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清浅,转眼之间,又到一年期末时。
本学期从2月开始,到7月结束,近五个月时间,战线有点长,做的工作也自然不少。
开学初,为了给孩子们新学期鼓劲加油,也为了迎接县里因为疫情耽误的测试。我特意上了一节“开学第一课”,和孩子们一起聊聊上学期的网课学习情况,让孩子们进行深入思考,本学期该怎么做,当然表彰了表现优秀的孩子。树立班级榜样,再树良好的班风。和孩子们聊了两周后将进行的测试要求,聊了新学期老师的打算。就这样充满希望,信心满满的新学期开始了!
一、扎根课堂,跟着名师学本领
开学前两周,进行复习上册内容和本学期所学新知识。因为时间紧,不敢细致深入复习,只是让复习语文园地和必背课文等这些内容。满以为足以应付县里的测试,没想到,孩子们把课文忘的一干二净,致使课内阅读题失分,成绩自然一塌糊涂。现实狠狠打脸了那些网课“躺平”孩子的脸。也同时给了我一个启发——抓课堂。
为了讲好第二单元“世界名著”相关几篇课文,我用两个晚上近八个小时时间蹲守全国名师何捷老师的直播间。聆听他对《骑鹅旅行记》《鲁滨逊漂流记》的解读。为了给孩子们上好作文课,我蹲守何捷老师的直*播*间听他对《学上作文课》的独道见解。跟着王崧舟老师一起走近《红楼春趣》的教学设计。
除此之外,认真研读教参、教材。尽管是之前教过六年级,课文也相对熟悉,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不是曾说“教师,要用一生备课”。这句话吗?不备课,我是绝不敢去上课的。扎根课堂,跟着名师学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阅读不止,打开另一扇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自己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我要求自己坚持一个月阅读一本除了教材以外书籍,并写出阅读札记。本学期,二月,我读管建刚老师的《管建刚与后作文教学》写读书札记8333个字。三月,我又走进《汪曾祺的写作课》写出2570字的读后感。四月,和《大师们的写作课》相遇,记录下2876个字的阅读笔记。五月,又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相逢,4665个文字,见证着我的阅读。六月,阅读《李白和杜甫》,领略诗仙诗圣的人生。阅读不止,打开另一扇窗,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
三、搭建舞台,让优秀看得见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为了让优秀看得见,我借用个人公众号,简书平台,把孩子们优秀的作品整理发表。这样不但小作者自己得到了鼓励,也让更多的孩子明白,榜样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就在身边。共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选了三篇学生作品发表在简书上。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习俗》,孩子们的作品有5篇榜上有名。期中测试完,师生共写“期中测试试卷分析”有六篇。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被选入的文章有九篇。其中,同题作文《我的心愿》有五篇入选。给母校的一封信有三篇入选。
尽管不是班主任,但随笔《也说盘串》《小臣,这孩子》《学困生补课的事》都是任课教师我发现的班里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儿童节组织的联欢会、读书分享会、成长纪念册制作、思维导图比赛、微信读书小打卡、途途朗读小程序打卡、辩论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尽量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乐”。
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自有收获。正是有了日不间断的坚持读写,我辅导的学生作文《一个轮胎而已》获得《语*文*报》全国同步征文二等奖。我的随笔《把我的故事讲给你听》发表在杂志《河*南*教*研》上。辅导学生的画的思维导图,获得校级辅导奖。这是额外的奖赏,这是肯定,这是鼓励,更是我工作的动力。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但教育的初心不变,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不会变。小麦熬过了夏天,迎来了丰硕的麦粒。水稻熬过夏天,绽放出收获前的青翠。愿新的学期,工作更上一层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