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地理标志文化
名人与慈梨:山东莱阳慈梨与共和国将军们的那些往事

名人与慈梨:山东莱阳慈梨与共和国将军们的那些往事

作者: 9dcdb3212537 | 来源:发表于2018-07-22 10:07 被阅读0次

山东莱阳慈梨与共和国将军们的那些往事

山东有三宝,青岛啤酒、烟台苹果、莱阳梨。每年9月26日,就是山东莱阳最欢乐的日子,莱阳梨文化节在这一天盛大开幕,文化节会持续半个月。莱阳梨是莱阳的地方特产、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著名的“山东水果四杰”之一。每一位来到莱阳的将帅们都品尝过莱阳梨,赞美过莱阳梨,关心过莱阳梨生产,在莱阳留下了动人的故事。

400多岁高龄的莱阳梨树王

莱阳梨作为国礼送给全世界各国领导人

新中国成立后,西陶漳村“特供”的莱阳梨也多次作为国礼,送给世界各国领导人。这里的莱阳梨曾经被毛泽东主席带到莫斯科作为斯大林的寿辰礼品。外交部档案馆解密的档案中,注意到一份特殊的“生日礼品单”——《我国祝贺斯大林70寿辰(贺信、礼品单)》,发现其中不仅有清代蓝花瓷花瓶、景泰法烧蓝茶具,还有胶东白菜、莱阳梨。在西陶漳村的民俗博物馆内至今还保留着《中央关于为斯大林送授礼给山东分局的电报》影印件。

华国锋题写“西陶漳”

莱阳梨献给毛主席毛主席夸莱阳梨好吃

1953年以来,莱阳沐浴店的黄崖底村,照旺庄的逍格庄村、前发坊村、芦儿港村、后照旺庄村、西陶漳村,莱阳农学院的烈士子女等先后给毛主席献梨。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梨乡人民满怀豪情地创造着美好的新生活。“吃水不忘打井人,幸福不忘毛主席”。为表达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对毛主席的感激,勤劳朴实的梨乡人民通过多种形式把驰名中外的莱阳梨敬献给党中央、毛主席。在梨乡,这样的故事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

1953年,沐浴店的黄崖底村获得了农业和果业双丰收。大梨成熟时节,《大众日报》社的年轻记者孙年久到该村采访。时任村支部书记的蒋日升同志在解放战争中支援前线立过一等功,是一位支前模范,对毛主席无限敬仰。攀谈中,蒋日升说,今年俺村莱阳梨大丰收,干部、社员非常感激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很想寄一些大梨给毛主席尝尝,但不知通过什么办法能送到。孙年久提出,他可以联系一下省军区领导,请他帮忙。于是蒋日升赶忙派人钉了一只新木箱,组织社员们仔仔细细挑选了一些个头大、皮色好、形状圆润的莱阳梨。梨装满了箱子,只装了11枚,蒋书记写了一封表达对毛主席敬仰和感激之情的信,和梨一起托付省军区首长捎往北京。不久,他们收到了国务院的回信,信中写道:“你们送的大梨我们收到了。毛主席收下了两个,很感谢你们!共产党的干部不能随便要群众的东西,请你们以后不要送梨来了。”随信还捎来了梨款。社员们得知毛主席收到了自己生产和挑选的莱阳梨,无不欢欣鼓舞。此后黄崖底村虽没有再给毛主席单独送梨,但是社员们丰收不忘国家,每年都精心挑选100筐优等梨,通过当地驻军转送给驻北京的中央领导品尝,一直持续到1966年,长达12年之久。

上世纪50年代,照旺庄的逍格庄村为加快莱阳梨生产,在村西北老梨树园建起了莱阳梨“丰产园”,并请苏联专家前来指导,大梨连年获得丰收,为此,该村被县里评为果林生产先进村。1957年,逍格庄大梨又获得大面积丰产,全村干部群众喜笑颜开,他们说:大梨丰收离不开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建议把丰收的果实送给毛主席尝尝。于是,大伙精心挑细选了一箱大梨,通过火车发往北京。10年之后的1967年,逍格庄村大梨又取得了好收成,喜庆之余,大家逐个挑选,又装了满满一箱梨,送给毛主席,表达对他老人家爱戴之情。一个月后,中央办公厅寄来一封信,随信还寄来了9元钱和一张收据。信中说道:“大梨收到了,中央很感谢你们,以后不要再送了”。

1952年毛主席到济南,许世友将军和罗瑞卿部长陪毛主席游大明湖时,还专门给主席准备了莱阳梨,毛主席很高兴,边吃边夸莱阳梨好吃。”

