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进步一点点想法读书
[1079]《Start with why》:找回初心,重塑驱动

[1079]《Start with why》:找回初心,重塑驱动

作者: 张泽腾_ | 来源:发表于2023-04-17 10:46 被阅读0次
”黄金圈“的一致与平衡

”黄金圈“,就是why、how、what三者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下图所示,最里面一层就是“Why”为什么,即我们所说的初心、愿景,中间层是“How”,方法论、价值观,最外面一层是“What”,具体的细节,从why到how,再到what,一脉相承,是最好的顺序。

黄金圈.jpg

仅仅知道了这个愿景(why)、知道我们未来的方向,就够了?并没有,清晰的思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更重要的:制定计划并践行(how),之后就是具体的细节(what)。脚踏大地,仰望星空。也正如白岩松说的: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别光顾着摸石头,忘了过河

大家都很聪明,都懂得很多的道理,关键就在于,怎样才能把这么多的想法、愿景落实到位,哪怕只是落实一点,都足以改变很多。

我大概想了两个例子,可以供大家参考。

在公司里,领导鼓励员工,告诉员工们,跟着自己干,将来会有非常美好的未来和光明前途,这是“why”;然后,就要真的这么去做,如,完善员工福利,五险一金要配齐,给业绩优秀的员工发奖励金,贡献特别突出的员工发放公司股份,让员工参与公司决策的讨论会,每隔一段时间(1-2周)把公司领导层的决议向员工们传达,等等,这些都是“how”;最后,业绩达到XX等级的员工,发放XX元奖励,具体要给员工买什么类型的保险,等等,这些都是“what”。这一整套都完善下来,员工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能够做到挣钱养家的,并且在将来还能过得越来越好,这就非常振奋人心了,然后大家都非常投入、专注,很努力,最终做成事的概率比较大。

再举个例子,我们想要锻炼身体、拥有好身材,开始思考,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健康,让自己有更充沛的精力去生活、工作、学习,做得好的话,还能成为身边人的健康管理师,保障家人朋友的身体健康,这就是非常好的“why”;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制定计划,可以付费请教练,买课程、书籍来学习,站在前人肩膀上、“走捷径”,每天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做好记录和复盘,这些就是“how”;最后就是非常详细的方案,每天摄入XX卡路里,跑XX公里,做XX个俯卧撑,几点完成,每天几点复盘,在平台期如何给自己打气加油,具体看哪几本书、跟哪个老师学习,这些都是非常清楚的“what”。

把这三步依次展开,都做好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必定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好身材,身边人看到自己的变化,开始产生羡慕,来向自己咨询、求教,这样自己就能利用所学去帮助他人,看到他人因为自己而变得更好,这难道不是一件让人振奋的事情?

还是要自己去分析自己的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圈,赋予意义,找到具体可行的办法,极致践行,才有可能真正改变自己的未来。

为什么多数人还是选择操纵?

答案很简单,却出乎意料:操纵产生的效果非常直接、快速,但是它的负作用是极大的,为了眼前这一点点的奖励(利益),或者避免惩罚,我们不可避免地将视线从遥远的未来拉到现在,次数多了,可能就再也无法摆脱它的影响,被它反向塑造。

选择从why着手,真心实意对客户好的路不好走,最初大家可能会质疑你,觉得你是骗子,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只要我们真的做得久了,真的能够给他人、给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和产品,自然能获得认可,口碑也会随之而来,在此基础上,在今天这个时代,借助各种自媒体平台,再去放大自己的影响力,应该不算是什么难事。

只不过,很多人从一开始就错了,从一开始就输了,输得很彻底,只是,这可能需要在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才能发现,不过到那时,估计也回天无力了。

决胜于二十年前

2016年有一则新闻特别出名,主人公是英国的两位老太太Vivian和Betty,Vivian想在她家院子里面盖房子,其实这也没啥,结果她的邻居Betty不同意,觉得这会阻挡风景,然后Betty就联合一些邻居去告Vivian,不让她盖房子,这怎么办?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估计也没辙了,只能认了,是吧?

但是Vivian偏不,她默默地在她家院子里种下几排小树,她的邻居们也没在意,然后,一年又一年地过去,最初2001年去看那些树,长得也不高,后来到了2016年,这些树长到50英尺之高(大概是15米,5层楼的高度),遮挡Betty的视线,Betty从她家的窗子往外望去,只能看到一片森林,再也看不到什么风景了......

这时候Betty虽然也想告Vivian,但是没办法,这是绿化工程,不能随意砍树,所以Vivian胜诉了,下面这张图是她从法庭里出来的表情,笑得很开心......她从此就能随意在她家的院子里盖房子了。
(图片后面补上……)

很多人看过就看过了,图个乐子,也不觉得有什么可以值得思考的。但,在这里真的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树种下去会长高,一些树种会在短时间内长得很高,这是毫无疑问的吧?

为什么Betty跟她的邻居们联合起来告Vivian的时候,没有留意到她种下了一排小树?她们在过去的这么多年时间里,难道一点都没有察觉吗?

Betty和她的邻居们是不是缺乏长期观念,才导致今天这样的结果?

面临今天这样的结果,Betty虽然年纪大,不过,如果对于好风景有执念的话,搬家也是一个选择吧?

有的人能够看到很远很远的未来,而有的人无法预知下一周,你觉得这两种人,到底谁过得更好?

小结

真正的领导者,都能看到大众无法看到的未来,拥有非常远大的前景,并且,他们愿意跟身边人分享他们的愿景,积极地沟通,所以会有很多人愿意跟随他们,然后,一群人为了一个理想而共同奋斗,最终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肯尼迪总统的登月计划,乔布斯和苹果公司改变世界,微软赋能每个个体、组织成就不凡,马斯克的移民火星计划,在新能源领域奋力进发......这些都是伟大的领导者和组织,他们把我们这些普通人带到我们无法想象但想去的地方。

这本书写得很不错,我应该还会重读的,我发现这个作者Simon Sinek还写了其余几本书,Amazon上面的评分都很不错,可以找来看看,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纷扰的世界,少有人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不知道自己未来走向何方,不知道愿景,如果你也是拥有这类情况,不妨翻开这本书,去认真阅读,说不定将来你也能从中获得启发,因而不断激励自己前行。

后记

扪心自问,其实我还没有养成每天阅读一小时的习惯,即便是觉得某几本书很重要,我也没有真正翻开来看,后来,我看到线上的朋友阅读了XX书,分享他们的读后感,而且不止一个人这么做,还有人特地给我推荐,我觉得,如果我再不看的话,真的会被落下,于是我就跳进去,阅读开始......

人是社交动物,这是无法改变的固有属性,很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如果自己真的做不下去,不妨找一群同频的人,跟着大家一起走,说不定走着走着,自己也真的把这事做完了,甚至做了很久之后,越做越好,这也说不定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79]《Start with why》:找回初心,重塑驱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ga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