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诗词】
六位简友的诗歌,点击原文标题阅读
花了一些时间读完,真的非常感动。与其说这是一首诗,不如当做给妈妈的私信,信的长度与妈妈的一生等长,温度与妈妈的怀抱同温,情感随着对妈妈的思念沉沉浮浮。
我也一直叫我的母亲为妈妈(不习惯叫一个字-妈),至今改不了。作者在诗中全程称呼母亲都作妈妈,很亲切。
妈妈是一个温暖的姓名,她十月怀胎含辛茹苦,她织衣做饭无微不至,她风来雨去默默承受,她渐渐老去青丝白发......
我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对妈妈的依恋和思念,在曾经那些相处的日子里,一生的幸福和美好聚集在一起,留下了最温暖的记忆。当妈妈渐渐远去,往事浮现眼前,我们读到了这首诗,对妈妈的怀念之歌。
第一节沿着自己年少的成长路程,将妈妈的音容恩情一路播撒。这是最美好的记忆,也是时过境迁最痛彻的记忆。用最平白最细腻的语言,写下了最浓烈的情感。在一个遥远的午后,妈妈为“我”梳发成了情感上最深切的表达,也成为对妈妈印象的永恒定格。
第二节,讲出了离开妈妈身边后独自面对生活的沉重。那些被宠爱的岁月远去,自己终究被生活伤害,被命运绊倒。迷茫中,妈妈时常出现在心中。幸与不幸之间,就是对妈妈的无限思念。这里也从侧面刻画一些对现实的清醒透视,以及悲悯。
第三节在对现实的素描下写出了妈妈的朴素伟大。有一些愧疚,有一些无奈,更多的是对妈妈存在的颂歌。妈妈是勇敢的妈妈,是坚强的妈妈,担负自己一生风霜。做妈妈曾经做过的事,仿佛在时光倒流中与年轻时的妈妈相遇......
第四节终究走进了关于生老病死的宿命,这是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在细碎、密集,如玻璃般碎裂的语言中,生命的丰美仿佛转瞬即逝,营造的压抑又痛切的氛围让人情同此心。
第五节,在生活的泥沼之中,“我”仿佛也获得了妈妈的勇敢,面对生活的灰色、不尽如人意,“我”又留起了长发,坚强出发。这是对妈妈最好的告慰吧......
全诗语言透彻,没有一丝矫造,情感流淌自然,“妈妈,我想念那个遥远的午后/你为我梳发”成了思念妈妈最后的绝唱,如回音般回荡在诗歌的大山里,回荡在作者的生命中,如河水般流淌,清澈而幽静。
很有穿透力,饱含感情的一组作品。
短诗一首,对意像的把控让人舒服。看得出也是一个海子的诗迷,语言表达的转折与延伸颇有一番味道。
将无眠的夜看做海上的夜,无眠对应海上。人在无眠的夜里,心思总会放飞。看着天空的月亮,李太白“举头望明月”的乡愁、苏东坡“千里共婵娟”的深情思念、海子对海上明月的幻想都是我们诗意氛围中的常态。
海上的一切狂欢来自夜晚的幽思,海上的狂欢也是无眠之夜内心情感的翻腾。
通过表象联想到不相关的事物(意像),意像之外又有历史情感的加持,并用文字将其与内心情感关联起来、抒发出来,功力扎实。
读了魏辰的《葬梦》《葬心》《葬身》生命三部曲,我为你内心对于创作的自我超脱祝贺,为你思想之花的绽放喝彩。
我们活着会充满各种好奇,会探寻生活的真意,会迷惑生命的无常,会扣问灵魂的虚无......
