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络介绍这部剧的时候,就知道它应该是挺压抑的,但实在喜欢婚姻亲子类的剧,所以还是忍不住往下看了,好在日剧只有6集,也就2天时间就看完了。你能看到很多自己、先生、妈妈还有旁边无数人的影子,写实得可怕,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才会有很多人说“如果你没有结婚,没有生孩子,还是不要看了,看了会害怕婚姻,会选择丁克。”
我没有觉得有如此地恐怖,但也没有觉得轻松,毕竟它每天都在你的身边发生,自己也许在经历,同学也许在经历,同事也许在经历,闺蜜也许在经历......它是那么地司空见惯,所以也是那么地熟悉而痛彻心扉。
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父母的预期。
女主考上了大学,碰到了邻居赞美:
“真棒啊,听说考进了东京的大学。”
“她那么嘲讽你呢,就算考上了再好的大学,也是一个不会做家务的女孩。”这是妈妈在邻居走远了,敲打她的话。
嫁给了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妈妈说:
“如果没有办法在一个五星级酒店举办婚礼,那就不要办婚礼了。”
走进了女主婚后洁净如新,收拾得很温馨的新房,妈妈说:
“这就是你们还着高额贷款的房子,竟然这么小,留我住一晚,你有客房让我留宿吗?我朋友的女儿住着独栋的小楼,你真是让我丢人啊。”
整个剧里,你都能看到不断被妈妈打击,被妈妈否定,那种无奈和压抑,以至于心里再怎么千疮百孔的时候,面对母亲也只能说:“没有,我生活得很好,丈夫体贴,女儿乖巧,衣食无忧,生活幸福。”她被否定得没有一个出口,连个慰籍的地方都没有。
想和他共同打造一个温暖的家,却进了冰窖。
剧中有一段女主和社区心理咨询师的对话:
“我不知道一个好的妈妈是怎样的,从小到大也没有看到过,一直被否定,觉得自己很失败,不配做一个妈妈?
“那后来怎么有勇气生下女儿?”
“遇到先生的时候,觉得他是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成长得温暖和正直,我想和他一起,我们也许就可以共同打造一个温暖的家。”
可就是这样一个温暖的他,象妈妈一样喋喋不休地否定她:
“我说的话没有问题,你觉得有问题,这么敏感,恰恰说明你不正常啊?”
“抱着孩子到一边去,别吵我睡觉。我妈抱着孩子就不哭闹了,你怎么就哄不好孩子,”
“所有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你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你勉强参加庭审挺累的吧,如果力所不能及就放弃吧,孩子和庭审你不能同时兼顾吧。”
“说得好像你很明白似的,会很丢脸的哦。”
就这样每天生活在一个冰冷的世界里,丈夫的语言冷暴力一点点地吞噬她的自信,变得小心翼翼、敏感,觉得自己既不是一个好妈妈,也不是一个好妻子,别的女人都很容易的事情,到了自己手上好像哪哪都不对了,甚至觉得自己根本就不适合做母亲,忍痛放下最爱的孩子,离家出走。
我们共同的孩子,我希望和你一起抚养他长大,结果确是丧偶式育儿。
剧中女主和当时还是男朋友的他有一段对话:
“我想婚后继续工作,工作是唯一让我觉得自己被认可的,很棒。”
“那要是有了孩子呢,还是需要辞职在家的吧,我们家一直就是妈妈在家带孩子做家务,我的工资也够我们小家庭生活的了。”
“那好吧,等有了孩子我就辞职吧。”
剧中的一位女法官,想事业和孩子都能兼顾,但每天不管工作到多晚,都得她去幼儿园接孩子,所以也经常各种早退,受到上司的批评。在自己庭审忙碌的时候,她想让丈夫休个育儿假期,丈夫却在找各种借口说自己请不了假。她说:
“当初说好了,生下孩子的话,你和我一起抚养孩子。”
“那是因为你说不这样的话,就不生孩子。”
期待着和他一起共同养育孩子,结果确是丧偶式育儿。其实比丧偶还不如,因为不仅仅是要照顾孩子,还要照顾每天工作回家之后,一坐下来就张口要吃晚饭、喝个啤酒都不知道自己去冰箱里拿、而且还时不时冷嘲热讽的大爷,关键这个大爷还是个妈宝,动不动和妈妈站到统一战线,明里暗里地指责,让妻子无处可逃。
另外一位丈夫知道自己的妻子很辛苦,也仅仅是嘴上说说,并没有实际上帮妻子照顾孩子,相反因为小孩子晚上吵闹大哭影响了睡眠,直接选择住在公司附近的宾馆根本不回家,还和大学里的前女友暧昧不清,留下妻子和一个哭闹不休的孩子,不眠不休地熬着,熬到自己神经崩溃。
还有一位丈夫更是直接说:“我觉得孩子80%是属于我老婆的。”抱怨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已经有5年的无性婚姻了,堂而皇之地和女同事搞外遇。
就这样,两个人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人的事。让我们去看看周围的补习班、兴趣班,到处都是妈妈们的身影,同样是周末,爸爸们都去哪里了?
看完这部剧,比起所有的这些社会现象,更让我觉得恐怖的是语言暴力,不管是来自父母、公婆、还是来自先生,甚至是周遭人的评价系统,都让进入婚姻、生儿育女的女人们,活得压抑、憋屈,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很多女生婚前笑颜如花、婚后一张苦瓜脸吧?
当然其实还挺让人绝望的是,不管现状多么困难,婚姻多么糟糕,纠结和抗争的更多是女人,多数的男人都不会看这样的剧,也不会考虑投入时间来学习和反思自己的婚姻和育儿,这也许才是最大的痛,因为让人看不到未来变化的希望。
网友评论