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人际沟通中的道理与心理

人际沟通中的道理与心理

作者: 王明鹏 | 来源:发表于2020-04-23 08:43 被阅读0次

    人际沟通是和人的形象打交道

    有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为什么我懂得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答案在于,正因为你太懂道理,懂得太多道理,却不懂心理。

    因为心理和道理正好是反着的。

    我们与人打交道,从道理上说,我们看到的这个人是真实的,是客观存在的,这在物理世界中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心理世界呢?

    从心理上说,我们看到的这个人不是真实的,而是这个人在我们大脑中的形象。

    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我们大脑中想象出来的,这就包括人际交往中的沟通!

    比如,在家庭教育亲子沟通中,我们心中有一个想象的孩子形象,就一直用这个形象来要求真实的孩子,于是出现失真,存在落差,结果我们作为父母,也就有了失落。

    亲子互动中,无效沟通一再上演,这正源自心中想象出来的孩子。

    这才是家庭教育中,出现冲突和问题的根源!

    这也是人际互动中,出现冲突和问题的根源!

    为此,必须牢记这句话:我们与一个人打交道,其实是在和大脑中这个人的形象打交道。

    如何破解人际沟通中的无效与冲突

    当我们搞不明白上面道理与心理的区别,认为只要是互动沟通,就是在和对面的这个人互动,其实还没有从心理上入门,没看到想象和真实的差异,自然导致沟通的无效。

    因为我们常常是在鸡同鸭讲,不是对牛弹琴,就是“牛弹琴”。

    打个比方,当你整天向孩子唠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苦口婆心说肺腑之言时候,说的话当然都是对的,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因为每句话都是道理。

    可是它有效吗?!

    我想大家深有体会,这些道理说教一定没有效果的,因为道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道理就是正确的废话”。

    那么我们如何与人良好沟通呢,有一个非常有效沟通法,这是在生活中被无数人证明过方法,即“非暴力沟通法”。

    这是美国马歇尔博士写了一本沟通方面书籍,名字就叫做《非暴力沟通》,他借鉴印度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以及南非曼德拉非暴力运动,提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即:描述观察,表达感受,说出需要,提出请求。

    稍微解释一下,这里的表达感受其实就是表达情绪,遇到不顺心事情一定有不良情绪出现,这时候不是压抑或者带着情绪沟通,而是说出来,不仅说出来还进一步说出需要。

    我们知道情绪来自内在需要的缺失,也就是某种需要引发了情绪感受,这种说出情绪的过程,事实上也就缓解了糟糕情绪,从而可以从容的说出最后的诉求。

    非暴力沟通法的使用

    使用非暴力沟通非常简单,相应就是四个步骤:描述你的观察,表达你的感受,说出你的需要,提出你的请求。

    举个例子。比如,看到孩子放学回家,随意把鞋子扔到地上,你想纠正让放到鞋架,那就需要沟通了。

    一般来说父母容易直接训斥孩子,别乱扔鞋子,要注意卫生,要放到鞋架上,但是效果不会太好,因为这样的话语暗含责备、命令、评价、判断,说的很对但是听了不舒服。

    反之可以用非暴力沟通法,试着这样说,“看到你把鞋子脱到地下,我感觉不高兴,因为我希望家里保持干净卫生,在意你尊重大人的劳动,因此可不可以把鞋子放到鞋架上呢?”

    哪一种效果更好,可以尝试比较。

    再看一个生活案例。

    有一次我坐公交车,有个小伙子上车没有刷卡,司机师傅喊他刷卡。这小伙子正与人说话,听闻愣了几秒,嘟囔说刷卡了啊。

    司机回答很简洁,“你刚才跟在人家后面,上车后直接走到后面去了。”

    听到这里,小伙子迟疑一下,估计想起来了,就直接去刷卡了。

    非暴力沟通四个步骤一环扣一环,从看到的现象说起,再到感受、需要,乃至说出诉求,当我们使用熟练后,就可以简化使用,能够不带情绪心平气和说出诉求就行。

    比如“描述观察、说出诉求”,“表达感受、说出诉求”,甚至直接“说出诉求”。但是,我们要知道中间的情绪感受与内心需要已经体验过了。

    比如这个司机的非暴力沟通,就是直接描述加诉求,“你没有刷卡,需要补上”。这个沟通过程司机有没有情绪感受呢,当然是有的,可是人家自己知道这个感受就足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际沟通中的道理与心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ww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