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快到年末,排挡上映的电影一波接一波,大多以「都市爱情」为主。在“油腻的鸡汤”刺激下,内心肿胀。有种深深的被「塞满」之感,只想找个出口去「掏空」。
在自己的小词典里,「掏空」就是去找个安静的地方,把吸收的「负能量和垃圾资讯」全部释放,然后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偷个懒,撒个欢儿,装点养料,插上鲜花~ 【酒公子·漫生活】主题文章也写了一段日子了。不知道我们为你可能乏味的周末提供的「精神鲜花」还是否安好?
天气转凉的周末其实最适合宅在家,拉上窗帘,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倒上一杯红葡萄酒,看一部电影,聊会儿天,消磨一个下午的时光。
在你决定选择哪部电影之前,如果正好看到了这篇文章,又正好选择了我的推荐。这应该是我的小确幸!
推荐电影 :《 Premiers Crus》
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为:《恋恋葡萄园》。这是我在巴黎返回北京的飞机上意外发现的法国电影。讲述的是法国勃艮第葡萄园的故事。 “Premier Cru” 指的是勃艮第葡萄酒分级中的一级园,这部电影正是围绕着勃艮第的一座酒庄展开的故事。电影主线故事虽然不难,可背后的文化知识还是需要了解的,不妨让我带着你了解完电影中的文化背书,再次回顾这部电影,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PS:因为会提到电影里的很多剧情的文化背书,所以不免有剧透的风险。前方高能,大家请各自按需做好准备。
情节介绍
Domaine Maréchal(这是虚构的酒庄名称)是一家位于勃艮第伯恩丘(Cote de Beaune)Alxoe-Corton 村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家庭式酒庄。其拥有风土(Terroir)条件非常好的4公顷葡萄园,其中Alxoe-Corton的一级田(Permier Cru)曾是酒庄昔日为之骄傲的酒款。然而,酒庄的经营却因为固执的庄主François Maréchal与妻子的离异及其儿子Charlie Maréchal 的出走,而变得每况愈下,直至濒临破产甚至会面临被日本大财团或邻居酒庄收购的危险。
男主人翁Charlie Maréchal自从离家后,靠自己的能力在巴黎一跃成为了葡萄酒行业内知名的酒评家,过着十分风光的日子。最初因不愿意继承酒庄而出走的他,在危难到来时却为了保住世代相传的葡萄园,毅然决定放弃酒评家风光的生活,做起了酿酒人,开始接手经营酒庄。然而 Charlie 在如何改革酿酒方式等问题上,与其父发生了很多的矛盾和分歧,尘封的往事也渐渐浮现。
文化背书
剧情片段:第一次酿酒的 Charlie 大胆采用最原始、自然的方法酿酒。用马匹翻土,脚踩破皮,混凝土池发酵,陶土罐陈年等方法,力图展现葡萄园的风土。电影中有一个情节:Charlie为了等到葡萄达到最佳的成熟度再进行采摘,不惜两次把他父亲找来的采收队赶走,父子俩吵了翻天!但就在这不断的冲突中,父子之间加深了了解,多年的积怨也逐渐化解。
马匹翻土
首先解释一下葡萄园为什么要翻土。葡萄园翻耕,深度为15~20厘米,既可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氧气含量,又可增加地温,促进发芽。深翻可提高土壤的空隙度、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生长,有利于根系生长,促进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和地下根系的生长发育保持平衡,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活化土壤,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是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葡萄重要栽培技术。而使用马匹来进行翻土,一方面是回归传统的酿酒方式,另一方当然也是减少机械化操作对葡萄的影响啦~其实葡萄酒也是个很玄的东西。
脚踩破皮
