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单读书博览群书学院
满纸不尽荒唐的官场现形

满纸不尽荒唐的官场现形

作者: 不爱吃圆子的团子2017 | 来源:发表于2017-09-07 13:12 被阅读139次

    一、相关背景资料

    1.成书背景

        《官场现形记》写于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后,辛亥革命之前。这个时期,清王朝游离于崩溃的边缘,中国由封建的全封闭社会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半开放社会。晚清类似的小说很多,这一类型被称之为"谴责小说"。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刘鹗《老残游记》、 曾朴 《孽海花》、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2.作者简介

        李宝嘉 (1867-1906),字伯元,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江苏武进县人。与吴研人、刘鹗、曾朴并称“清末四大小说家”。受康梁改良思想的影响,先创办《指南报》,后主办《游戏报》、《繁华报》。1902年起开始写小说,先后写了《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活地狱》等小说,其中《官场现形记》写得最好。全书共六十回,他原计要写一百二十四回,写了不到一半,就因病死去,后面极小部分是由他的朋友续写成的。


    3.本书为何留存下来

        首先,当时的统治者未禁此书。“慈禧太后索阅是书,按名调查,官吏有因以获咎者”。由于书中所记多为真人真事,慈禧太后把《官场现形记》当成了惩办官员的黑名单,按图索骥,抓人办人。

        其次,本书是由许多相对独立的短篇蝉联而成,给出晚清中国官僚制度的缩影。全书结构是传统的“移步换景”,就如同串珠般展开情节。每一回之间逻辑联系紧密,从西北到东南,再到北京,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一个官场随着一个官场,一个地方换到一个地方,故事虽多,但不重复,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相对于现当代泛滥的官场小说,必然添加的庸俗的色情文字,更让人兴味盎然。李伯元笔下的官场,大而杂,人员多而密,但是每个形象的丑恶却是入木三分。

        第三,这是一本指路小说。  为官为民,清代现代,总是一个道理。晚清官员既能在官场中游刃有余,必有其圆滑处事的一套手段,必定会阻止任何改变。上行下效,上面官员如此如此,下面不消说,诸如此类成为中国官场长期积累的酱缸文化。晚晴民众萎靡一片,不见朝阳,现实的历史何尝不是将历史之毂砸碎重铸了呢?

    二、相关政治、文化生活导读

    1.关于清朝的地方行政体制

        清朝沿袭明制,地方行政体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相当于今天的省委书记。布政和按察两使是督、抚的属官,相当于今天的省长和政法委书记。与督、抚平行的有驻防将军和提督学政,不过驻防将军只管八旗驻军,相当于省军区司令,提督学政只管学校与科举考试,其权力不能与督、抚相比。省以下有道,相当于今天的地委。道为监察区性质,不算正式行政区。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兼兵备衔,另有一些不属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关道、管河道、督粮道、盐法道等。省以下为府,设知府(相当于今天的市委书记)、同知、通判等官。与府平行的有直隶厅,设同知、通判。府以下为县,设知县(相当于今天的县委书记)、县丞、主簿等官。与县平行的为散厅,设置同直隶厅。


    2.关于轿子的颜色、出行配备以及官帽顶珠

        轿子的颜色,是官员区分品级的重要标志。按清代官典制度规定,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出行方可坐绿呢大轿,三品以下则坐蓝呢轿,而一般百姓是不能乘呢子料的轿子的。一般来说,捐官所有的帽顶只有红顶、黄顶、蓝顶,没有“黑顶”

        出行仪式里面,多少人抬轿,鸣锣声数也可以判断出官员的职级大小。通常来说,皇帝出行要乘16人抬的大轿;郡王亲王可乘8人抬的大轿;京官一、二品也只能乘4人抬的中轿;外官总督、巡抚舆夫8人轿;司道以下教职以上舆夫4人轿;杂职只能乘马。此外,县一级的官员出行时鸣锣七下,府一级的官员出行时,鸣锣九下,省道一级的官员出行时鸣锣十一下,皇家出巡时鸣锣十三下。

        清朝礼仪规定: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


    3.关于清朝的捐纳体制

        捐纳制度,在中国一直都有,可追溯至秦朝。到了清朝,捐纳成了与科举相互补充的一个重要制度。既有例捐,也有常捐。统一管理,明码标价,多的时候60%的官员都出自捐纳。士民不仅可以“捐官”,还可以捐封典、捐虚衔和穿官服的待遇,甚至可以捐国子监的监生,也就是所谓的“花钱买文凭”。但是,不是谁都可以捐得起官,也不是捐了官就可以走马上任的。捐官以后,只是具备了“做官的资格”,有了这个资格之后,才能到吏部去等着分发选班。

        捐纳确实是明码标价,文可以捐至道员,武可以捐至总兵。但不同的人捐同一官职所花的费用也不同。如若平级,副职、非领导性职位捐官要比学官要贵。如果是白丁捐官,在县丞以上的,需要先捐监,捐监在正常年份需银108到145两。晚清时捐监为45两,但乡试后,如若中举,必须补齐银两。报捐后,还要到京城结印,再等着到部里分发。如果想提前被选,那就要各显神通,各走各的门路了。而这一项流程所花费的银子比捐官的还贵。

        之所以晚清没出现冗员,原因也是官额有限,大部分人只能等缺。侯补官员到各省之后,侍遇也是有所区别。正途出身的,每月个有二两银子的生活费,捐官就没有。正途出身的代理或署理期间,工龄折半,而捐官的则不算工龄。大部分捐官的,其实就是在那边苦苦的等缺。这就是一个拼money和power的时代啊!如此,腐败问题就成为必然了。据了解,晚清知县一年的俸禄是27.5两,一个老妈子的工钱一年在10两左右,除去正常开销,知县也就所剩无几。为弥补庞大的捐纳费用,只能从任上捞取。书中所记的穷形尽相之事,可见并非捏造。

    4.关于清朝的生活方式

        起手巾:若是碰上谁又升官发财,免不了要去酒楼大喝一顿。通常客人刚进们就会有老妈子喊着丫头们递来热毛巾,供擦手擦脸之类的,这叫“起手巾”。

        摆台面:客人擦毛巾的时候,老妈子已经吩咐人把碗筷、茶杯、酒杯什么的摆放好,这叫“摆台面”。

        叫局:古代风气特别开放,毕竟老祖宗管仲就已经开始设立官办怡红院了,所以,你懂的……


    三、想说的话

        一直想不出本书如何结尾,居然是托着一个梦结束了。六十回的故事展开模式,有点像《封神演义》,精神气质却有些类似贾平凹的《废都》。不知为何,却觉得《官场现形记》更好些,都是揭露黑暗萎靡,这一本语言更雅致一些,《废都》则更具情色一些。


    (作为一个强迫症,花了整整30个小时读完这本书,记忆力不好也能比较出同一题材不同书籍所呈现的气质,也发现自己更喜欢的是哪一种类型。所以,要多读书。硕士生涯结束了,以此文纪念新生活的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满纸不尽荒唐的官场现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wb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