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在电影《喜剧之王》里有一句台词,“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当他在各大片场扮演着各种跑龙套的角色,吃着十块钱的盒饭,给各大明星演员当绿叶作衬托,不断卖笑跪舔讨好着各大导演、制片人,却依然被自己心爱的女人柳飘飘骂着“你个死跑龙套的“时,他却反复义正严辞地对他人声明:”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我待的第一家公司,企业规模很大,当时我们是海外财务,在销售同事眼里,我们财务就是个“报销的”,在总部财务同事里,我们就是”给数据、交报表”的,我们的工作好像轻松又不累,在平台同事(职能类似于行政,负责海外同事的安全、起居等杂事)眼里,我们财务就是个“添堵、找碴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财务总是会给他们设置各种关卡,”发票有没有啊?这个发票好像不合规呢?怎么没有写公司名称?公司名称写对了吗?金额计算是不是出错了啊?发票上写了5%的VAT税率吗?啊?客户不肯交税?那我们怎么在国内抵税呢?“
我还印象深刻地记得,在第一家公司给业务同事讲解5%VAT税率的计算方法,”你跟客户谈价钱的时候,要告诉他,你跟他谈的是含税金额,他拿到的是扣掉5%VAT之后的钱“,(非洲那个国家当时的VAT税率就是5%,比国内的增值税税率17%要低不少,当然国内的小规模纳税人只有3%,但是小规模纳税人就不能进项抵扣了),销售听了一脸懵逼,”啊?什么?还要扣掉税啊?那小黑怎么会同意?他们肯定不同意的!我这个价已经压低了他好多了呢!好不容易才谈下来的,这广告牌我们要的急,又是在市区的黄金位置,我们不拿下来就会很快被XX(竞争品牌)抢走了!”
我跟他继续解释:”可是这是公司的采购,公司在国内需要拿去抵税的,要不然公司卖东西交了销项税,买东西却没有进项税去抵扣,公司相当于多交了税就吃亏了呀!“销售也愁眉苦脸,最后,他灵机一动,出了个馊主意,”我们来为他承担税吧,你帮我算算,如果他要拿到XXX这个数,我跟他签合同时应该写总价多少钱。至于税嘛,哎呀没事,老板肯定会同意的,这个广告位我们势在必得要拿下,golden place值得这个价!“
最后的最后,不用猜了,我作为财务自然是要按业务的吩咐照做了,毕竟在老板心里,销售才是最重要的,财务嘛,不就是个管钱算钱给钱的吗?
后来我去了西非法语区的小国家--几内亚,对于发票这个问题的感受就更深了,由于非洲的原始和落后,在那儿买很多东西都是没有发票的,是的,比如销售同事去各种偏远地区出差,在路上买吃的,都是些小摊小贩,可能就是在马路边上把大大的干面包露天放着,没有店铺,桌上没有垫布,没有任何遮盖挡灰尘的东西,汽车就在旁边呼啸而过,尘土飞扬,你甚至会怀疑自己吃的是面包还是土,嗯,真正的土哦,一点都不打折~~哈哈。我和同事们反正是绝对不敢买的,一般都宁愿去价格昂贵一点的超市里买面包。当然当地的面包其实很少有做的特别精致好吃的。不像国内品牌多到你数不过来,只会让你挑花了眼。
好了,吃东西没有发票,坐车也没有发票,给发电机加油没有发票,充值话费、流量更加没有发票,所有的一切几乎都没有发票,你找黑人做个物料、做个广告牌的印刷,向他要发票,他还会一脸奇怪地看着你,”invoice?sorry,we have no such kind of thing!”这就造成了公司的销售和财务矛盾点之一,销售对我们财务说,不好意思我们没法提供发票的呢亲,财务一脸无奈,“没有发票怎么入账?国内的审计要查的,公司要上市,财务要合规,没有发票不行的呢亲”
销售只好重新去跟供应商聊,说财务要求有发票,对方听了之后说,能开发票的公司都是外企,价格比我们开出的要高2-3倍,你们愿意吗?啊!当然不愿意啊!这么贵不是坑爹吗!销售回来跟我们财务说,不行不行,要发票的话太贵了,这样搞下去利润都没了,做个屁啊~