脚踩葡萄来获取用于发酵的葡萄汁,这是一种最古老的压榨葡萄汁的方式。在没有机械化压榨之前,都采用这种人工方式操作——用脚踩踏以酿造出香醇的葡萄酒。一般踩葡萄都由姑娘们来完成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庆祝葡萄丰收的仪式。
葡萄皮是用来萃取单宁和色素的,虽然葡萄籽里面也有单宁,但是被踩破的话会有苦油。脚踩可以实现轻柔压榨,不会把葡萄籽压破,也不会把葡萄皮踩成干巴巴的渣滓,这样得到的葡萄汁风味较好,酿造出的葡萄酒不会有苦味,不会破坏葡萄酒的口感。葡萄牙深深的表示:他们在此过程中发现脚踩葡萄酿的酒就是不一样。
混凝土发酵池
恒温是混凝土发酵池最主要的功能。它就像一个自然的绝缘体,将外界环境和内部完全隔断,不管里面装的是什么,都可以保持一个恒温的状态。其恒温特性可以创造一个稳定的发酵环境,使酿酒酵母在没有温度波动的情况下自然地工作。
所有的橡木,不管是法国橡木还是美国橡木,多多少少都会给葡萄酒添加一定自己的元素,不关你是想要还是不想要;但是混凝土发酵罐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性”容器,不会额外给葡萄酒增加“香气”,反而能够呈现最本质的风土。
陶罐陈年
陶罐陈年的这个方法的灵感,来源于格鲁吉亚将白葡萄酒和葡萄皮一同发酵的先例,陶罐都采取手工制作,这样是为了确保罐壁足够薄,从而增加空气交换,并使用原始的、未经处理的陶土。陶罐是中性的,没有任何味道,但与木头相比孔隙率更高。电影中男主人翁这样做的目的是令葡萄酒更圆润,但保持葡萄品种和风土的特性。
剧情片段:有一幕父子俩把酒谈心,儿子给老爸喝的是1966年的Romanée Conti (这是父亲开始酿酒的第一个年份),勾起了他不少的回忆。虽然,在尝试新方法的过程中碰了不少钉子,但Charlie在其酿酒师妹夫Marco及隔壁酒庄(同时也是竞争对手)的青梅竹马恋人Blanche Maubuisson 提供的采摘葡萄最佳时机的秘诀帮助下,终于酿出了十分出色的Alxoe-Corton Premier Cru, 重振了声誉,挽救了酒庄。
葡萄采摘时机
早摘葡萄所酿葡萄酒酸度较高,晚摘葡萄所酿葡萄酒甜度较高。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葡萄是否适宜采摘:
1. 糖成熟。葡萄的含糖量决定了最终所酿葡萄酒的酒精强度和口感。
2. 酸度。检测葡萄的酸度是否已经降到足够低,以酿出酸度平衡的酒。
另外,我们也要看葡萄整体的生理成熟度(皮和籽的颜色、葡萄的味道、单宁酸等)。如果单宁酸度不够,可能导致成品酒有种口感不佳的苦味。
除了可以采摘样本送到实验室去做糖、酸及PH值化验分析这些科技手段以外,要了解葡萄的整体成熟度,最好还是采用我们多年来的老办法——通过葡萄的香气和味道来判断。然而,即使是在葡萄园亲手采摘葡萄,也要讲究方法,有条不紊地进行。因为即使是同一根葡萄藤上的果实,受阳光照射的程度、是否有叶子覆盖等,葡萄成熟的程度都不同。
酿酒师会依靠舌头去尝,来判断是否可以采摘。据郭阳老师说,当可以采摘的葡萄是咬下去葡萄籽是酥脆的口感,也就表示葡萄已经全面成熟,收获季节就可以开始了。
这部影片于2015年上映,导演Jerome Le Maire身兼编剧,关于葡萄酒方面的内容拍得十分专业和到位,然而有关父子之间的冲突,与隔壁酒庄之间的爱恨情仇,都使得影片的情节更加引人入胜,一点也不闷。演员的选角很贴近生活,和我见过的很多法国酿酒人很相似,表演一流。还必须赞一下影片的摄影David Ungaro,把勃艮第葡萄园拍得美轮美奂。
影片虽然是以葡萄酒为线索,但实际上讲的还是人,是亲情。在勃艮第酿酒哲学里,所谓的风土“TERROIR”正是讲究的天、地、人三个要素融合。葡萄种植原本就是靠天吃饭,天气的好坏造就了年份的差异,这一点人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而地,是祖上传下来的,好地有好的风土,才能出好的酒。唯有人这一点,变数最大,能够一脉相承延续下来,经久不衰的家庭式酒庄,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亲情的维系。
最后祝大家周末观影愉快~
轻学术,慢生活;你专一,我专业。Drink GoodWineYou Will be Fine。来了啊,一起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