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这是曾经的浪子韦应物,在忍受了生命里的落寞,饮尽了世间的孤独后,道出的人生真谛。
于韦应物而言,他只需一瓢热酒,喝了这瓢热酒,就会忘记生民的离乱与仕途的失意,既然不能兼济天下,那便独善其身吧。
让所有的劳累风尘,顿时消释,让栖栖遑遑的内心,复归平静。
韦应物,一本书中给予他的标签是“改邪归正的古惑仔”。我觉得这个定义于他而言再恰当不过了。
韦应物是一个妙人,按照现在的说法,他是一个金不换的回头“浪子”。
韦应物的一生可谓是甘苦并存,大起大落。
他出生于唐代最显赫的家族——京兆韦氏,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当时有谚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他的祖辈从当朝宰相,再到朝廷命官,无一不受皇帝重用。
出生在这样的世宦之家,他自小优越感十足,肆意玩闹,不喜读书,他觉得,家族的荫蔽,会给他足够的富贵与荣耀。
十五岁那年便以三卫郎的身份侍奉在唐玄宗身旁。从此他陪着玄宗与杨贵妃,宴饮游乐,醉生梦死。
年纪轻轻便能在皇帝身旁露脸,加上家庭背景雄厚,那时的韦应物嚣张跋扈到了极点。
他在京城里横行霸道,家中藏着亡命之徒,白天赌博、晚上撩妹,官吏都不敢抓他。妥妥的一个欺男霸女、横行无忌的纨绔子弟。
正当韦应物做着富家公子美梦时,安史之乱爆发了。这场叛乱让玄宗失去了贵妃,也让韦应物失去了他所骄傲的一切。
安史之乱后,他饱受苦难,但命运之神似乎非常眷顾这个浪子,让他在避难时遇到了他一生的红颜知己——元苹。
这是这个花一般柔弱的女子,改变了他的后半生,将他的人生轨迹重新步入正轨。
生活的磨砺让他明白,浑浑噩噩混日子是行不通的,他幡然悔悟,发奋读书。
虽然起点稍晚,但韦应物还是靠着惊人的毅力以及过人的天赋,27岁时得以重入翰林,从此勤勉为官,再也不是那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小少爷。
然,进士及第后,他的仕途颇为坎坷,一度被迫辞官,后来虽然复出,但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中用。
韦应物一生主要在地方做官,并且频繁调动,不停地奔波辗转,使他尝尽了天涯羁旅之苦。
唐德宗建中四年,杨开府府上,宾朋满座,觥筹交错,一场宴会正在热烈地进行中。
安史之乱带来的动荡似乎早已经烟消云散,人世的短暂催促着人们要及时行乐。
杨开府端着酒杯频频敬酒。他官拜的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大员,地位尊贵,自然没人敢拂他的面子,大家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忽然,一位老者走出人群,拂袖而去,众人惊讶地看着老者,竟然有人如此不识抬举。
然而让众人更为惊讶的是,杨开府看见离去的老者,快步追了上去,来到老者跟前,一把握住老者的手,激动地说:“老朋友,多年不见,想不到你也来了!”
老者看着眼前的杨开府,淡淡地说:“难得老朋友还认识我。”
杨开府平复了一下情绪,问老者:“你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老者微微一笑,回答说:“我要走了,不说也罢。”
杨开府叹了口气,有些失落地问:“这就走吗?”
老者点点头,平静地说:“你是知道我的性格的。”
杨开府听了,急忙命人拿来笔墨,然后对老者说:“请你留下墨宝,当作纪念吧!”
老者执笔在手,略一沉吟,随即奋笔疾书,一首《逢杨开府》跃然纸上。
写完,老者扔掉毛笔,飘然而去。
众人围着杨开府,念着这首诗,无不惊骇,好奇地问:“这人是谁?”
