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周一,上午讲完了《牛郎织女二》,结束了三单元课文。因为是独立阅读课,用的是自读加讨论的方法。读第一段提问的是读懂了什么。挨个儿提问了一排,效果还好,前三个都答了,不会的知道从文章里抓关键词,到了第四个才卡主。再次提示可以回顾修辞、写作方法,找到了排比句。问题出在仿写还不会,我告诉大家可以按时间顺序填内容,比如春夏秋冬不同的活动就是排比。结果是都会说了,写出来全是错别字。没办法,基础差总得慢慢补。下午进行了作文和当堂练习。作文昨天在家抄的,多数都有进步。练习题没有全对的,破折号的用法居然都不知道,选择也选不对,只好明天再说了。

课堂上,同学们都在忙碌,我班的伤病员依然一个字也不写,用手不停地抠墙皮。应了那句话:闲的挠墙根。我发练习题的时候随口说:还没好就不用发给你了吧。他嗯了一声继续玩耍。有男生马上嘀咕道:“下课揉绳都没事了……”他没应声,泰然自若地继续干坐着了。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考数学的时候他看到题目比较简单,写了一页卷子。我问“能写字了?”他说“不能剧烈活动,可以慢慢写,就是写不好。”我说“不好不要紧,能写就很好了。”结果是第二天他就重新带上了夹板,一来就高兴地说:“昨天又摔了一下,这次彻底不用写了。”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疾病获益,是说有的人为了得到父母或亲人的照顾,会不经意地老生病。比如父母一闹离婚,孩子就病得要住院,他们不得不齐心协力照顾他,孩子就安生了。同样道理,他带着夹板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每天玩耍。如果他胳膊好了就得写作业。甚至有一次大家还交流了一直带到初中就可以彻底不写字的想法。那到拆夹板的时候,他会不会不经意地再摔一跤呢?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