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成长的规律是相似的,但每个人成长的节奏不尽相同。
如果一味用外力强迫他成长,最终只会毁了他。孩子的成长和万物生长一样,顺应自然,顺应本心,理应是他内在机制起了作用,引发了行为冲动,接下来,自然水到渠成。
一周岁三个月零九天,小木桐终于迈出属于自己的步伐,独立行走,他超级兴奋,挂着笑脸走向我,来到身边时,我们的笑声彼此呼应,然后他又撒娇似的依偎在我的怀里。他的喜悦中有属于自己的成就感。
不一会儿,他又开始走他的路去了,刚开始学会走路,他总是乐此不疲。也许他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学会一件事,要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巩固,达到熟练,走得平稳,才足以证明真正的会。(连小孩都懂的事,为什么有些人后来就忘了这样的道理了呢?)
如今仔细回想,小木桐学走路的过程,因为大人的急于求成,也是走了些弯路。大人似乎有这样一种心里,总爱比较,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较,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先学会爬坐走,就认为孩子很厉害,自己表现出比孩子还自豪。若是别人家的孩子先学会某种技能,他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恨不得赶上别人家的孩子。这样一来,带给孩子的不是快乐,反而是恐惧,让孩子更加畏手畏脚。
有较长一段时间,小木桐总是依赖被牵着走。只要大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小木桐就跟着走,人人都说他走得很稳,有人建议放手试试。因为孩子没做好心理准备,一放手他就怕,一怕干脆坐下。大人这样不打招呼地放手,反反复复,孩子会觉得没有安全感,这反而扼制了他跃跃欲试的冲动。当他会走几步了,他总是选择在茶桌和凳子中间走,两边都有得扶,即使走不稳了,还有依靠,这让他感到安全。慢慢地,他从自己的练习中恢复了自信,并敢于尝试。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放眼周围,有多少孩子因为速度、高效的教育而丢失了童年的天性,丧失了童年的乐趣?一到周末,孩子更加忙碌,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为了掌握更多技能而拼尽全力。这一切是否出于孩子自身内在的需求?急功近利的教育会让孩子在狭小逼仄的空间迷失自我。
成长真是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发展时区。“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成长的生命需要的从来都不是一个结果,而是在过程中享受着属于自己的乐与苦、喜与悲。”
特别喜欢龙应台,以及她对生命的态度。《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我反复读了多遍,她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作为大人,特别是父母,应该以静待一朵花开的心态,静待孩子的成长。不管是含苞待放,还是凌寒独自开,或是迎春绽放,我们能做的是呵护和守候,静静地等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