好好好,您是大爷我们是服务您的,什么都您说了算。到月末了,上司要来看账和原始的invoice了,我心想,完了完了,这好多业务都没有票呢,偶尔好不容易有发票的呢,看了更是让人苦笑不得,这都什么呀,手写发票!哈哈哈哈,国内的发票都是需要去税务局开的,至少也要先在网上申请,通过税局备案才能拿到发票,他们倒是有趣,直接拿张纸写着物品、金额,这就是一张所谓的发票了,让你忍不住心里吐槽,想哭又想笑:“are you kidding me?"(捂脸)
聊完了发票再来聊审批这件”小事儿“,当时我们财务审核销售拿来的付款材料时,除了查看发票外,还得看有没有他们领导的邮件同意,在国内一般是签字,在海外由于领导经常全球各处飞,只能通过邮件形式审批,不同级别的领导所拥有的审批权限金额也不同,超过一定美金数量的可能需要不止一位领导批,所以我们财务得保留一份资料,对照着公司的规定来看审批是否合规。
在销售眼里,他们总是希望能越快拿到钱就越好,而财务却不得不多方面考虑,比如既要一面对销售赔笑脸说 ,好好好我们尽早走付款流程,一边在心里嘀咕他们报销的价格和当地实际物价消费情况相比,是否存在多报销的可能性,毕竟财务还肩负着公司内控的任务,每一分钱都得尽可能保证花在了刀刃上,所以财务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里付款做账,还得多去市场走走,毕竟我们对当地情况了解不够深刻,反正肯定不如天天在外跑市场的销售懂的更多。
“Sophia啊,我那笔出差的钱什么时候打啊?我明天就要出发了啊!”“好嘞好嘞,我尽快给您付款,到账后告诉您一声哦~(保持微笑)”,然后盯着桌上堆得厚厚一沓需要付款的单子,再瞅一眼网速奇慢、银行网站更慢的fidelity bank,心想这fidelity bank好歹也是国际知名大银行,为什么付一笔款就得花2分钟以上?首先点beneficiary name,等半天下拉列表才出来,然后你输入金额、备注,点下一步,拿token输密码、确认,再点下一步,银行的页面开始转圈圈了,转啊转啊转,你零食都吃了好几口,丫的网速太慢还没转出来,偶尔你一首歌都听了一半了,它终于加载出来了,你最后一次输确认的密码,好!钱出去了!搞定!Bingo!
接着付下一笔款……当然我们后来找银行开通了批量支付,要不然我当时的同事经常一个下午都在机械地付款付款,哪儿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在这儿呢?银行和我们对接的负责人是个中国女人,每次来公司都是浓妆艳抹,裙子,高跟鞋,一口流利的英语,标准的普通话,气质一流,举手投足既显职场专业范儿,又有东方女人的妩媚和性感,而银行其他的黑人工作人员呢,也是穿得西装笔挺,西装下往往大腹便便,可见他们待遇之优渥,在当地显然是金领阶层。一进门,我们会恭敬地迎上前去问候银行的人员,微笑,握手,进入封闭的会议室,上司和我的同事(当时他做一段时间出纳)和他们开会,我一般不参与,只埋头默默做账,深藏功与名。
在非洲做财务是一种什么体验呢?最大的感受就是混乱,杂乱无序,乌七八糟,和当地黑人沟通困难,他们智商较低,计算能力一般,电脑excel能力有限,理解能力更是呵呵哒哒哒。
混乱体现在没有发票,体现在当地政府的吃拿卡要,贪污腐败,明目张胆地伸手要钱(即使在国内也存在这种现象,比如tax bureau,同事跟我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地税局的“老师”打电话说,对了,我们今天要去你们公司一趟。同事答复对方,“好的。”准备了一张千元购物卡,不久,对方又来电话叮嘱,“对了我们这次有两个人哦”,哦,呵呵,只能再准备一张电话卡。什么?你不想送?那你觉得他们过来真是来跟你喝茶聊天的吗哈哈天真。naive。)