1958年,前发坊村的优秀果树技术员、团支部书记位希山作为莱阳县的唯一代表,光荣地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临行之前,社员们精心挑选了4筐莱阳梨,让他带到北京献给毛主席。位希山按照大会的安排将梨带到济南,由省委统一装火车送到了北京。国务院办公厅收下大梨后,打了收条,付了梨钱。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特地派人到位希山的住处,仔细询问莱阳梨的生产情况。此后,连续两年每年通过山东省政府下拨豆饼2000斤,用做莱阳梨的肥料。

1959年秋天,照旺庄的后照旺庄村和西陶漳村分别向毛主席献上了自己最珍贵的礼品——莱阳梨。当年10月中旬,两个村几乎同时收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信件,信的内容基本一致:莱阳县照旺庄公社后照旺庄大队全体同志:九月二十七日寄给毛主席的信和梨子都收到了,谢谢你们。此复,并致敬礼!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一九五九年十月七日。随着信件,还分别捎来了一张收据和大梨款。据调查,我市目前相关村庄现存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回复的关于接收大梨的信件原件有10余件。

照旺庄的芦儿港村是最著名的莱阳梨产地,驰名中外的梨树王就生息在该村最古老的一片梨园中。该村梨园居于清水河和蚬河交汇之处,树下油沙细腻,营养丰富,因而大梨特别有名。1967年秋,莱阳梨已经成熟,当地驻军4143部队接到上级领导指示,要求他们到芦儿港梨园收几箱莱阳梨,献给毛主席,并要求严格把关、严密监护。得知这一消息,社员们兴高采烈,一直提议在村里最好的梨园——老梨树王旁边的老梨树群中采摘。经过逐个比较筛选,细心包装,装了6大箱,用飞机运送到北京。从这年开始,芦儿港村就把这片梨园划为“特供片”,连续多年专门向中央供应莱阳梨。

除了莱阳梨主产区的人民群众热情向党中央、毛主席敬献大梨外,莱阳农校(莱阳农学院的前身)的学生也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党中央的深厚感情。

六十年代,莱阳农校招收了一批革命烈士子女在校深造,他们对毛主席怀有特殊的感情。1966年10月,以潘吉虎为首的61位烈士子女相约到北京看望毛主席。经过一番热烈讨论,他们认为带上自己学习和劳动的成果——莱阳梨作为礼品,既能向毛主席汇报学习成绩,又能表达自己的敬爱之情。于是,他们便在学校梨园里仔细挑选了4箱大梨,用红纸包好,带去首都。到京后,烈士子女们被安排在中央党校,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一起亲切接见了潘吉虎等四名代表,并高兴地品尝了他们带去的莱阳梨。

毛泽东亲笔电令山东调拨5000斤莱阳慈梨为斯大林七十大寿贺寿

周总理关心莱阳梨生产

1958年11月底,第二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在北京召开,莱阳县仅有一个代表名额。因为照旺庄公社前发坊的位希山在我县莱阳梨生产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最具代表性,所以,经县委、县政府反复研究,决定推选他代表莱阳青年出席这次盛会。当时大梨刚刚收获,县委决定从前发坊精选一些最好的梨,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并献礼。村里让手艺最好的木匠赶制了一只大木箱,选派政治上最可靠的青年,在最好的梨树上逐个挑选,采摘了一大箱莱阳梨,经县政府严格验收后,由到北京开会的位希山乘火车带给中央。

大会盛况空前,毛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总理等国家主要领导人都参加了大会。会间的一个晚上,一位干部来到位希山住宿的宾馆,特地找到他说:“你们的梨送到中南海,中央领导品尝后都赞不绝口。周总理派我来,了解一下莱阳梨的生产情况。莱阳梨这么好吃,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技术和管理诀窍,能否向全国推广一下。周总理还问:山东人喜欢用豆饼喂黄烟,特别好抽,这么好吃的梨也是用这种办法种出来的吗?”位希山回答:“莱阳茌梨品种好,最喜欢农家肥,种梨的土质也好,要是用花生饼、豆饼去喂地,当然更好啦!”来人点头表示赞同。

位希山开会回来后,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在照旺庄公社办起了大梨学校,大力推广莱阳梨培植技术。位希山被任命为校长。第二年春天,周总理通过山东省政府划拨豆饼2000斤,给位希山所在的前发坊村,用于大梨种植实验。周总理的鼓励,极大地激发了前发坊村社员发展莱阳梨生产的热情。1959年10月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前发坊村广大社员一致提议,国庆十周年这么隆重的节日,用上级拨给的豆饼做肥料长出的莱阳梨要送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尝一尝。于是再次精选了一些莱阳梨,通过省委献给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回信说:感谢莱阳前发坊村社员的好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不能收人民的礼物。请社员们以后不要再给中央送梨了。随信还捎来了梨钱。此后几年,周总理每年都通过山东省政府拨给莱阳梨主产区的照旺庄公社一批生饼,表示对莱阳梨生产的重视和支持。

