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挑战每天写500字《人生感悟ABC》
(日更115)高一语文阅读材料~白居易与李商隐

(日更115)高一语文阅读材料~白居易与李商隐

作者: 相遇晚晴天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07:41 被阅读13次
    (日更115)高一语文阅读材料~白居易与李商隐

    白居易的长归

    败走龙门是一代清官官场失意之后的人生选择,是一代诗人仕途绝望之后的人生归宿。

    唐文宗大和三年的那个秋天的傍晚,夕阳冉冉西沉,长安古道之上,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顶极大师——白居易默默地坐在一匹老马牵拉的破车之上,一路巅簸朝洛阳的龙门而来,古道两旁的老树缓缓地向后退去,几只乌鸦在头顶盘旋,发出凄沥的长鸣。这就是公元826年,白居易从反腐败的战场上败下阵来,从此归隐田园、沉湎山水的人生转折。

    人们总是以为清官反贪会有电视剧里的纪晓岚铁齿铜牙、舌战群贪那样淋漓酣畅,会有古装戏里包青天执法如山、斩尽贪官那样人心大快,所以当你看到眼前白居易的这副满脸沮丧、穷困潦倒的模样,谁也不会想到他就是曾在庙堂之上和腐败势力舌战斗法的那位威名远扬的反腐英雄。是的,我们不禁要问,那个只有29岁就进士及第,34岁成为翰林学士,35岁就担任左拾遗,38岁就升为户曹参军,仕途上可谓春风得意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在革新派王叔文主持朝政期间,不怕得罪贪官权贵,连续上书提出了广开言路、惩贪倡廉、举贤任能等十大改革主张的斗志昂扬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用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倡导“新乐府运动”,写出了大量的讽谕诗,义愤填膺地揭露贪官权贵的丑恶和人民群众的疾苦的刚正不阿的白居易哪里去了?是的,当年意气风发的白居易现已不复存在,让我们见到的只是一位像斗败的公鸡似的一脸消沉与一身潦倒。眼下,他坐在破车之上或许还在慢慢地回想着唐宪宗元和六年的那次对他的致命一击吧!

    元和六年初,唐宪宗决定讨伐藩镇,准备启用一个贪官做统帅,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反对。白居易的火力就更加猛烈了,在早朝之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皇上下旨,气得唐宪宗要治他大不敬之罪,要不是宰相李绛冒死求情,他就被推出午门斩首了,最后他被革职留京察看。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没有向贪官屈服。这年秋天,革新人物武元衡被贪官刘祺暗杀了,朝庭上下没有人敢提出侦查元凶,白居易虽是个戴罪之身居然又站了出来呈上奏章,请求唐宪宗彻查此案,缉拿背后主谋,结果被贪官们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入天牢。后来,他虽然没有被诛杀,可他从此被逐出京城外放江州,变成了沦落天涯、青衫俱湿的江州司马。

    恐怕文学史要好好地感谢唐宪宗的忠奸不辨,也要好好地感谢贪官权贵的阴险狠毒。是他们把白居易在政治上从庙堂之高一下子打入江湖之远,反而把白居易在文学上从平庸之谷一下子推上了艺术之巅。白居易不是沦落江州也就创作不出《琵琶行》,恐怕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文学史的地位了。官场落魄之后才有了让千古陶醉、让历史定格、让世界喝彩的《琵琶行》。

    令人惊异的是白居易因为一首《琵琶行》而一举成名,13年之后他又不由自主地选择了龙门的琵琶峰作为自己政治失败之后的人生归宿。我们不禁要问,这江西江州的琵琶行与河南龙门的琵琶峰之间难道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唐文宗即位之后曾将白居易召回京城任几闲职,可他终于明白那里不是自己久留之地,在唐文宗大和三年,洒泪告别长安来到龙门的琵琶峰了此残生。

    那纤纤古道之上,车上承载的是一路长叹,车辙留下的是一路忧伤,老马踟蹰的前方不是洛阳的龙门而是人生的无奈。或许白居易这时已经预感到了龙门的18年最后人生,“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从此白居易也就变成了避世消沉、一蹶不振的香山居士。因而,他在破车之上仰天长叹:“往日多暂住,今日是长归!”