杨开府抬起头,看着老者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地说:“他就是传奇诗人韦应物。”
这位曾经荒唐的长者,就是被后世誉为“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的韦应物。
只是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早已不是那个长安城南“去天五尺”的韦氏,而不知不觉成了“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至焚番扫地而坐”的诗人。
《逢杨开府》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惸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唐•韦应物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诗的开头十二句回忆少年时期横行放荡及担任宫廷侍卫的生活,刻画出一个专横跋扈的少年无赖形象。
十三至二十句叙述在玄宗弃世后诗人折节读书、历仕各地的人生经历。
最后四句是结束语,点明题旨,抒发与友人杨开府久别重逢后的感慨。
全诗结构匀称,层次清晰,选材精当。诗中用了半数篇幅极尽铺写,又在平铺直叙中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有沉郁深潜之妙。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诗开头十二句的意思是 ,我年少时候服侍明皇,倚仗皇帝的恩私成为一个无赖子弟。
本人是里巷中横行不法的人,家里窝藏的都是些亡命之徒。
早晨就捧着赌具和人家赌博,夜里还去和东邻的姑娘偷情。
司隶校尉不敢逮捕我,因为我天天在皇帝的白玉阶前站班。
骊山上的风雪之夜,皇帝长杨宫打猎的时候我都跟随侍卫。
那时候我是一个字都不识,只会饮酒放浪,顽钝而痴呆。
恩私:恩宠。 里:乡里。 横:蛮横不法的人。
亡命儿:因犯法而逃亡的人。
樗蒲:古代一种游戏,像后代的掷色子。
局:这里指摆设赌具用的木板。
司隶:司隶校尉,负责京师治安的官员。
白玉墀:指宫廷的台阶。
长杨:汉宫名,以广植垂杨而得名。故址在今陕西周至东南。
开篇十二句,诗人回忆少年时期横行放荡及担任宫廷侍卫的生活,刻画出一个专横跋扈的少年无赖形象。
韦应物年方十五岁即为三卫郎宿卫宫禁,侍奉玄宗,前后约六年时间。
“与君十五侍皇闱,晓拂炉烟上赤墀”。诗人自称年少时服事唐明皇,倚仗皇帝的恩私,成为一个无赖子弟。
横行不法,窝藏亡命之徒,早晨赌博,夜里偷情,京城的治安官员对于这类人也无奈其何。
在皇帝冬幸骊山华清宫温泉或者外出狩猎的时候,诗人都扈从左右。
如此地受恩宠,少年时期的诗人很容易就恃恩而骄,成了一个大字不识,只会饮酒撒泼的愚顽之人。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惸嫠。
十三至二十句的意思是,自从玄宗皇帝死后,我就失去了靠山,落魄得被人欺侮。
虽然再要改行读书已经太晚了,但也只好提笔来学做诗。
作诗有了些成就被两府所收留,甚至推举到尚书省做官。
没有才干果然不能容留,被外遣做安抚孤儿寡妇的地方官。
升仙:婉言帝王之死。
两府:指诗人曾任洛阳丞及后为京兆府功曹参军并为高陵宰、鄠县令之事。
收迹:收敛行为。
南宫:指尚书省,韦应物建中二年为尚书省比部员外郎。
谬:谦词。
见推:被推荐任用。
出守:指出任州刺史。汉代郡的长官称太守,故汉人以出京去做太守为出守。唐代的州相当于汉代的郡,故唐人也沿用这个名词。
这八句叙述在玄宗弃世后诗人折节读书、历仕各地的人生经历。
诗人本来已经成了一个愚顽之人,可玄宗弃世升仙,诗人便失去靠山,“恃恩私”的好运一去不返。
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当年的无赖少年只得改行读书学诗。
没想到弃武从文之后,诗人在诗中自谦“谬见推”,被推举当上了官。然而,终究还是不容于朝中而被外遣。
这里诗人自承“非才”,其实是一种委婉的说法。他被外派出京,可能缘于同僚排挤,事出不得已,并非他自己愿意的。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最后四句的意思是,忽然遇到老朋友杨开府,谈起旧事不禁感慨流下了眼泪。
满座的客人哪里会知道这些事,知道这些事的只有故人了。
这四句是结束语,点明题旨,抒发与友人杨开府久别重逢后的感慨。离别多年后,偶然间两位老友重逢,谈起了这些旧事不胜唏嘘。
本来,韦应物也可以把他年轻时的所作所为写得非常浪漫(一掷千金的豪赌,与美女偷欢),十分风光(风雪夜中作为“武皇帝”侍卫的光荣,长杨围猎时的豪气)。
可是他没有这样写,而是自暴其丑,把自己描写成一个恶少,反省自己作奸犯科、无法无天、成为乡里一霸的少年无赖生涯。
他还写到自己不识一字的愚拙,对往昔作了真诚的忏悔。
这个少年韦应物的形象,与人们一般所知道的,或者从其诗歌里看到的古淡高雅的韦应物形象反差甚大,所以乍看之下,会觉得诗中所写“不类苏州(韦应物)平生”。
实际上这正体现了韦应物作品的另一种价值,在古雅恬淡之外,也有勇于自我反省和堪称“诗史”的一面。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