周恩来总理与乡亲

朱德元帅品尝莱阳梨

1949年11月,德高望重的朱德元帅,担任了中共第一任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期间,朱德坚持党的优良传统,身体力行,为刚刚取得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人做出了光辉的表率。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次朱德同志到山东莱阳检查部队工作,正赶上大梨收获的季节,部队领导请他品尝清香脆甜的莱阳梨。品尝着甘甜如饴的莱阳梨,朱德元帅倍加赞赏,并由此引发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朱德传》有这样一段记载:

他去各地考察,常常带着自己的行李———还是战争年代开始用的绿色的被褥、绿色的挎包、绿色的搪瓷杯……不接受吃喝一类招待,也从不接受下面的礼物。有一次,他去山东视察,正逢水果收获季节。地方上的干部知道朱德很称赞莱阳梨,就装了两筐,在朱德离开时悄悄抬到他坐的火车上。火车开动后,两筐梨被他发现了。朱德立即把随行的工作人员找来,严肃地说:“我们下来是工作的,不是来搜刮的,怎么能随便收下面的礼呢?今后订下一条,下来工作,不许接受礼物;谁接受了,就让谁原封送回去。”接着,他又吩咐:“这两筐梨一个都不能动,到下一站火车停住,就把梨抬下车,派人送回去。”工作人员只能照他的意见办了。

这个故事,在另一篇文章《朱德与中国铁路》里也有记载,成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严于律己的美谈。

朱德大元帅

陈毅元帅钟情莱阳梨

1959年秋,国际形势日趋紧张,陈毅元帅视察山东部队来到了莱阳。在龙门山区402营地视察工作时,看到长年累月驻守在大山深处的驻军指战员生活十分艰苦,便问驻军的石主任:“战士们情绪如何?”石主任回答:“一批批战士刚来时热情洋溢,时间久了,有些就厌倦,嫌山沟太偏辟了。”陈毅元帅听了点了点头说:“要做好战士们的思想工作啊!”接着陈毅元帅在石主任陪同下,沿着营地的山路边走边给身边的同志讲国际国内的形势和教育战士的方法。当看到前面悬崖上长着一棵棵挺拔的青松时,陈毅元帅站住了,他望着周围林木丛生的高山深壑,为勉励驻扎深山沟的官兵,高声朗诵了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根立在破岩中。千磨万击劲更坚,任尔东南西北风。”这是郑板桥的一首诗,陈毅元帅将最后一句改成任尔“东南西北风”,意味深长,“东南风”指当时美国支持的要窜犯大陆的台湾反动派,“西北风”指当时的苏联修正主义。如今这首诗刻成石碑立在龙门山中,见证着陈毅元帅与梨乡的这段历史。视察营地后,陈毅元帅又看了战士们组织的篮球赛,当天莱阳驻军部队的领导请陈毅元帅品尝了莱阳梨,陈毅元帅边吃边说:“莱阳梨的确名不虚传。你们驻守在梨乡莱阳,福气不少啊!今天太忙了,不能去看梨园了。有时间我一定要来看看春天的梨园,看看‘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胜景。”可惜,陈毅元帅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陈毅大元帅

罗荣桓元帅到莱阳梨园

1959年9月,大梨将熟。一天早晨,照旺庄公社后发坊大队的村支部书记高仁平同志一下子接到两个电话通知,一个通知说:上午有一位部队首长要到你们村里参观梨园,请你们村领导接待一下。另一个通知说:今天上午,上海下放知青到站,有接待知青任务的村子的支部书记要亲自到莱阳火车站去迎接。高仁平书记一想,部队和地方的领导到梨园来参观是经常的事,我去接上海下放知青吧。于是,他就安排大队副书记高桃峰和支部委员高仁修在村里接待部队的领导。

上午9点许,艳阳高照。3辆崭新的军用吉普车开到了后发坊村西的果园旁边。副书记高桃峰和支部委员高仁修急忙上前迎接客人。汽车里走出十来个身穿军装的部队干部,其中一位老干部身体略胖,约六十岁左右,但是身板硬朗,精神矍铄。两位村干部自我介绍了之后,一位年轻的部队干部说:“高书记,打扰你们了,你们莱阳梨闻名全国,这位老领导这两天到莱阳视察工作,顺便过来看看你们的梨园。”副书记高桃峰赶忙说:“欢迎!欢迎!正好大梨快熟了,领导们可以品尝品尝。”