    长归是他政治上四处碰壁之后的败退,长归是他文学上功成名就之后的回归,长归也是他思想上寻觅求索之后的绝望。当然,此时此地的白居易恐怕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长归更是大唐文学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此唐诗走向衰败,最后居然由泥腿子黄巢用“我花开后百花杀”来给辉煌的唐诗充作封笔名著。

    这时,白居易无言地望着古道瘦马和老树昏鸦,西下的夕阳把这位断肠人那已苍白的头发染成了金黄。他在心里恐怕正在回味着为他死后撰写墓志铭的李商隐发出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奈吧?想到自己的人生终结,举头眺望那近在眼前的龙门,只见卢舍那大佛正在凝望着洛河对岸的香山琵琶峰,他想那里便是自己生前死后的悲惨归宿了。

    其实,这岂止是白居易个人的悲剧?这可是整个大唐王朝的历史悲剧呀!因为白居易就是半个盛唐,他败了就是盛唐的衰败,他走了更是带走了盛唐精神王国的半壁江山。

    (日更115)高一语文阅读材料~白居易与李商隐

    解读李商隐

    目所能及的,仅是一池残荷。枯黄卷曲的荷叶在秋风中瑟瑟地颤抖。一切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只有一种难言的哀伤。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这是我读到的最沉痛的一首诗。

    我常常在想他的一生所经历的事情。生于乱世,跨越了六个朝代。科考落榜,沦为幕僚。结篱王氏,却从此陷入了朋党倾轧的漩涡中,从此乃辗转于各藩镇幕府间,漂泊零落,潦倒而终。

    他的一生都不曾安稳过,我始终觉得他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看透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可他的血脉之中又生长着很蓬勃的欲望,像汩汩淌着的河水所散发出的水藻和淤泥的腥味,淡淡的,却又是固执的。

    我总是能从他的一些无题诗中读到一种淋漓如江河流泻的生命体态。那些诗大都写得颇为隐晦且意境朦胧。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华丽的罗帐,轻巧的团扇,艳丽的榴花,以及香炉里金色的灰烬。他用这些凄凉的意境,掩盖了他生命中所有的感伤、迷离。他将他的穷困与落魄寄托在这些耀眼的色彩中,两者强烈对比之下,我看清了他所有的失落与孤寂。他是那么的骄傲,他不肯直言他的挫败,所以他只能将明明暗暗的忧伤融入一片绚烂的繁华之中。让后人来捕捉那字里行间难言的情愫。

    我猜想,他常常独自徘徊在夕阳下。兀自望着风起云涌的晚霞。他的目光穿越如血的残阳,穿越黄昏冗长冗长的街道,穿越烈日下绿色的田野,穿越战场上的烽烟长河,穿越孤寂的月与幽冷的山,穿越日深月沉的无常,穿越隐隐约约的悲喜,呜咽成苍凉的笛声,撒落了一地的碎片。当最后一缕残光隐没在无边的黑暗时,他便低低地吟着那首《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他的一生是极其痛苦的。我固执地认为,中国历史上的诗人没有一个有他那种深重的忧伤。他的痛不同于李煜,他没有李后主那么寥廓的层面去绝望;也不同于李清照的那些闲愁;更不同于柳三变、温八叉的繁华落尽的悲凉。他一生漂泊,一生落魄,所感受到的只是一种空漠漠的哀愁,他的世界是空旷而孤独的,和谁也没有关联。而这种痛苦才是最致命的,因为它连惋惜的资本也没有。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这大概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首诗了。于是,一切定格,秋风扫落叶,残酒、残花、残烛,跟着这样的夜一起沉沦,沉沦在他的天地里。

    昨日的他,只是历史的匆匆过客;今天的我们,也不过是明天的沧海桑田。

    时间,会冲淡一切。

    正如哲人所说:“生存即是苦难,活着即是炼狱,我们无处可逃,于是寻找天堂。”

    他的一生都在寻找属于他的天堂。可惜追求到的却是苦涩的情感。他踏遍了每一寸土地也找不到他梦中的繁花似锦与地老天荒。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想我终于理解了这首诗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更115)高一语文阅读材料~白居易与李商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ll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