有一次一位黑人女出纳让我教她excel,因为我交给了她导入批量付款指令提交到银行的小任务。我采取了现场演示的方式,告诉她怎么用筛选,怎么找出重复值,怎么用vlookup、exact等函数去check数据准确性,然后她一脸认真的表情看着我操作,仿佛我不是在鼓捣excel而是在变戏法,没办法啊就是这么酷炫!我一个不会用VBA的excel渣渣也就只能在她面前瞎晃悠一下了。
教了半天,尽管最后她好像只学会了我教她的十分之一内容,却一脸开心满足,迷之自信地觉得自己进步了好多,实现了升级打怪似的,而我其实也不会做特别fancy、花里胡哨的图表,如果再给她演示一下改动excel一个数字整张表都随之改变的投行必备技能,她是不是会一脸崇拜呢哈哈
当地的税局不好对付,物流清关少则几天,多则甚至可能长达数月,如果是国内运来的食品保质期都可能过了,如果是产品就更严重了,耽误了发货责任可是担不起的。所以物流的同事也经常发愁,有时他们其实心里知道,除了黑人的办事效率低下外,很有可能是被官员给故意拖延了,原因呢?嘿嘿你懂的,可是直接去bribe代价太大,于是就会去找清关代理帮忙,这一般都是当地人成立的公司,当地人去办事情就不会被敲诈得这么狠了,欺生现象在世界各地都存在。
在很多经商、为官、甚至普通黑人百姓眼中,中国人、黄皮肤就代表着“有钱人+土豪”,好像你给他们多少钱都不为过,都是应该的似的。曾经的殖民地历史给他们的很大很深远的影响之一就是奴性,所以他们习惯于跪舔中国人,如果中国人不愿给他们好处呢?软的不行来硬的,那就直接偷直接抢啊。所以我们公司当时不少办事处的宿舍经常发生被盗现象,黑人把所有能搜到的现金、手机、电脑等贵重物品一扫而光,有的还能把屋子里翻得一片狼藉。
鉴于在非洲当财务的无聊和无奈,我们这些底层员工又不像高层一样能享有办事处的利润分成,如果说在美国是“好山好水好寂寞”,在国内是“好脏好乱好开心“,那么在非洲就是蓝蓝的天空和大海,“好山好水好脏好乱,偶尔开心一下就是小确幸,大部分时候都压抑绝望而沉闷”。所以新人员工跳槽的很多也很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可以选择坚持下去苦熬年份,熬到拿机制,也可以另谋高就换家待遇更好的公司,反正都是在苦逼的非洲,为什么不去给钱更多的地方呢?
当然,公司依然是家伟大的好公司,个体的选择与命运都与公司这个庞然大物没有太多关联,这并不影响公司继续占据着非洲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高调地继续开拓其它新兴经济市场,去抢占被苹果、三星已拿走近90%的利润之后,仅剩的那点微薄利润,而即使就那一点比例的利润,也已经够养活好多好多人。
作为一个新人财务,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疏导能力都需要极强,看着销售们吃肉你喝汤,也许能喝汤已经很好了,毕竟销售情况不好,你就连汤也没得喝了。
可是作为一个财务人员,要怎样加速升职加薪呢?这又是一门大学问了。昨晚看《全栈市场人》的前半部分,里面有句话,当你想挣XX钱时,你先思考一下你为公司带来了多少价值?是节省了成本还是增加了收入?你擅长融资,还是IPO,还是跨国的财务运营呢?能长袖善舞吗?口才是必须要有的,PPT做得好是plus的加分点,但是踏踏实实地做事、靠谱才是基本要求。
有同学和我聊天,谈到她的工作很枯燥,学习和提升的空间不大,而等升职加薪不知得等到猴年马月,在陌生的城市没有男友,一个人孤独无依,觉得生活很郁闷。她想回老家,待在父母身边,这样能节省房租和吃饭,也没那么孤独。
我去知乎里翻了一些回答,有的选择频繁跳槽,觉得不跳槽就不可能有职级的提升,有的选择在大企业大平台里坚守,默默考证、学习excel技能,学习VBA编程,学习数据分析,甚至还企业理财平台的软广。可是所谓树挪死,人挪活,每个企业都是希望财务人员尽可能地稳定,性格最好保守而谨慎,低调而严谨,沉默而靠谱,那频繁跳槽与稳定是否相矛盾相冲突了呢?