在两位村干部的带领下,大家簇拥着那位老领导走进梨园深处。当时,一些社员正在为梨园锄草,大家热情地从树上摘下熟得较好的梨给部队首长们品尝,那位老领导谢绝了,只喝自己带的水。老领导仔细地看了几棵被沙土深埋了的老梨树,摸摸枝干,捻捻沙土,看看四下碰头的大梨,饶有兴趣地询问梨树的树龄、亩数、收成等方面的问题。高桃峰一一向部队首长汇报了村里梨园生产、管理及收成情况。高桃峰说:“老领导,你们是济南来的吗?”老领导笑了笑,没回答。高桃峰又说:“老领导这次来的稍早了一点,现在梨还不开渣。等梨熟了,我给你们留着,你们来吃吧。”那位年轻的部队干部笑着说:“高书记,谢谢你。只要你们搞好生产,多产梨,为国家做贡献,不仅解放军战士能吃上莱阳梨,让全国人民都能吃上莱阳梨,首长也就高兴啦!”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

最后在梨园的东南角的一棵百年老梨树旁边,部队首长们和两位戴着草笠、挽着裤脚的村干部一起照了像。(可惜,此照片没留下)参观完了梨园,告别的时候,那个年轻干部,从车里拿出两个笔记本和一捧糖果,向两位村干部表示感谢。两位村干部不过意,急忙从果园里挑选了一块结了一串梨果的梨枝,折下来,送给了老首长。折树枝的时候,碰掉了几个梨,老首长急忙制止。可是梨枝已经折下来,最后他还是收下了。握手道别后,那位年轻的干部临上车的时候,低声对两位村干部说:“今天来的这位首长是罗荣桓元帅。过几天我会把照片寄过来。”高桃峰和高仁修一听,惊呆了,原来接待的是大名鼎鼎的罗荣桓元帅!他们两人马上想再看一眼罗帅,但车子已走远了。

中午,村书记高仁平把上海知青接来了。当他得知是罗荣桓元帅来过了,懊悔不已。这成了他终生的遗憾。

(根据照旺庄镇后发坊村原支部书记高仁平同志回忆整理)

罗荣桓大元帅

徐海东将军与莱阳梨

抗日战争中,戎马倥偬的徐海东将军患上了严重的肺病。1946年夏,中共中央安排徐海东将军到山东解放区休养。将军在由四十多名警卫人员和护理人员组成的队伍护送下,从安徽新四军驻地出发,经苏北进入山东。一路上多次被国民党飞机追击,险象环生。徐海东将军一行秘密到达山东诸城后,立即重新调整保密措施和行军方案,决定马上秘密离开诸城,直奔许世友的胶东老根据地———当时的莱东县龙门山区。一天深夜,徐海东将军一行人悄悄离开了诸城,经过几个晚上的夜行军,进入了莱阳境内。当时莱阳已是解放区,部队改成白天行军。临近中午,队伍进入莱阳龙门区,沿着清水河岸边的小路匆匆前行。当时徐海东将军由于肺病比较严重,加上长途行军过于劳累,身体非常虚弱,护理人员就让徐海东将军在担架上安心休息。当队伍行至寨头村和崖后村之间时,突然几架飞机出现在天空,像幽灵一样在空中盘旋侦查,情势非常危险,看到河边沙地里一片片的梨园,警卫队长急忙命令同志们把将军抬到梨园里,大家一起躲在梨树底下隐蔽起来。飞机盘旋几圈没有发现目标,盲目扔了几颗炸弹飞走了。就这样,部队一直沿着梨园边前进,每当敌机来袭,大家就钻进梨园里隐蔽。

傍晚时分,队伍到了目的地———龙门山西麓的思格庄村。小村位于莱海老解放区的腹地,许世友司令就住在附近,群众基础很好。但当时战事紧张,为了安全,实行了严格的保密措施,所以村里没有人知道是徐海东将军来了,就连邻近的两户人家都蒙在鼓里,大家只是猜测,一定是位大首长住进村里。可是自从来了这位首长后,从前静谧的小村庄夜里就不时传出阵阵剧烈的咳嗽声,村民们都为这位神秘的首长揪心。

尽管有专门的军医负责徐海东将军的治疗,可是总也不见起色。一天,村里一位老乡去看望病中的徐海东将军,发现他得的是痨病。第二天,老乡牵着毛驴出了山,说是要去赶集。傍晚,老乡风尘仆仆地赶回来了,他径直来到徐海东将军的住处,拿出一罐梨糖膏。老乡对徐海东将军说:“这梨糖膏是我在山外弄来的,是用莱阳梨熬的,专治咳嗽,早晚各喝一口。如果首长按时服用,管保见效。”徐海东将军的秘书收下了梨糖膏,开始给他服用。几天以后,大家听见首长的咳嗽声少多了,也轻多了。

