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稔杂记

作者: 木子罗 | 来源:发表于2017-08-05 19:19 被阅读53次
花稔杂记

夏日,清晨从菜市场游走出来,停留于市场口小食店的前面。

照例要了肠粉,菜干粥,打包。

照例要等。

无聊间,抬眼望去,目光游离之时,忽见对面马路榕树的树冠里星星点点地缀着小拳头大小的果子。

果子绿黄白,分布其中,不经意间也看不出来。

心中顿时疑惑丛生:榕树的果子,颜色有红有黄,而且只有豆子般大小,与这些果好像大小、颜色有点不一样。

走上前仔细看,原来是榕树旁还有一碗囗粗大的树,树干光滑,偏黄褐色,色淡,上面点缀着白色的斑点。约二米多高,由于与榕树种植得太近,两树树冠相并,彼此相容,加上榕树高大,所以不容易被察觉。

树叶呈卵状,椭圆形,叶脉分明,甚是可爱。未熟果子青青,已成熟的黄白,过熟的却已发黑,在叶子下隐隐约约的露着脸。

原来是番石榴,我们这里叫作花稔,稔,广东话读:“黏”字,第一声。

花稔一般有油桃、李子般大,也有梨子大小的,果肉白色或黄色,果肉内有许多小核籽。

在超市见到的花稔果实的比这树上的青,大,个个是梨形的身材。这多是来自台湾的种,脆甜。它还带个洋气的名字,叫芭乐。

而本地的,个子小,也很少登上大雅之堂。在超市,水果市场是不会见到的,只偶尔会在集市或街角摊前,看见胡乱堆放一点,和菜呀,瓜呀,夹杂一起,附带着卖。

就连大面积专门种植也不会有。它只是闲适的种在乡间、田边、屋角,或抑象现在这样,在老街的一角,不显山露水的默默存在着。

花稔树,只是乡土乡情的一种弱弱的存在。远方的游子,总是在不经意中,想起家乡墙角那小小的花稔树,想起有独特香气的胭脂红。

因为花稔中最好吃的,就是这本地产的,颜值也最高的,有个好听名字的:胭脂红。

娇小的身材,熟透的黄白皮上带轻带一圈红晕,仿如少女面上淡扫的一抹胭脂;加之香气浓郁,百步可闻,叫人怀念。

胭脂红成熟后,徒手掰开,咬上一口,果肉香糯,肉内小核甜滑,不会像台湾产的那样硬实,虽然口感甜脆,却略带青涩味。

可是,晨风吹拂下的这棵花稔树,带满树果子,应早已被人窥伺,为何竟可存活在闹市中,仍旧能一树繁华,花开花落,不怨东风?

满街繁华,食肆林立,烟火熏染之下,香气早已隐去。

加上因果实虽满树冠,地上却并没出现一个落果,所以不会惹人注意。

抬头望树上,果实黄,青,发黑者均有。此果难道亦效梅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不肯“零落成泥辗作尘”?

旁边有人解说:大约是有虫之故。

原来,有一种实蝇,以果物为食,好产卵于果肉内,幼虫形状类“蛆”,以果肉为食,成熟后,咬破果皮而出,落地化蛹,再羽化成虫。

曾有人于食前,用手分开果肉,突见数条透明蛆状小肉虫在果肉处扭动,大惊,便弃而不食。又疑误观,又开,结果又如是。屡试不爽。自此,远近人人不再好此物。此树亦渐被人淡忘。

是树之幸?抑或虫之幸?

相关文章

  • 花稔杂记

    夏日,清晨从菜市场游走出来,停留于市场口小食店的前面。 照例要了肠粉,菜干粥,打包。 照例要等。 无聊间,抬眼望去...

  • 花稔

    在市场里买了一堆花稔果回单位。 同事们看见后,都很认真地告诉我,这个东西要切开后,再静放1分钟,要确定里面没有虫子...

  • 花稔记

    路过菜市场的时候,忽然看见对面马路榕树的树冠里星星点点地缀着小拳头大小的果子。只是,榕树的果子,颜色有红有黄,而且...

  • 花稔仔

    自从鼓励摆小地摊外,江门的菜市场外多了许多流动的小摊贩,摆卖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今天,就在汲芳市场发现了这种小果子...

  • 女人狗肉说花稔

    台湾女作家蔡珠儿在《种地书》里描述的女人狗肉: “胭脂红!本地胭脂红!快点埋来拣啊!” “果贩放声吆喝,更添紧张气...

  • 稔子花开

    这是一个山花烂漫的季节 山野飘着花香 牛群醉入花丛 稔子花更是争先恐后地开放 带着稔子花一样的微笑 双喜赶着只老牛...

  • 山稔子

    又是山稔子成熟的季节。 小时候,经常会念叨摘山稔子的顺口溜“七月半,山稔子熟一半;八月中秋,山稔子黑溜溜”。 山稔...

  • 山稔

    腊后寒梅发,谁人在故乡。 好久不读诗词,偶尔翻读几首,只记住了这两句。 而在这7月夏夜,我想起了故乡的山稔。这个时...

  • 十三稔

    黄昏时分,课程结束,自嘉应学院南校门步行路过月梅,不禁站在那小道口往里望去。 大约是十三年前,我还是个男童装扮...

  • 稔然

    在不曾离开北方的时候 我以为 南国是终日烟雨的画幕 夜雨淅沥地打在青石阶上 舒爽的空气带着微凉的清新 浸透了屋内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花稔杂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sw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