目前市场上初级财务人员大量饱和,明显供大于求,财务职位一席难求,要么就是待遇极低,人家看你一个应届毕业没多久的,只会做账报税,然后开口问你“一个月5K,愿意接受就是这个价,没得商量哦~“要么就是要你出国,”英语好吗?会不会其它小语种?去非洲(中东/东南亚/南美)去吗?一月1w+!欢迎过来!“你眼瞅着国内的热闹繁华,满心的不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皆不复还,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国内,账要做得一丝不苟,乱七八糟的各种税,一个不能落全都得记得按时报,然后还得掏空心思、抓耳挠腮地想办法为企业避税,为同事们避税;要极其了解公司产品和业务情况、收入情况、竞争对手的动向;需要的牌照和资质怎么办下来,办下高新技术企业就能降到15%的企业所得税,企业能否达到要求办下来高新资质?公司要融资了,投资机构、尽调人员的刁钻问题怎么回答得完美而天衣无缝,让他们毫不犹豫地一笔巨款投给你而不眨眼?
公司有些人薪酬很高,想避税怎么办?期权行权时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避税?(我曾经以为这很难,后来发现办法只要想想总是会有的,不得不感叹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一场博弈。)互联网公司为什么都大多采用VIE架构然后去争取赴美上市?为什么有些赴美上市成功的公司又在反复折腾退市私有化又重新回A股上市呢?为什么要在BVI、Cayman注册公司?SPV又是什么?
注:vie 全称: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翻译:可变利益实体,即“VIE结构”,也称为“协议控制”,为企业所拥有的实际或潜在的经济来源,但是企业本身对此利益实体并无完全的控制权,此利益实体系指合法经营的公司、企业或投资。)
英属维尔京群岛(British Virgin Islands. “BVI”)与开曼群岛(Cayman)作为全世界重要的离岸金融中心,受到亚洲投资者的追捧。
1、注册BVI公司的优点:
(1)如果是拟上市的公司在进行结构重组过程中,注册BVI公司很有必要。到BVI注册离岸公司现已成为上市之前的第一步,由于在筹备上市的过程当中,国内的金融管理制度很严格,到BVI注册离岸公司进行上市运作,不但监管层的困难小而且审核手续等诸多方面都极为便利。
(2)BVI公司的经营范围非常宽泛,除了军火、毒品以及涉及到国家稳定相关的这些买卖之外,其它的百无禁忌。(3)BVI公司能够最大程度合理避税。
2、注册Cayman公司优点:
(1)Cayman公司可以在美国纳斯达克(NASDAQ)、香港创业板(Growth Enterprise Market)等证券交易市场挂牌交易。目前已经有超过100家中国企业注册的开曼公司在美国等地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 Cayman的金融服务业相当发达,为国际知名的金融要塞,且国际形象佳,提供基金或信托服务的历史悠久,安全稳定性高。
SPV的目的:出售或者重组、产权交易的时候将会非常方便
选择注册SPV的地区/法域,除需满足特定目的外,最好能有尽可能低的税负成本、宽松的公司治理体制、尽可能简单的政府管理程序,以及被主要的金融服务商(银行、券商等)认可,方便资金流动等。而由于各离岸地法律通常在上述各方面都有优势,因此常常成为SPV注册地的首选
从最广泛的角度来说,SPV的直接目的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运作成本、管理费用、税负成本、时间成本等),持有一定资产。由此衍生出很多进一步用处,比如证券化、资产剥离,比如达到/规避特定法律要求等等。
