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某天,我在家中忙于工作,饭点时间到了,老婆也回来的晚,打电话问我要不要下来吃什么,顺便拿快递,我说好。
不巧的是,这边刚挂了电话,那边领导便打电话过来,一打好几分钟电话。等我把领导需要的材料弄好发给他,一抬头已过了二十多分钟了,换句话说,老婆已经等了二十多分钟。
我暗叫不好,果然,电话响了,我赶紧解释了情况,老婆抛下一句话“你自己下来买”,然后挂了,一肚子怒气。过一会儿,老婆回来了,一手抱着一些包裹,一手提着一碗米线,果然没有我的。
这事情让我很恼怒,我这也是在做事情没有拖延,也一直在打电话,没有机会通知情况有变,作为妻子是不是应该体谅一下,顺便买一份饭并不费多少劲,虽然我自己下去买一趟也无妨,但这明显是故意为难我嘛。
我很生气!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我打算独自下楼去吃饭,玩手机,拖个很长时间再慢慢回来,以泄愤。这个时候,脑海突然莫名其妙的闪过一句话:
没有人能够伤害你,除非你自己允许。
这句话来得蹊跷,我记不得是在哪里看到了,当时觉得有些道理,然后就再也没有提起过,甚至我都以为自己已经忘记这句话了。
认知科学的研究者认为,情绪是大脑解读身体某些信号的微妙变化而生产的产品。心理学家卡尼曼在《快思慢想》中提到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人呲牙横着咬一支铅笔,另一组竖着咬铅笔头,然后来看同一个幽默漫画,并为这个漫画评判幽默程度。
结果出人意外,呲牙咬铅笔的一组,评分比竖着咬铅笔的一组高得多。原因也很简单,如果给呲牙咬铅笔的一组受试者一面镜子,他们会发现自己的脸上正露出自己都完全没有意识到的微笑,而竖着咬铅笔的另一组则是皱着眉头。
行为影响情绪,情绪影响行为。如果基于“情绪是大脑对身体的解读”这个基础假设,那么情绪是可以被身体、被行为控制的。比如,老婆故意让我自己下楼去买饭的行为,让我受到委屈,我感到愤怒,是我的大脑认为自己的身体被侵犯了,于是制造了愤怒情绪,让我觉得受到了很大伤害,让我发怒,让我去捍卫自己的利益。
我的身体真的被侵犯了吗?没有。
我的身体受到任何伤害了吗?没有。
我的身体会因此死去吗?不会。
所以,我觉得我受伤,其实并没有实质的伤害,是大脑让我觉得受伤。换句话说,即我允许了大脑告诉自己受伤,于是觉得受伤。
到这时,我心中的无名火已消了大半。
如果说愤怒情绪是这样一种大脑产物,那么老婆的愤怒也同样,她在楼下白等了二十分钟,也很“受伤”,也受情绪的左右,而做出简单应激行为,仅此而已。换句话说,老婆也是受情绪牢笼所困,也是受害者,也是可怜的人儿。
我默默的又加了两个茶叶蛋,一份白酒煮小汤圆,打包做好的饭,提起袋子快步往家里走去。
剧情走向……
老婆正一边看着电视,一边独自吃饭,身影有些单薄。
我默默在旁边坐下来,摆开饭菜,拿出一个茶叶蛋剥了壳放在她面前,对她笑了笑,也不说话;我又拿出另一个继续剥着,一边若无其事的看着电视。
大概是她感受到了什么,纠结了一会儿,拿起鸡蛋啃了几口(接受了我的关怀)。吃了一半,问我要不要蛋黄,我点头(接受了她的馈赠)。
吃了一会儿,我见氛围不错,乘势发起攻势:夹了大一片瘦肉到她嘴边。而老婆这个小鬼头,装作没看见,继续看电视,半晌才面无表情的低头看了看,张嘴吃了肉…… :D
收获
至此,我获得了一个信念加持:没有人能够伤害你,除非你自己允许。
每每遇到委屈、愤怒等情绪时,心里默默念一念,就感觉心理疏通了,气消散了。
愤怒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会带来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控制情绪,是包容自己、包容对方的开始,是抱持的基础。
祛了自己心中的毒,才有可能祛除他人的毒,让关系受到滋养,让双方的心灵获得滋养。
一句话的强力赋能,价值,不可估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