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理财师的这几年,无论是日常沙龙还是个案咨询,总有客户让我推荐理财产品,并强调“一定要安全,千万不能有任何风险”。每当这时,我总是很无奈。且不说理财并非简单地购买产品,更何况还有着无风险这样的附加条件。
丨壹丨
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产品,只要是投资,就得承担或多或少的风险。
有些人也许会想,既然投资有风险,那干脆就不投资好了,把钱存银行拿利息。即使无法赚很多钱,但也不会损失什么。严格说起来,这是不对的。
钱如果不投资增值,只是单纯地存在银行,会因为通胀问题而使财富稀释,并最终导致购买力下降。我们一起算一算,就能弄清楚这个道理。
假如你有1万元,存1年定期,按照现在的银行利率,1年期是1.75%,1年后总共能拿到10175元。表面上看钱的总量增加了,赚了175元。但计算实际利率还有一个公式: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
据央行公布,2017年我国通货膨胀率是5.2%。也就是说,名义利率1.75%减去通货膨胀率5.2%,那么实际利率就是负的3.45%,1万元存1年反而亏了345元。
也许你会说一年才亏345元好像也没什么,我能承受。但如果将这样的贬值再加上时间的维度,你真的还能接受吗?
一起回顾一下过去40年的物价变化(单位:元)

在财富管理的领域,时间是个非常重要的维度。这笔钱你不投资,存一年两年不觉得怎么样,但如果持续40年,那是非常可怕的。40年前的1万块钱可以买一套房子,40年后的今天呢?
丨贰丨
除了购买力下降之外,你的第二个风险是机会成本。
假如你和周边的同学、朋友、同事,财富都是在同一起点——你的钱全在银行,保住本金的同时赚取一点利息,而其他人在买黄金,买股票,买房子……
就当年而言,他们或许亏或许赚,有可能你还是笑到最后的人。同样的,如果加上时间的维度,你和身边人的财富差距就拉开了。
微博上曾经有一条非常火的推文,厦门的陈女士有一张老存单,1973年存入银行1200元,已经存了44年。2017年她把钱取了出来。请你猜一下这位女士一共能取出多少钱呢?
答案是2684.04元。
对比上面的物价,你或许也能感受到44年前的1200元到底意味着什么。

更直观一点,根据一位宁波老人翻出的旧时记账本,那时他每月工资是30元,而且是在供销社,一个当时很吃香的工作。
除去开销,他每个月剩下来的钱大概在20元左右,1200元相当于五年的积蓄。如果按我们现在的工资水平换算,其实就是一笔几十万的巨款。
网友给陈女士做了很多假设,44年前,如果陈女士的钱买成黄金的话,放到现在价值超过百万;如果全买成可口可乐的股票,现在市值超过千万;如果在北京市中心黄金地段买个院子,今天起拍价就已经过亿了……
然而,没有那么多如果。这位阿姨44年前将1200元全部存入银行,到今天2684.04元也就勉强够买辆电动车。
如果你的钱只是用来存的,而周边的人都用来做长期的、成长性的投资,你在错失机会成本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跟周边人的财富差距也越来越大,阶层下滑也将成为必然。
丨叁丨
虽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无风险投资理财,只要投资就得承担或多或少的风险,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投资同样有风险,这种风险甚至更大。
人生在世,时时刻刻都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投不投资是一个选择,投什么不投什么也是一个选择,拿多少钱来投资还是一个选择。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成和败的概率。
要赚大钱,必须冒一定的风险。但是也不能为了赚大钱,而盲目冒风险。到底要做出怎样的选择,这其中涉及到的一个概念就是概率权。所谓概率权就是当你选择不同概率性事件时,你所获得的权益。

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他投资与否的决定并不是人云亦云,盲目做出来的,而是在投资前认真地考虑过盈亏的概率分别是多少,也认真地计算过如果赚盈利是多少,如果亏损失又是多少。综合以上这些要素,最后根据自己的期望值来做判断。
股神巴菲特也曾给过正确的计算方法,他说“用亏损的概率乘以可能亏损的金额,再用盈利概率乘以可能盈利的金额,最终用后者减去前者。”这种算法或许并不完美,但却给我们的投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决策机制。
丨肆丨
这是一个来自于《黑天鹅》中的案例。
美国一家专业的投资机构,在开投资研讨例会时,大部分人都判断下周市场略微上涨的概率很高,大约为70%。但会议结束后,基金经理却做出了“大量卖空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赌市场会下跌”的投资决策。
为什么会做出与研讨会完全不同的投资决策呢?
基金经理的解释是——
他虽然看好后市,市场上涨的可能性更高,但却选择卖空,是因为他认为一旦下跌,跌幅会很大。假使下个星期市场有70%的概率上涨,30%的概率下跌。但如果上涨只会涨1%,下跌则可能跌10%。
用概率权公式计算的结果是:70%×1%+30%×(-10%)=-2.3%,因此应该赌跌,卖空股票盈利的机会更大。

这就是专业投资者每天要做的事情。看起来似乎是赌博,虽然也有可能因为某一次决策失误而亏钱,但他们要确保的是,大多数时候能赚钱。
丨伍丨
罗胖在逻辑思维上也曾经分享过概率权的概念,并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选择。第一个选择是100%给你100万,第二个选择有50%的机会可以获得1个亿。
如果应用巴菲特的概率权公式,是很容易做出选择的。第一个选择的概率权是100万,第二个选择的概率权是5000万。用100万去搏5000万,是一笔很划算的生意。
但事实上,实验的结果是大部分人保守地选择了第一个。罗胖把这归结为穷人和富人的思维不同,或许也无可厚非。
但我认为是设置的金额太高了。100万对很多普通人来说,诱惑已经非常大了,冒着选择失误的风险而失去100万,超出了很多人的承受范围。
如果把这两个选择的数字参数改一下,又会如何呢?

第一个选择是100%给你1元,第二个选择有50%的机会可以获得100元。同样的倍数比例,同样的概率权,唯一不同的就是金额,但是得出的答案却完全不一样。
所以关于投资除了要学会用概率权去计算以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切莫孤注一掷,一定要在自己可承受的金额内,用闲钱去投,才有助于你做出更客观更正确的选择。
丨陆丨
如果说人赚钱的工作是时间和技能的变现,那么钱赚钱的投资就是认知和思维的变现。
新手投资者,在做好风险管理后,用少量的钱去做投资,在实践的过程中,不管每一次成败输赢,一直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让自己的思维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升级,慢慢地,你的投资决策就会越来越理性。而市场总是在奖励理性的人,这也是巴菲特的投资法则。
投资怕风险,不投资又怕财富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如何克服财富增长中的非理性错误及思维陷阱?欢迎扫码订阅我的线上课程,在投资风险模块中找到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