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秘密,在漢字中。----李宗奇
漢族人的秘密,隐藏在漢字中間。为什麽這么说呢,因為很多的漢字,他不仅仅是表达一种意思,一种经由字与字之間的联合,而成為的一种:造词、词组,继而產生的一种连体反应,譬如说:‘道理’二字。单独的,罢‘道’字,和‘理’字拿出来,他们各有意義,‘道’字,就不用说了……
中華一个道。華夏族,就能称之為:“道族”,華夏国,也能称之为:“道國”(我認為……)。那‘道’字,自然有很多层的意義,和归属。
(道)有广义,和狭义;广义上来说,‘道’無处不在……狭义上来説,‘道’是一种特定的方法、和路径,属于你自己的,专属的路径、和方法,其目的,即:狭义上‘道’的目的,也是:道。通过這条‘道’(狭义的道……),而‘达道’(即:广义的‘道’,心)。最终就是《孟子》一書最终章所示的:“尽心”是也。
道理是這様的。實際上,就是一个:‘内炼气功’的問題。
道理是這様的。狭义的‘道’,實際上某种意义上来説,就是在“練氣功”。
道理是一様的。目的(既:狭义的‘修道’……)是為的‘打通’“内在的阻隔”,最终达到一個:‘心可统气’的境界。或者说:‘以心驭氣’的境界罢。
這很复杂;即便我想简单説,但我发现,這真不是“一言半句”能说清、道明的了。虽然我写了不下百万字的文章……但這個‘以心驭氣’如何达到,如何达至,我真用一、两句話講不出来……我只能说:它很复杂。
也不是我故弄玄虚,因為這個原理,真很复杂,但他确实也是真实存在的一种:境界。只是我水平不够,没法用一句、半句的話说明白。
道理是這様的。總之,我们用自己所有的,所天赋具备的‘狭义之道’走到终点時,實際上,就是:‘尽心’。作为儒家来讲,修养到這一步,算是有一定‘基础’了。道理是這様的。
因為尽心之後,剩下的就是:保持……而這個‘心’(‘尽心’之心),也叫:道(即:广义的‘道’)。道理是一样的。
也既是《中庸》所説的:“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出自《中庸》)。“尽人之性”實際上,就叫:‘尽心’了。
‘尽人之性’後,實際上,就是:“见到了‘道’”。尽人之性后,理論上,你就是一个:‘有道之人’了。
道理是一様的。這就是:‘華夏文明中,道字的含义了’。任何講道的華夏人……都脱不开我所講地這個逻辑。
道理是一様的。而‘理’,理字,作何解。實際上,‘理’(某种意義上)就是:道(广义的‘道’)。‘理’,之于人而言,也叫:“人之性”(或:天命之性)。
道理是一様的。天命之性,就叫:理(或:理性)。那他(既:理性)分为:仁,義,礼,智四點。這是華夏理学的核心、要点。那作为‘儒学’来講地話,我们通过狭义的修道,继而达至:‘人之性’(既:见性)。
达至:人之性後,便是一个:有‘道理’的人……既:由‘道’(狭义的道)及‘理’,既是:道理。一個有道理,‘达理’之人……我们简称他為:‘有道’了。
道理是一様的。有‘道’的人的特點,就像我剛说的,他能够:驭气。
這就很難了。非得在:‘道’上,下苦功夫,不可了。
道理是一样的。所以“道理”二字本身便有着千丝万缕,且直接的关系……
由道(狭义的)及:理,因(及)理,而见‘道’(广义的)。這就是:‘道理’二字,在‘華夏哲学’之层面上的:逻辑,和逻辑关系了。
道理是一様的。现在的人,可能、也许很少研究、和讨論這些了。
“我则异于是”(出自《論语·微子18.8》),我则异于是,因為我是在這上(既:華夏哲学,与華夏之伦理学上……)下過苦功的。一是興趣所在,二是在某种意義上,也有這方面(既:華夏哲学,与華夏之伦理学……)的能力,或者叫:天赋吧。我非常擅长运用儒家经典,与自由写作,相结合的方式,向内求:‘理’。
當然,我不能说:我找到(既:理),因為,即便我说:我找到了‘理’,我尽(人之)性了……也没有証据,能証明我可以:驭氣。
所以這就是一个:悖論,不提也罢。總之‘道理’二字,某种意義上,‘理’就是:道(广义的)。所以,漢字的“秘密”,就是這様,在最平常中,在日用中,就有華夏一族里,最深的秘密。但也许因為太平常,以至于,人們可能都不觉的,這能称为:秘密。所以,便也很少关注它們。
或许這就叫:“百姓日用而不知”(出自《周易·系辞传上》)罢。
道理是一様的。再说:‘恕’字,《論语》中,提到了两次,一次是在《論语·里仁4.15》篇當中。一次是在《論语·卫灵公15.24》中。如果算上与之(既:‘恕’)相关联的,既:“一以贯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上,皆出自《論语》)则更多。但核心,都指向這一个字,既:‘恕’字上了。
‘恕’這個字,我可以说:是儒家的精髓。因為,‘恕’字,不僅僅是代表了一种行為方式,既:宽恕,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但‘恕’字同時,也隐含了儒家的:心法,那就是:不動心。我们现在所说的一切……其大前提,即:前提条件,是你要先‘有道’。
既:你要先能够‘尽心’,并‘驭氣’之後,再来谈:恕,或者不恕的問题。
就像你要看戏,得先买票,买票,得先有钱……等等,是一様的(道理)。
我们现在谈的:‘恕’字,是恕字的:形義。而非:字意。是:‘義’,而非:意。這有本质的区别,是不一様的。我们说,漢字“好”,好,就好在這上面了。
即:漢字的组成,(有许多……)是‘形義’与‘意義’合一的。
這个:‘恕’字,就是個良好地表率。我学儒的,所以就拿這個字講。
實際上,‘恕’字除了:‘意義’以外,其最大的成功,在于他完美融合了儒家精髓,而產生地:形義上。這就是説,‘恕’字,不僅是儒家的行為标准,‘恕’字,同時也是儒家的心态、(内功)心法之代表。或者换句話说:你信儒的,那你挂個‘恕’字在心头就好。
道理是一様的。为什麽這麽说呢,因為‘恕’字上面,是個:‘如’。如,我們说:“如同”,如同,就像:“道理”(二字一様……),實際上,(某种意義上来説)‘同’就是:‘如’,如就是:同。就像:由‘道’(狭义的)及:理,而,达理即:见‘道’(广义的)……等等。
道理是一様的。所以,‘如’和‘同’,也是這個涵义。(某种程度上来説)‘如’就是:同,同就是:‘如’。那甚麽是:‘同’(或:‘如’)。
1.
‘如’,就是:一様,‘同’不是吗。‘同’,也是:一様。甚麽是:一様,所谓:一様,就是:不動的,不变的,‘静’的。
叫做:一様。所以:‘如’心,也叫:不動心。有个词叫:“如如不动”(摘自《金刚经》)道理是一様的。如如,就是:‘不動’。
2.
‘如’心,就是:不动心。就是:‘恕’。
3.
所以,儒家的精华,就是:‘不動心’,就是一個:‘恕’字。《論语》説的,一點儿不假。而這個‘恕’字,妙,就妙在:它不仅有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這种忠厚、成全的:‘意義’属性。
更重要的,是它还“藏”着:‘不動心’的:‘形義’属性。而這様的漢字,还有很多。
4.
這就是我们:漢族人的秘密了。道理是這様的。
----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五月十八 于自家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