一天,许世友司令员兴匆匆地来到徐海东将军的住处,一进门就大声招呼:“老徐,我给你送药来了,有了这副药你的病就全好了!”徐海东将军说:“什么药能这样灵?”许司令说:“张灵甫的七十四师在临沂被我们消灭了。”徐海东将军一听,呼地一下子从炕上坐起来,大声说道:“太好了!的确是一副良药。”许司令听了哈哈大笑。几个月后,徐海东将军的体力渐渐恢复,能够经常出门和群众见面了,后来还能够给战士和群众上上课,讲一些革命道理。1947年夏末,中央安排徐将军由威海乘船去大连继续治疗。临行前,徐海东将军深情地对村民们说:“莱阳的梨园掩护了我们,莱阳人民用大梨膏治疗我的病,我终生难忘莱阳这块宝地。”

徐海东将军

许世友将军关心莱阳梨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将军担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在莱阳大地上生活战斗了8年多,并与莱阳姑娘田普结为伉俪,在莱阳留下了许多佳话。至今在龙门山中还矗立着许世友将军的一座诗碑:“青山秀水景如仙,不亏老许来一番。全国人民不解放,置身仙境也忧患。1942年秋。”这是抗战时期许世友将军在龙门山察看地形时写下的一首诗,表达了革命先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情怀。

新中国成立后,莱阳的干部和乡亲们曾多次带上花生、芋头、大梨等特产去看望许司令。1978年秋,许世友将军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莱阳县委的一位领导在一位抗日老战士的陪同下,坐火车去南京看望许世友。二人随身带了一袋大花生和两箱莱阳梨。见面以后,许世友将军异常高兴,道:“欢迎你们啊,好几年没有看到莱阳的乡亲们了。这几天秋风凉了,我想起莱阳梨来,可惜找遍南京没买到。赶巧你们就千里迢迢给我送来了,不胜感激啊!”县委领导说:“许司令您太客气了,我们是千里送鹅毛,略表心意罢了,莱阳梨也不是贵重物品,不值得您这么说。”许世友将军立刻虎下脸来,道:“你们当县委干部的可不要小看这莱阳梨啊,它在全国的名气大着呢。现在南下的山东干部很多,做梦也想着吃烟台苹果莱阳梨呢。我在胶东那么多年,做了莱阳的女婿,也算半个莱阳人了。抗战时期,我带部队驻在莱阳可没少吃清水河岸的梨,莱阳梨对革命有贡献啊。1952年毛主席到济南,我和罗瑞卿部长陪毛主席游大明湖时,还专门给主席准备了莱阳梨,毛主席很高兴,边吃边夸莱阳梨好吃。”

这一次,县委干部是找许世友将军帮忙的。当时全国正在大搞农业建设,莱阳急需一批拖拉机,南京是全国重点农机生产基地,因此县委想到了在南京军区工作的许世友将军。中午大家在许司令家里吃了饭,许司令愉快地答应了莱阳县委的请求。他们从南京回来不久,8辆崭新的“丰收”25拖拉机就通过铁路运到了莱阳,同时许司令还赠给莱阳县委一辆军用吉普车。许世友将军关心莱阳的故事,令莱阳人至今念念不忘。

许世友上将

共和国将帅们与莱阳梨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么多。莱阳梨高洁的品性不会变;伟人们崇高的人格魅力不会褪色;新一代军民鱼水情的故事还将继续;莱阳梨还将书写自己的传奇。

国家三部委地理标志

概念链接: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又称原产地标志(或名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下简称TRIPS协议)第22条第1款将其定义为:“其标志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有关”。我国2001年修订后的《商标法》也增设了地理标志方面的规定,其第16条第2款规定:“前款所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所决定的标志。”从TRIPS协议和我国《商标法》可以看出关于地理标志的定义基本上是相同的:地理标志是表明某一种商品来源于一成员方地域内,或此地理内的一地区并且该产品的特定品质、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的标志。

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本文作者:王浩为高级工商管理师、跨界创客、资深策划人、欣润百草莱阳慈梨膏联合创始人、中国地理标志文化产业的发起人与倡导者、“走遍中国发现地标”中国地理标志产业文化推广活动发起人、万慧智库研究院地理标志委员会副主任、致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人与慈梨:山东莱阳慈梨与共和国将军们的那些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ll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