对于这些很难获得普遍答案的问题,诗歌是很好的解药,能暂时或者阶段性地缓解来自对世界、内心困惑的疼痛。魏尔兰服下了,海子服下了,许许多多内心迷惑的诗人服下了,魏辰也服下了自制的解药。
这一路走来注定是灰色的、孤独的,但也是骄傲的、绽放着色彩的。
《葬梦》,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站就是梦之站,当我们有了梦,人生的列车才正式开始启动。在漫长的旅途中,我们历经风雨,踏遍坎坷,最终却发现梦依旧是梦,人间的荒芜、俗世的肮脏让梦彻底破碎,我们都是一群被梦带上枷锁的时光囚徒,穿梭在泥泞人间,难以抵达。你或许是在这样的迷雾中渴望在时光的错层中回归生命最初的模样,赤裸却清白,也在这样的迷雾中幻想千百年后人们面对自己沉默空白的墓碑有所感念。对于梦想的遥不可及以及接近时发现的虚空,灵魂永远是接受拷问者。
《葬心》,时间虚无,落日倾斜,让你想到了生活的缩影和天堂的入口,在现实和向往之间,你开始像钟摆一般左右摇晃。“引燃的玫瑰”“劣迹斑斑的诺言”——关于爱情或者精神的生存,已经如同古老的祭祀、巨鲸的啼哭,成为最疼痛的印记。曾经的远大抱负和追逐的自由、曾经的远方都已被生活摁进宁静的坟墓,墓碑空空,心却依旧难以解脱。
《葬身》,可以看做是对生活失望后的对抗或者对这种生活的诀别。从“自由雀跃的喜鹊”化身“秃鹰”,是对生命的深切体验,切肤之痛。是希望由鲜活走向衰败,从某个角度看也是新生的开始,与“世间薄凉的深渊”说再见。
这些灰色的意向和情感延伸,让我想到了颓废派的诗歌主张,从病态的人类情感中以及与爱情、生死有关的主题中去寻求创作灵感。在平凡的现实中突然读到这些文字,我也被惊了一下。我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世间薄凉、爱情逝去、失意惆怅?能确定的是你的确久久怀抱一些疼痛的的过往难以放下,你也想放下,所以找到诗歌作为致辞,希望你能获得久违的一些美好,拥抱这虽然破烂不堪但依旧美好丛生的人世。
人过三十,时常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世界的公平到底存不存在。
我看到过有的人命中顺风顺水一路高歌,我也看到过有的人拼命努力越活越难,有的人一蹶不振颓废度日。
作者的这首诗我解读为面对不公或者被生活孤立时的精神取向,一种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人如纸,一生可以印满铅迹一字千金,也可能埋没角落默默无闻。命运更如纸,包含被遗落的可能。
这个世界不是有灵魂的伯乐,不会主动去挖掘每一颗金子。我们唯有保持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活的热情,才能不留遗憾。
诗中的这页纸被遗落在书本之外,装帧的远去意味着机会或者理想的远去。然而纵使如是,这张纸依旧是完整的一张纸,我们的生命、生活依旧充满希望,依旧可以书写、探索,甚至抵达艺术(理想、价值)。我们不能因此失去方向迷失自己,我们依旧真实地活着,不在梦里。
命运在舛途中颠簸,我们只有通过主动的努力,才能实现或伟大或默默无闻的人生价值。正是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当然,这首诗歌还可以从诗人悲悯之心的角度去理解。看到一页纸(一个人或一群人)被偏颇对待,诗人依旧承认和支持他们本身的存在价值和发光的地方。他们依旧是这个世界无法省略的美好组成。
诗歌与悲伤是邻居,他们时常结伴而行。但他们都是真实的,没有情感上的自我修饰。作者在诗歌写作关乎悲伤的问题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自古文人寂寥、悲秋。悲伤对于诗歌而言是不幸遭遇之下情感的加持,往往带给诗歌更多的艺术氛围和情怀展现。
悲伤的情愫来自于生活的体验,不是随时能够生长的。如果不是遭遇黑暗到了一定程度,悲伤是不能够称之为悲伤的,充其量为愁绪。
悲伤的高层次即为痛苦、绝望。以悲伤-绝望为情感基础创作的诗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怀以悲悯之心丈量人间疾苦,一类是以倾诉内心或疗伤自身遭遇。
在作者看来生在和平中的我们,会有情感上的痛苦,但更多时候这种痛苦是短暂的、贫弱的,不足以撑起诗歌的光芒。将浅层次或者狭隘的悲伤填充进诗歌,更多意义上仅仅是一场文字游戏。你的悲伤很快消散,承载你悲伤的文字却还在,这对于诗歌写作本身有些滑稽和尴尬。所以,不要轻言痛苦,不要轻言绝望,我们承载不起,诗歌也承载不起。
能用悲伤赋予诗歌生命的诗人,是世间为数不多的灵魂献祭者。
富于想象的一首作品。读完仿佛这棵蒲公英是有思想的有灵魂的。当然这是你赋予它们的。
很多时候,我们进行创作时如果如这般换位(或者换个角度)思考,获得的思想、文字就会有不一样的光芒。
表层看是把蒲公英的一生进行拟人化抒写,进一步呈现的是自己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渴望。正面的蒲公英,反面的自己。
书写下很多事物都是没有关联的,在想象力的加持下,在意像的串联下,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
笔下的世界是充满希望、爱与温暖、自由的,现实则会带来更多桎梏和失望。以自我为中心永远是幸福的,一旦双脚踩上大地,世界就开始摇晃......
意像太多有时会给写作、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这首作品控制有度,过渡和关联都比较顺畅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