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欣读
《道德经》不离根本

《道德经》不离根本

作者: 言雄南 | 来源:发表于2023-01-30 16:59 被阅读0次

不离根本

本章论述修身养性之道,指出轻和重、静和躁这两对矛盾,侧重为人处世的根本,即重与静,可见老子是主静、贵柔的。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重是轻的根本,静是躁的主宰。所谓轻重、静躁是相对而言的,应该有所侧重的是稳重和沉静。

辎重,车上所载行李或物品的统称。“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意思是说圣人效法天地之道,有所承载有所担当,终日不忘担负家国之重任而远行。天地养育、承载万物,毫无怨言。圣人要有厚德载物的精神,为世人与众生,挑起一切苦难之重担,不可离开这种负重致远的责任。这便是“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的本意。尤其是告诫那些身负人民期望的君主,有这样的存心,才是合道的明君或良臣。

用上面的原则来指导修道,就是要从习静着手,远离后天的躁动。三章“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都是以“沉稳静定”作为修道的根基。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是说圣人身居高位,享有繁华的生活,却要保持内心的娴静,超越物质上的欲望,不沉溺于其中,做一个真正的圣人。志士贤人,始终戒慎恐惧,存有济世救人的道义。有道的人,虽然处于荣华富贵之中,仍然恬淡虚无,超然物外,不改质朴本色。不受功名束缚,不为物质劳累自己的内心,才是有道者的自处之道。

然而,当时的各诸侯王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因此老子感叹:“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所谓“身轻天下”,是说他们不知修身养性,做事只图眼前功利,不择手段不顾后果。因此,不但失去了做人的根本,也失去了君主的地位。

相关文章

  • 《道德经》不离根本

    不离根本 本章论述修身养性之道,指出轻和重、静和躁这两对矛盾,侧重为人处世的根本,即重与静,可见老子是主静、贵柔的...

  • 《道德经》不离根本2

    从人性来看,立身爱己是有为于天下的开始。修身养性无道,又怎能担当天下危难的大任呢?若是没有超然出世的胸怀,而贸然谈...

  • 《道德经》II名句摘抄(4)2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轻浮,是不懂得自重是根本;浮躁,是不懂得安...

  • 什么人生应该重视的?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故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躁的主人。拿我们人生来说,什...

  • 《道德经》读书笔记(26)

    雪漠《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开启《道德经》解读新视角。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

  • 百字瞻瞻10——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道德经 . 第二十八...

  • 直面困难有多难?

    回顾高中时期,有些同学,他们天天笔不离手,眼不离书,屁股不离板凳,但就是效率低下,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回避困难。 任...

  • 返朴归真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原文译文/古文典籍大全)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於婴...

  • 无为之心

    ——《道德经》学习笔记 第二十八章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

  • 百字瞻瞻48: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百字瞻瞻——道德经与孩童生长48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道德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不离根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nm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