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经常能听到类似下面的一些问题,
“这不是我的责任,为什么他们不能做好他们的工作呢?” “为什么老是不加薪?” ““年轻人为什么都眼高手低?” “什么时候他们才能按公司流程处理事情?” “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孩子才能听我的话?”
以上相信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会经常听到,这些问题中涵盖了推诿、抱怨、拖延、执行力不足等负面情绪和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怎样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呢?刚刚阅读的这本《QBQ问题背后的问题》就能给予我们解答。
这本书是约翰.米勒写的一本管理学入门书,不过从内容上来说适合的受众人群比较广泛,几乎适合每个人来阅读,书中的思想不仅可以应用在日常工作中,还可以应用于家庭问题的解决。
文章开始提到的这些问题表面上看似理由充分,情有可原,其实却忽略了问题背后的问题,他们都将问题的责任推给了另一方,分别是“他们”“公司”“年轻人”“下属”“孩子”, 将自己的责任抛诸一边,这些问题都暴露出个人缺乏责任感现象或者个人责任意识的淡泊,这就导致了推诿、抱怨、拖延、执行不力等,并成为现在社会的一大流行病。
现在企业在培训中通常会存在一种误区,我们常说现在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组织通常会花很多的成本用于员工的技能和软技能的培训, 例如“管理能力”“客户服务”“沟通能力” 等,这些培训都不错都需要,但是没有一项是和个人责任意识的,想想一位培训了销售技能的人,遇到问题依然在抱怨上级没有帮忙给解决问题,那么再多的技能培训又会发挥多大的作用呢?所以说注重提高个人责任意识,打好主人翁意识和个人担当意识,才是基础,才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当然在日常家庭中,个人责任意识会避免很多的矛盾,利于和谐的家庭氛围。
那怎样才能提高个人责任意识呢?可以从下面的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个人责任需要坚持正向思维,不断自问“我能做什么?”
第一次听“正向思维”这个词还是在几年前施耐德高层做分享时,那是他们给施耐德员工一直灌输的思维方式,正向思维意味着开放、接受变化、前进和发展,面对问题时,积极的面对并分析解决办法,是人主动的、积极的、承担个人责任的思维方式。
文章开篇提到类似问题和感受可能是情有可原,尤其是在工作劳累、情绪沮丧的时候更是如此。然而以上的想法全都不可取,这些仅仅只能为工作与情绪带来负面影响,而且无助于改善,并且缺乏行动的力量,这些问题一般称之为“不正确的问题”,和个人责任意识的精神背道而驰。个人责任意识要我们坚持“正向思维”,面对事情,多问“正确的问题”,由“他们/你们”“为什么/什么时候”的提问方式转变为“我”“该如何/什么”,“我能做什么”就是很好的正确的问题。
个人责任需要积极的行为和行动,尽量做正确的选择并为之负责
以上我们了解到人要有正向的思维,多问“我能做什么”,有了问题后就需要积极快速的行动,前面我们也提到拖延就是个人责任意识淡薄的一个表现。 QBQ的精髓之一,就是快速的行动,尽量做正确的选择,不但有责任为自己作出最好的选择,而且腰围作出的选择负责。
个人责任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与工具实现目标
每个组织的制度都不可能完美,资源也有限,或许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手,更完善的制度,心里也不断呐喊“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如果在解决问题时以资源与条件的不完美为理由进行推诿或拖延,例如管理者要等到所有适当的人员就位才愿意把团队建立起来,这种就是个人责任意识不够强的表现
个人责任意识要求我们不要一味将注意力放在不存在的事物上,要多想在可用的资源与条件的框架内实现目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所收获的资源也会越来越多,所以QBQ的正确问题应该是“在现有的资源下,我该如何做出一番成绩来?”
个人责任不是抱怨团队,改变他人,而是通过改变自己力求解决问题
“这不干我的事,这归XX部门管”“下单两天了,物流部门还是没有送货,看来是和我过不去了!”在组织各部门间,我们也是经常听到这种声音,比如生产和质量整天吵来吵去,互相推诿,互相想改变对方的立场,我们同在一个团队中,如果经常争吵、抱怨、推脱、对抗,只会内耗组织生命力。
QBQ强调的是“个人责任意识”,不是期盼他人首先改变,或者改变他人,而是首先改变自己,进而改变现状,相较于“我怎么这么倒霉遇到这个事情,”正确提问方式是“我能做什么?”“我如何改变现状?”
经过以上解读,我们对文章刚开始的问题也应该有以下QBQ的自我提问方式:
“我怎样才能改善这种状况呢? “我怎样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怎样同老板进行沟通呢?” “我该如何更了解每位团队成员,并对他们进行指导与培训? “我该如何避免他们不遵守公司流程的现象再发生?” 我该如何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如何改进做父母的技巧呢?
最后有一点要特别注意,QBQ并不是纵容别人,一肩扛起别人的义务与责任,更不是单靠自己的力量,为别人代劳,服务他人,QBQ是自己面对问题时一种正向的、积极的、行动力强、有责任意识的一种思维与意识,是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到更好。对于管理者来说,QBQ思维不是问题的解决者,而是问题的给与者,让下属提升个人责任意识,面对问题,思考自己的解决方法并采取行动,就如同上一次的读书笔记分享的“别让猴子跳到背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