举例一:资产证券化。A公司手里有一个游乐园项目,需要资金覆盖建设、宣传等前期费用,未来用游乐园经营收入偿还。于是,A公司将游乐园(或游乐园未来运营收入的收益权)的法律权益转给SPV(根据所依据法律,有不同的转让方式);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服务(如评级、承销等),SPV的股权可通过证券市场由投资者认购,募集到资金。
这一块的例子,国内操作见欢乐谷(华侨城A),国外例子见阿森纳。
举例二:红筹上市。在国内说SPV,一部分指的是这种操作。一般来说,境内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在海外设立SPV;SPV回头收购境内公司股权(或针对限制/禁止外商投资领域,通过VIE形式取得实际控制),并且与境内企业合并报表;SPV向境外证券市场申请上市。
这一操作的实质是,通过SPV将境内公司的性质变更为外资公司,打开境外上市的门路(注:按现行法规,中国企业也可以直接申请境外上市,但程序复杂、要求很高,通常除了少数大型国企很少选择)。中国法律要求创始人就SPV设立、SPV收购境内公司(术语:返程收购)、以及未来的上市融资等事项向外管局进行登记。过去许多外管局不予登记,目前有些地方外管局已经放开。
这一部分例子很多,基本上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十有六七都是这种操作;中国海外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则基本都是VIE操作。(以上部分转载自知乎)
好了,有木有感觉在国内做财务还是要懂很多呢?如果你还能幸运地经历过一家公司的上市全过程,那之后跳槽又是一项黄金背书了哦~~
可是你想快速成长,想早早地多赚钱,而不是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核数核到天亮,找差异找得恨不得撞墙,那又该怎么办?
搞搞副业?公司里好多同事都在炒股,天天讨论着涨停,刺激着你的神经,你想想自己不多的本金,掂量一下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在那么多股票中投资发一个呢?如何学会企业估值呢?看收入?看创始人?比较一下资本市场目前对它的估值与你心里给他的估值?
主业都没赚多少,副业好像受制于时间有限,这不CPA都还没考完呢,还不赶紧复习一下看看书?
你偶尔怀念起非洲大陆的那纯净的蓝天与白云,那美到令人窒息的大海,那永远又多又便宜的美味水果,还有那永远看起来傻傻笨笨的黑人兄弟姐妹们,你天天赔笑讨好服务着销售那些大爷,在财务内部的流程制度要求与其它部门同事的需求之间游走、踩着钢丝,争取做到滴水不漏。
你应付着国内的审计无尽的问题、隔着时差提供着各种资料、开各种会议,关注着国际的汇率变化、国内的税务政策变化,对内讨好着销售&总部财务总监,对外你跟银行、税务、供应商、代理商勾心斗角地博弈,期盼着这季度、这一年销售收入节节高,也不枉你牺牲国内丰富多彩的生活,忍受着远离家乡的孤独和寂寥了。
无论选择留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各有各的苦逼之处,而人生的意义,也许就在于苦中作乐了吧~不作就不会死,但是还是要努力折腾啊~在四大的一个朋友说心中有执念也挺好的,至少年轻时候折腾老了也有个回忆,可以给孙辈们讲讲故事,那时再看如今的种种烦恼,只怕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了吧~~
虽然你在公司同事眼里也就是个“报销和发工资的”,虽然你在老板心里好像价值不那么大,虽然你已经为公司的资金调度、税务筹划、财务团队建设管理、投融资的事情操碎了心,当别人问起你的职业,你却偶然想起了高考填写志愿的那个看似平凡的日子,窗外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你当时并不明白那个专业对你日后生命带来的深远影响,然后你对别人或微笑或苦笑一下,再义正严辞地告诉他:“其实,我是一个财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