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开始,达利欧的事业已经开始逐步进入稳定并上升期,公司在扩张,市场影响力在不断增大,唯一不变的是:
“与市场博弈,独立和有创意地思考如何押注,犯错误,把错误摆上桌面分析,找出根本原因,设计出更好的做事方法,系统化地落实这些更新,犯下新的错误,如此循环。”
达利欧一直在强调进化论,所以他一直在强调“错误”的重要性,因为生物进化的适者生存就是靠“被动试错”来实现的。这一点可能有点“适应者(成功者)”事后归因的牵强,但是在错误中,我们能获得学习和适应的能力,进而加强了我们的韧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成功不是偶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有机遇、有能力,但是值得肯定的是,绝大多数稳定的成功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正视错误与缺点,积极面对,并找到未来避免犯错、解决问题的方法。
达利欧经过大量的访谈和资料,总结了一个塑造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叛逆、独立的思考者;
善于利用和分析历史数据的人;
集创造性、系统性、现实性为一体的人;
坚决而开明;
热情充满野心,拒绝平庸;
拥有强烈追求目标的决心。
这其中达利欧和马斯克关于创办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对话让我着实惊艳了一把,详细内容不再描述,但再一次肯定了一个伟大的塑造者必定拥有宽广的视野和无尽、不断探索的勇气。
另外一个观点于我个人也触动非常大,这是从达利欧与各国领导人的碰撞中而突然萌生的想法:
不要轻易去给政治或者某个决策者定位,因为我们看到的所谓真相有可能并不是事实的全貌。正如达利欧所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很有原则感的人。但被迫在不讲原则的环境中工作。政治是可怕的,而媒体的扭曲甚至公然的假新闻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我想到了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公正的对待我们所面临的环境和个人?
我们习惯性地在自身角度去给别人轻易打标签,并理所当然认为“他就是那样的人”,然后对之采取了也许并不公正的评论或者行为。可是仔细思考后我们会发现,一个人的言行都必定是一定环境下的产物,这节篇章再一次警示了我一定要随时保持清醒,学会还原真相,以便于作出更加理性、公正的决定。
还有达利欧与王岐山的一席话也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当达利欧就权力制衡这个问题询问王岐山时,他以尤里乌斯 凯撒推翻罗马元老院共和国为例指出任何人的权利都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的重要性。
我太能够理解这个原则对一个企业有多么地重要。一个企业的制度如果形同虚设,或者仅仅用于约束员工,而非所有人一视同仁,那影响的不仅仅是制度本身,甚至经济层面,更可怕是破坏了是这个企业的文化、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可惜太多的人都习惯性以自身利益最大化来作为言行的标尺了。当然这是深入联想的题外话了。继续回到达利欧的个人历程。
放手,更新迭代,新纪元的开始。
一个人的生命不是永恒的,但是好的工具、理念、原则却会永远流传下去,并随时代而迭代换新,以帮助后来者更好进行管理。
2010年开始,达利欧开始逐步转型自己,为他人生的第三个阶段做铺垫。
从“其他人依赖我们,我们工作”,开始逐渐淡出舞台,培养继承者,因为除了充实完善自己的人生,给予一直支持自己的亲人更多的陪伴外,同时“这会给桥水带来一种‘必须依赖核心人物’的风险”。
任何迭代都是一段艰辛的历程,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中国企业(特别是国企)借鉴的教程。我们看到了太多企业的继承者都在被动接受和继承上一个掌权者的一切,即使明知道很多现有体制是不合理,不利于整体团队前进的。而桥水基金的理念一向是“创意择优”,所以在这次迭代中,他们也同样坚持了这个理念,建立了“瑞差距”,寻找那个要走的人和即将的继承者的差距,同时不断“试错”,“及时更正错误”,这种“差距”有不足,也有更优质的创新,达利欧的团队给了它们一个更好更立体鲜明的定位--这是一个“塑造”的过程。
这是一个孵化、破壳,缔造美好之路的过程,很多人把之简单定义为“选择合适的继承人之路”,然后事实上我想桥水团队收获的肯定不仅仅如此。这其中还闪烁着无数个有趣灵魂之间彼此撞击出的智慧火花,同时,所有人都在这其中所带来的收获或者痛苦中持续成长,而勇敢面对是唯一的出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