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程颐说,读圣人书,要对每一句话熟读玩味,“将圣人言语切己”。他的意思是,要学以润身,放自己身上,切己体察,不要以为这句话好理解,就轻飘飘放过了。学习,什么是学?什么是习?学,是行动反射,不是晓得些说法,而是学到自己的行动中去。
朱熹说:学之为言效也。学就是效法,就是模仿,我要学他,就是效法他,模仿他。学习《论语》,就是模仿孔子。孔子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孔子怎么做,我也怎么做,这就是模仿。所有的学习都是模仿。我们从小牙牙学语,就是模仿大人说话。每个人都是在模仿中长大的。
《模仿律》一书,认为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一切社会行为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模仿”,并提出了三个模仿律:一、下降律: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二、几何级数律: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增长,迅速蔓延。三、先内后外律:个体对本土文化及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先于外域文化及行为方式。
这模仿三定律的前两条,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学原理。所以,学就是照着做。
学《论语》,就是一句一句地落实,不愿意照着做,就不要学,浪费时间。你愿意按谁说的做,就去学谁,把全部时间花上去都不够用,就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你不愿意照做的东西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