Twitter、聊天室、手机简讯等等,“母亲”是被他们归入spam(垃圾)或“资源回收筒”那个类别里去的。
——选自龙应台的《目送》“母亲节”章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